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特洛伊古城

鎖定
特洛伊古城,小亞細亞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城市。古代希臘稱伊利奧斯或伊利昂。 [1] 
中文名
特洛伊古城
地理位置
土耳其西北的希沙立克
所屬時代
小亞細亞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

特洛伊古城地理位置

遺址位於土耳其西北的希沙立克。

特洛伊古城發展歷史

約存在於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4世紀。古代希臘的荷馬史詩中記敍了希臘人和特洛伊人戰爭的故事,但直至1870~1890年德國考古學家H.謝里曼發掘特洛伊城址,特洛伊的真實存在始得以確認。
1893~1894年,德國考古學家W.德普費爾德主持發掘。20世紀又有發掘。
1998年,特洛伊考古遺址作為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城市堆積分9層,1~5層相當於青銅時代早期,6、7層屬青銅時代中、晚期,8、9層屬早期鐵器時代。
第1層(約前3000~前2600)為一直徑90多米的小城堡,有石築城牆、城門。已開始使用銅器,流行磨光黑陶或灰陶,針、鑽等骨器很多,還發現一塊刻有人面的石灰石石碑。
第2層(約前2600~前2300)的城堡直徑達120多米,城中有王宮等建築。在一座王家寶庫中,發現許多金銀珠寶及青銅器。陶器逐漸以紅、棕色為主。還出土石器、骨器、陶紡輪等。
3~5層(約前2300~前1900或前1800)時間前後銜接,文化持續發展。城市範圍較大,但建築不如2層時宏偉。
6層(約前1900或前1800~前1275)的文化與前不同,可能由一個新民族創造。城牆堅固,經多次擴建,總長達540多米,至少有4座城門。城內有許多貴族。居民行火葬,以骨灰甕為葬具。城市毀於地震。
震後的7層(約前1275~前1100),年代與特伊洛戰爭年代相當。有兩個階段,早期文化是6層的繼續,發現有繼承6層傳統的陶器、邁錫尼式陶器(見邁錫尼文明)、灰色素面的米尼亞式陶器等。房屋密集,房內地下幾乎都埋有用來儲放食物的大罐子,有的房內多達一二十個。
約前13世紀後半葉,城市可能被荷馬史詩中所記敍的希臘人所毀。此層晚期,文化發生較大變化,陶器手製,較粗糙,器形也不同於前,居民可能來自歐洲。
前1100~前700年,無人居此。此後的8層,是希臘人居住時期的堆積。
前5世紀,在衞城上建立雅典娜神廟。9層屬於希臘化時代和羅馬統治時代,城市曾多次擴建。
4世紀君士坦丁堡建立後,逐漸湮沒。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