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特里夫·哈維默

鎖定
特里夫·哈維默(Trygve Haavelmo 1911年12月13日—1999年7月26日),挪威人,被稱為“現代經濟計量學之父”,他是戰後經濟計量學理論的重要代表人,他還被譽為“數理統計方法應用的驗證者”“經濟計量學概率論基礎的開創者”。 [1] 
1933年,畢業於奧斯陸大學,獲得政治經濟學學士學位。1941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47年,由美國返回挪威後,哈維默擔任工商部和財政部處長職務。1948年,他回到奧斯陸大學,擔任該校經濟學教授,同時進行經濟計量學理論研究。1950年,為挪威科學院院士。1957年,為經濟計量學會會長。1979年,為丹麥科學院院士。 [2] 
特里夫·哈維默是數理統計方法應用的驗證者,他把隨機模型看作是經濟計量學的基礎,這對經濟計量學的建立和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使經濟學理論更具科學性。1989年,哈維默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2] 
中文名
特里夫·哈維默
外文名
Trygve Haavelmo
國    籍
挪威
出生日期
1911年12月13日
逝世日期
1999年7月26日
主要成就
1989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出生地
奧斯陸
性    別

特里夫·哈維默人物經歷

特里夫·哈維默 特里夫·哈維默
1911年12月13日,出生於挪威的奧斯陸。
1933年,畢業於奧斯陸大學,獲政治經濟學學士學位。在拉格納·弗裏希的指導下,開始經濟計量學研究。
1933—1938年,在奧斯陸大學經濟研究所任研究助理,同時還服務於挪威政府貿易委員會。
1938年,在阿胡斯大學當了一年統計學講師。
1939年,應洛克菲勒基金會的邀請,作為研究員到美國芝加哥大學任教。
1941年,獲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1944年,成為經濟計量學會會員。
1945年,任挪威駐美國大使館商務參贊。
1946年,獲奧斯陸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成為數理統計學會會員。
1947年,由美國返回挪威後,擔任工商部和財政部處長職務。
1948年,回到奧斯陸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同時進行經濟計量學理論研究。
1950年,成為挪威科學院院士。
1954—1970年間,曾斷續地擔任計量經濟學會理事會理事,1957年,任該學會會長。
1975年,成為美國經濟學會榮譽會員。
1979年,從奧斯陸大學退休;同年,成為丹麥科學院院士;同年,獲弗裏喬夫·南生高級研究獎。
1999年7月26日,逝世。 [3] 

特里夫·哈維默學術理論

一、經濟計量學的概率論方法
特里夫·哈維默最早將經濟現象的數量變化規定為經濟計量學的研究對象,首先明確了經濟計量學的主要任務,奠定了經濟計量學研究方法的基礎,使經濟計量學建立了自己特有的方法論系統,從而使經濟學家們也能像自然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裏觀察結果那樣,根據他的理論方法來從隨機抽樣調查中得出經濟推論,通過評估來驗證某些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在估算參數方面,他使經濟計量學與經濟理論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把數學、統計學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實現了經濟學的科學化,從而把經濟計量學的發展推向一個更高的歷史階段。
1941年,特里夫·哈維默在其博士論文《經濟計量學中的概率方法》(《The Probability Approach in Econometrics》)中,利用現代數理統計的方法,對經濟計量學進行了重新的邏輯構成,勾畫出一個統一、一致的經濟計量學基本框架。
《經濟計量學中的概率方法》中,特里夫·哈維默證明了:實際經濟發展是眾多關係相互作用的結果,而當時的方法對此考慮得卻不夠,經濟規律也不夠嚴格,因而當時所用的許多方法得到的結果都有錯誤。特里夫·哈維默把數理統計中的方法應用於經濟關係的估計,從而提出了一種全新的開創性方法。
特里夫·哈維默在論文中反駁了各種反對意見,並證明,要使經濟理論可以檢驗,概率論公式不僅是必需的,而且是極其合理的。經濟學家要分析千百萬個人或企業決策的結果,在必要的簡化假設基礎上,相信經濟學家能夠充分地解釋或預測這樣的個人決策是沒有道理的。
在實際工作中,即使那些不願意運用概率論方法的人們進行的研究,最終都會依賴於可能非常含混的概率或隨機變量的概念。因為無論如何,理論和事實之間總是存在一些差距的。其中有些差距被認為是允許的,而有些差異則被看成是“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這種分類本來就體現了某種概率論方法。特里夫·哈維默認為,全部經濟規律都可以用概率的方法來重新表述。
特里夫·哈維默利用現代數理統計方法把經濟計量技術歸結為建立模型、估計參數、統計推斷和預測四個步驟。特里夫·哈維默的導師拉格納·弗裏希雖然較早地概括了經濟計量技術的四個步驟,但他只提出了一個大致的輪廓,而沒有明確化、具體化。特里夫·哈維默則明確、具體地提出了經濟計量技術的四個步驟,並且深刻地闡明瞭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奠定了現代經濟計量學的基本框架。
特里夫·哈維默對經濟計量學的最重要貢獻便是在經濟計量學中引入了概率方法。特里夫·哈維默在經濟研究中極為重視以往經濟分析中常被忽略的隨機因素,他把隨機因素看成是經濟計量學的基礎。正是從隨機因素出發,為分析經濟變量間的關係提供了一種理論基礎,使經濟計量學形成自己特有的方法論系統,併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同樣也使經濟學理論更符合科學性。
特里夫·哈維默的概率論研究方法吸引了一大批經濟學家,其中有些人後來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如加林·庫普曼斯勞倫斯·克萊因。在20世紀40年代有力地推動了方法論方面的飛速發展,現代經濟計量方法的基礎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4] 
二、聯立經濟結構分析
特里夫·哈維默在闡明經濟計量學的概率理論基礎以及有關聯立經濟結構的分析方面,對經濟計量學作出了開拓性貢獻。 [3] 
特里夫·哈維默研究和分析的許多問題都與經濟關係中的相互依存關係有關。
特里夫·哈維默指出了在設定、識別、估計經濟關係時,相互依存性問題引起的諸多困難。在經濟現象中各個經濟變量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絕不是簡單的迴歸分析就可以解決問題,而需要變量間的聯立方程組來構造計量經濟學模型。
設定經濟解釋模型的難點就在於要從大量模型或關係系統中進行選擇,這些模型或關係系統可能都可以解釋觀察到的市場結果。當模型中存在相互依存關係時,從一組模型方程中就可以得到許多其他形式的方程系統,它們都可以產生同樣的可觀察到的結果。特里夫·哈維默強調了選擇一組儘可能有“自主性”變量的重要性,變量的自主性是指它不受系統中其他變量的影響。不同類型不同形式的解釋模型都可以解釋觀察到的數據,這就產生了識別的問題。
“可識別性”是聯立方程模型中獨特的問題,不能識別的模型就談不上估計問題。針對這種現象,特里夫·哈維默首次明確地提供了一種數學公式和識別問題的處理方法。識別判定的進一步發展正是建立在他的公式基礎之上的。在估計具有幾個不同結構關係的模型時,就產生了相互依存性,特里夫·哈維默把它稱為聯立性問題。由於聯合起來的關係限制了輸入變量的可能變化,對單個方程分別進行估計就可能讓人誤解。特里夫·哈維默利用概率論框架,提出了一種一般性的有效公式和方法,去量度相互依存系統中單個關係分別估計時的偏差。他也證明了利用相互依存模型的聯立估計方法就可以避免此問題。
特里夫·哈維默還吸收了耶日·尼曼和皮爾遜·伊根·夏普關於統計推斷的理論。如何處理參數任意性問題卻是經濟計量學長期以來關注的問題,而特里夫·哈維默的書中花了較大篇幅並用較嚴格的數學推導來研究它,使這一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這便是關於處理聯立方程偏倚的一些前提條件。特里夫·哈維默在這方面的貢獻開創了推測統計學的先河。
特里夫·哈維默認為隨機因素在經濟生活中是無所不在的,必須把它提高到不可忽視的地位,用概率模型作為經濟計量學研究的基礎,就是有規則地處理隨機因素的好方法。
特里夫·哈維默的研究區分了結構方程和簡化方程的差別,他認為前者是經濟理論給定的方程,後者則是把內生變量作為外生變量和隨機擾動的函數,並對其求解時得到的方程。顯然結構方程和簡化方程的自律性是存在着差異。 [4] 
三、經濟成長理論
《經濟演變理論研究》(《A Study i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Evolution》)是特里夫·哈維默研究興趣轉向經濟理論後的又一先驅性研究成果,該文探討了經濟上不發達的國家落後於其他國家的原因,特里夫·哈維默利用數學模型從理論上進行了探討。
特里夫·哈維默認為,引起各國演化相異性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例如自然資源、社會歷史、社會經濟制度、生活習俗、氣候因素等方面都有差別,但只要承認人民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他們都渴望經濟進步,那麼,從經濟上研究演化理論只需要幾個簡單的“變量”也就足夠了。這些變量包括:一個地區的某些總生產量指數;地區的人口規模;某些總積累指數;某些教育水平和技術知識水平指數。
哈維默還考慮了演化相異性的確定性理論,他從更為一般的動態系統模型出發。該模型由分別表示“生產”、“人口”、“資本”、“教育”的四個函數聯立而得到,只要簡單地改變其中的某些參數值,就可以把地區差別包括進去。在動態模型中引進了隨機衝擊,描述來自經濟系統之外的隨機性外部力。即使兩個地區有完全相同的結構系統和初始條件,當受到不同的隨機衝擊時,其發展路徑就可能不同,從而發生經濟演化的相異性。
特里夫·哈維默進一步討論了地區間關係對經濟演化相異性的影響。地區間採取不同的策略必定會引起各地區的產出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演化路徑。 [4] 
四、投資理論
特里夫·哈維默的論文《投資理論研究》(《A Study in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對決定一國投資發展的理論有着重要貢獻,在該文中介紹了對實際資本的需求和實際資本調整過程的遲緩,許多投資行為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都從他的研究中得到了啓示。
特里夫·哈維默在研究中把主要興趣放在淨投資需求作為宏觀經濟模型中的行為關係上,他認為,應該把作為生產要素的資本與生產的動態過程分開來研究,要把資本積累問題與在特殊的市場經濟中實際得到何種增長的問題區分開。
特里夫·哈維默在研究中採用的模型是非“隨機的”,即是有“精確”性質的模型。他在分析了投資行為的概率性質後認為,甚至在很簡單的完整的動態模型中,也不能對隨機因素作出特別不合理的假設,去解釋投資中最劇烈的波動。
特里夫·哈維默接着討論了市場經濟中的投資行為。生產者面對一定的價格,或價格預期,想要使他的淨收入最大,就會調整他所用的資本存量。
特里夫·哈維默又提出了一個極其簡化的確定性市場模型,顯示出涉及投資的一般均衡理論的基本特點。通過數學推導,即使在缺少不確定性、投機因素、新技術,或任何其他特殊投資機會的情況下,資本數量具有正增長率也是相當正常的。 [4] 

特里夫·哈維默獲得榮譽

198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特里夫·哈維默。他創立的經濟計量學和概率分析法,對經濟計量學的發展具有開拓性影響;他建立的聯立方程系統,對聯立經濟結構的研究以及用數學統計方法估價、驗證經濟預測的實踐效果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而獲此殊榮。 [3]  [5] 

特里夫·哈維默代表作品

年份
作品名稱
1938年
《The Method of Supplementary Confluent Relations》
1940年
《The Inadequacy of Testing Dynamic Theory by Comparing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s and Observed Cycles》
1941年
《經濟計量學中的概率方法》
1943年
《Statistical Testing of Business Cycles》《The Statistical Implications of a System of Simultaneous Equations》(《聯立方程組的統計含義》)
1944年
《The Probability Approach in Econometrics》(《經濟計量學中的概率方法》)
1945年
《Multiplier Effects of a Balanced Budget》
1947年
《Family Expenditures and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ethods of Measuring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Food:Examples of Simultaneous Estim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s》《Family Expenditures and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s: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
1949年
《The Notion of Involuntary Economic Decisions》
1950年
《A Note on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1951年
《The Concepts of Modern Theories of Inflation》
1956年
《A Study i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Evolution》(《經濟演變理論研究》)
1958年
《The Role of the Econometrician in the Advancement of Economic Theory》
1960年
《A Study in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投資理論研究》)
1968年
《Business Cycles Ⅱ:Mathematical Models》
1972年
《Variation on a Theme by Gossen(Swedish)》
1974年
《What Can Static Equilibrium models Tell Us?》
1990年
《Econometrics and the Welfare State》 [6] 

特里夫·哈維默歷史評價

諾貝爾經濟學獎:20世紀30年代出現了引人注目的、運用經驗數據檢驗經濟理論的嘗試。其結果引起人們對兩類基本的經濟問題的關注:一類是經濟關係往往涉及兩個人或企業統計數據如何處理的問題;另一類是經濟學家幾乎不能或者永遠無法作出像自然科學家所作出的那種可控制的實驗。現有的市場運行的結果都是眾多不同行為和關係的產物,並且這些關係具有相互作用的效應。這就引出了用觀測數據正確地識別、估計和檢驗潛在基礎關係的困難。哈維默在其1941年的論文集及後來的若干研究結果中都有力地説明,只要運用概率論系統地表述經濟理論,上述兩個基本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於是,數理統計方法便能被應用,以從“隨機樣本”的經驗觀測中取得有關潛在關係的嚴密結論。哈維默表明了數理統計方法為何能被應用於經濟理論的估計、檢驗及經濟預測。 [7]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理查德·尼古拉斯·斯通:哈維默的研究成果是對經濟計量學的重要貢獻,它使得經濟計量學在對經濟關係進行估算時有了更高的準確度。 [8] 

特里夫·哈維默個人軼事

1989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特里夫·哈維默榮獲198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從而成為第二個有幸獲得這一崇高榮譽的挪威人。特里夫·哈維默的老師,挪威經濟學家、經濟計量學的創始人之一拉格納·弗裏希與荷蘭的簡·丁伯根一起於1969年獲得了第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二十年後,拉格納·弗裏希的學生特里夫·哈維默,又因為對經濟計量學的研究方法做出了突出貢獻而再次獲得了這一殊榮。特里夫·哈維默曾説過,他的研究受到了拉格納·弗裏希思想的深刻影響。 [9] 
參考資料
  • 1.    1989年:特里夫-哈維默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21-01-04]
  • 2.    邢麗娟,馮麗娜,蘇惠芝編著,諾貝爾經濟學大師的創新視角,中國商務出版社,2015.04,第127頁
  • 3.    應望江著,諾貝爾經濟學獎之路 第2版,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7.10,第218頁
  • 4.    應望江著,諾貝爾經濟學獎之路 第2版,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7.10,第219-224頁
  • 5.    1970-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表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21-01-06]
  • 6.    應望江著,諾貝爾經濟學獎之路 第2版,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7.10,第225頁
  • 7.    上海財經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編,諾貝爾經濟學獎之路,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05,第217頁
  • 8.    (加)孫德聖著,大師小傳 1969-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全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08,第201頁
  • 9.    上海財經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編,諾貝爾經濟學獎之路,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05,第217-2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