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特拉法爾加海戰

(1805年戰役)

鎖定
特拉法加海戰(法語:Bataille de Trafalgar,英語:Battle of Trafalgar)是英國海軍史上的一次最大勝利,英法此戰中的指揮者正是一對歷史上最著名的對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國海軍中將 霍雷肖·納爾遜和皮埃爾·夏爾·維爾納夫。1805年10月21日,雙方艦隊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決戰不可避免,戰鬥持續5小時,由於英軍指揮、戰術及訓練皆勝一籌,法蘭西聯合艦隊遭受決定性打擊,主帥維爾納夫被俘,18艘戰艦當場被俘。(不包括科林伍德和斯特拉成後面俘獲的戰艦)英軍主帥霍雷肖·納爾遜海軍中將也在戰鬥中陣亡。此役之後法國海軍精鋭盡喪從此一蹶不振,拿破崙·波拿巴被迫放棄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而英國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鞏固。
名    稱
特拉法爾加海戰
發生時間
1805年10月21日
地    點
西班牙特拉法加角
參戰方
英國法國、西班牙
結    果
英國海軍勝利
參戰方兵力
英國33艘戰艦
法國18艘戰艦及8艘輔助船隻
西班牙15艘戰艦
參戰方兵力
法西聯軍共計41艘戰艦
傷亡情況
英國458人陣亡,1208人受傷
法國2218人陣亡,1155人受傷
西班牙1025人陣亡,1383人受傷
法西聯軍共陣亡3243人
法西聯軍41艘戰艦中1艘被擊沉,7艘被俘虜
主要指揮官
納爾遜維爾納夫
別    名
特拉法加海戰

特拉法爾加海戰戰前背景

1793年1月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將法王路易十六處死,英國以此為由驅逐法國駐英大使。2月法國對英宣戰,英國則聯合奧地利、普魯士、那不勒斯和撒丁王國組成反法聯盟,雙方在陸地和海洋展開了一系列的激戰。
1793年的土倫戰役,初出茅廬的拿破崙第一次面對英國。他還不瞭解他的對手是什麼樣子的,就已經用大炮的火蛇掃蕩了對方。看上去英國人的確是不足為懼的,至少在陸地上是如此。
1798年的埃及,督政府委派的全權指揮拿破崙幾乎控制了一切。馬穆魯克騎兵這樣的古代遺老遺少是擋不住經歷了歷次軍事改革和大革命洗禮的法國大軍的。然而英國艦隊的如影隨形,破壞了一切。海軍名將納爾遜,在尼羅河口的阿布基爾港,消滅了法國人精心拼湊的艦隊。拿破崙遭遇了他軍事生涯的第一次大失敗。不是因為他有什麼失誤,僅僅是因為英國海軍在海上不可被擊敗。
拿破崙終於對英國人的實力有了一個最為直觀的認識:海軍封鎖,間接戰略。而他不懂海軍,不能指揮海戰。正如亞歷山大、漢尼拔、凱撒都會盡力逃避海戰那樣,他的第一選擇也是迴避。
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發動軍事政變,一手掌握法國的軍政大權,於1800年6月戰勝奧地利。而後俄國、土耳其等國家接連與法國締結和約,反法聯盟徹底解體,英法兩國於1802年簽訂亞眠和約暫時休戰,表面上達成了妥協,但這絕不是英國人能真心接受的。
不列顛島上的海權之子們,即便是輸掉了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也要用一場海戰勝利去摧毀昔日仇敵之一的荷蘭海軍。拿破崙是他們之前從未遇到的對手,比太陽王路易十四時代的歐洲第一陸軍還要難以對付。一次次反法同盟的迅速瓦解,都好像預示着英國固有的稱霸大洋,扶植陸地盟友的戰略已經不管用了。隨着拿破崙帝國在歐洲的無限膨脹,越來越多的國家成為了拿破崙的領地。這些國家的市場因為英國海軍的封鎖與法蘭西皇帝的鎖國令同步生效,開始對英國商人關上大門。英國的產品因此堆積在不列顛的碼頭和倉庫,英國的工人開始因此失業,英國的銀行開始因金融衰退跡象而緊張,英國的士兵開始擔心領不到軍餉。不消滅法國人的海上力量,英國自己也難以為繼。
1805年的歐陸形勢 1805年的歐陸形勢
1804年的拿破崙,以皇帝的身份打造他的大海軍準備入侵英國,但他的天賦卻無法在海上兑現。
法國海軍曾經在路易十四時代,一度是世界第一的海軍。法國陸軍也曾經在千年裏,數次影響了整個歐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軍事發展方向。但海陸雙重國家性質註定了戰略的重心,資源的分配,都必須在陸地和海洋之間來回傾斜。當這樣的國家想要在陸地和水上同時稱霸,得到的結局就註定是不佳的。只要法國在歐洲大陸的爭霸不停,龐大的常備陸軍數量就不會削減,海軍能得到的資源就不會增加,擊敗英國就只能是戰略夢想。
法國大革命與動盪讓海軍將領與技術人員大量流失,激動的暴民與宣佈效忠的中下層軍官是那個時代法國海軍的人才儲備。維爾納夫便是因此而成為了法國艦隊的司令官。拿破崙嫌棄他無能,反應遲緩,猶豫不決,沒有大將之風。但是維爾納夫原本就不應該出現於這個位置上,換一個人也不會有更好的變化。
拿破崙的目標是避開英國海軍,用其精鋭的陸軍直接登陸進攻英國本土,為了把強大的英國海軍從本土牽走,法國艦隊在大海上和英國海軍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但由於一系列戰略、戰術的失誤,海軍中將維爾納夫率領的法、西聯合艦隊被封鎖在加的斯港內,拿破崙對海軍大為失望,放棄了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
英國派納爾遜去徹底解決被封鎖在加的斯港內的法、西聯合艦隊。而港內的法、西艦隊司令維爾納夫聽到拿破崙將派人接替他的指揮時,憤而決定在新司令官到來前率艦隊溜出加的斯港,而港外的英國艦隊正等待這一時刻的到來。

特拉法爾加海戰戰前局勢

特拉法爾加海戰英軍封鎖

法國海軍受到皇家海軍各艦隊的封鎖,基本上只限於在港口行動。而四個陸軍軍團9.3萬人的主力入侵部隊則在布洛涅等待。 [1] 
由9艘戰列艦組成的法國和荷蘭聯合中隊駐紮在荷蘭,被英軍基思勳爵的11艘戰列艦組成的唐斯中隊封鎖。兩艦隊均未參戰。 [1] 
在威廉·康沃利斯上將和他的查爾斯·科頓中將的領導下,英軍海峽艦隊在烏尚特和愛爾蘭海岸之間巡邏,由15艘戰列艦組成。托馬斯·格雷夫斯海軍少將用五條船封鎖羅什福爾,羅伯特·考爾德海軍少將用八條船封鎖費羅爾。他們對法國大西洋艦隊保持着嚴密的封鎖,包括甘多梅海軍少將領導下的佈雷斯特線的21艘戰艦、羅什福爾的三四艘艦艇、古爾登海軍少將領導下的4艘法國艦艇和弗羅爾的格蘭達拉納海軍少將領導下的8艘西班牙的艦艇。 [1] 
在海軍少將約翰·奧德和他的五艘戰艦的監視下,六艘西班牙戰艦和一艘法國戰艦被困在加蒂斯港,奧德同時兼顧另六艘呆在卡塔赫納的西班牙戰艦。 [1] 
在海軍中將霍雷肖·納爾遜的領導下,地中海艦隊的12艘艦把維爾納夫在土倫的11條船封鎖起來。 [1] 
每個指揮官都有許多護衞艦、單桅帆船可供傳信。在更遠的地方,米西塞在科克倫的追趕下,在西印度羣島航行,但雙方沒有戰鬥接觸。 [1] 

特拉法爾加海戰法軍突圍

拿破崙在1804年7月至1805年3月期間提出了四種不同的策略,每種策略的目的都是收集大量的船隻並向海峽上游移動。共同的因素包括誘騙部分或全部被封鎖的皇家海軍艦隊離開英吉利海峽,聯合法國艦隊解除對任何仍被困在港口的船隻的封鎖,並沿英吉利海峽向布隆推進,護送入侵部隊通過。 [1] 
到1805年1月,歐洲的戰略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西班牙人曾與法國結盟,但拿破崙擔心奧地利和俄羅斯,他們似乎正在與英國談判。他已經清楚地意識到,在海峽對岸部署大部分部隊的危險,因為在那裏他們不容易被召回。如果俄奧聯軍在東面開闢第二條戰線,拿破崙就很難應付了,他還制定了一項新的戰略,使他大部分閒置的艦隊可能給英國帶來麻煩。維爾納夫和米塞西奉命出兵,並把他們的艦隊帶到海上,在那裏他們將航行到西印度羣島,攻擊那裏的英國屬地。這將迫使英國重新分配資源來保衞他們。 [1]  一旦英國上鈎,他們的艦隊即應返航駛往英吉利海峽,在愛爾蘭讓地面部隊登陸以援助叛軍,並控制英吉利海峽,為渡海登陸作戰掃清道路。法國北方面臨英吉利海峽的布洛涅港,已經部署15萬法軍,隨時等着要登陸英國。

特拉法爾加海戰博弈海上

1805年1月11日,米西賽率領了5艘戰列艦和4艘巡洋艦,從羅什福爾突圍而出,向西印度羣島駛去。一個星期後,維爾納夫率領11艘戰列艦和9艘巡洋艦,開始駛出了土倫港。 [2]  負責封鎖法國土倫港的是納爾遜海軍上將指揮的英地中海分艦隊。納爾遜不考慮其它的可能性,而認為維爾納夫一定是駛往馬爾它或埃及。於是立即向東趕去,於2月7日到達了埃及亞歷山大港。當他沒發現敵蹤時,又趕往馬爾他,在那裏才知道由於遇到了風暴,維爾納夫已經被迫返回土倫。 [2] 
3月30日,維爾納夫再次從土倫出航向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前進以同西班牙艦隊會合,然後再駛向西印度羣島。納爾遜仍以為維爾納夫是駛向埃及,於是把艦隊部署在地中海中部等待他。 [2]  4月9日,維爾納夫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在加的斯港口投錨,用訊號通知港內西班牙艦隊出來。但是他卻非常害怕納爾遜會尾隨在他後面,到了下午1時,他不再等西班牙艦隊,而先起錨開船,讓西班牙人跟在他後面跚蹣地前進。 [2] 
納爾遜直到5月6日才到達直布羅陀。在那裏才知道維爾納夫已在一個月前就到西印度羣島去了。納爾遜一向是衝動性的和具有血氣之勇,馬上就立下決心,於5月10日,率領了10艘戰艦和3艘巡洋艦,立即作橫渡大西洋的航行。英國海軍部得知維爾納夫駛向西印度羣島,但卻不知納爾遜的行動,又派柯林伍德中將率11艘戰艦出發追擊。 [2]  當柯林伍德在途中時,偶然遇見一隊英艦,才知納爾遜已在追擊中。假使這個偶然事件不發生,英國就會有21只戰艦和3艘巡洋艦,去參加這個“追逐野鵝”的工作,而拿破崙的調虎離山之計就可得逞。 [2] 
5月14日,維爾納夫到達西印度羣島的馬提尼克,但此時米西賽卻沒在那裏等他,其艦隊由於受風暴影響已返回法國的羅什福爾港。拿破崙已經不想再延遲,已於4月29日派馬格侖少將率領2艘戰艦渡過大西洋,把一個命令送達維爾納夫,命令中規定他在接獲之後,應在西印度羣島停留35天,假使沒有法國艦隊來與他會合,即應返航接出被封鎖在費羅爾和布勒斯特的艦隊,最後集中兵力進人英吉利海峽,開往布倫。 [2]  維爾納夫於6月4日接到了命令,在6月7日又接獲了納爾遜已到達西印度羣島的消息。這個消息使維爾納夫的神經大為緊張,於是竟不顧拿破崙的命令,於6月10日率艦隊匆匆返回歐洲。納爾遜又轉身回趕,7月20日,納爾遜返回了直布羅陀。 [2] 
英國海軍部長巴爾漢勳爵接到維爾納夫艦隊向比斯開灣行駛的報告後,立即命令負責封鎖英吉利海峽的康華里思上將解出對羅什福爾等港口的封鎖,將艦隊集中起來,以來阻止維爾納夫的企圖。於是,除布勒斯特和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外,其它法西兩國港口的封鎖都解除了。拿破崙的戰略目標已經達到了一大半。 [2] 
7月22日,維爾納夫在西班牙西北的菲尼斯特雷角遇上了英國海軍上將考爾德爵士的一支較弱的、只有15艘戰艦的艦隊。當時有霧,雙方進行了一場非決定性的交戰,有2艘法國軍艦降旗投降。 [2]  但考爾德滿足於2條船的戰利品,並未進行追擊。第二天,考爾德向北進發以與康華里思會合,維爾納夫也張着滿帆駛向費羅爾,並於8月1日到達。這一戰的精神作用是具有決定性的,因為維爾納夫對於自己的艦隊缺乏信念,是已經不禁溢於言表了。 [2]  8月6日,他在日記中寫道:“在濃霧之中,因為我方艦長對戰鬥和艦隊戰術完全缺乏經驗,除了緊跟前面的船隻以外,更無其它良策。在這裏我們已成為歐洲的笑料。” [2] 
在費羅爾,維爾納夫接到拿破崙在7月16發出的通信,命令他或是與羅什福爾和布勒斯特兩個分艦隊匯合在一起,或是隻與兩者之一會合在一起,然後兼速向愛爾蘭和蘇格蘭行駛,以便與荷蘭艦隊會合。假使因為會戰或其它原因,維爾納夫不能完成其任務,則無論如何都不許進入費羅爾港,而應駛向西班牙的加的斯灣。 [2]  因為所託者是維爾納夫這樣一個人,所以命令中的最後這句指示,對於拿破崙而言算是一個極嚴重的錯誤。維爾納夫根本不想去有英艦重兵封鎖的布勒斯特,加的斯才是他心中想要去的地方。 [2] 
8月2日,拿破崙離開巴黎前往布倫。在這裏,拿破崙再一次向維爾納夫發出命令:“開航!不要浪費一分鐘,率領我集中的兵力進入海峽,英國就是我們的了,我們的一切都已準備就緒。你只要出現24小時,則一切都可完結。” [2] 
可就在第二天,拿破崙接到兩個至關重要的情報,一是維爾納夫艦隊並未抵達布勒斯特,而是仍停留在費羅爾。二是俄軍已經出發,準備與奧軍會師。拿破崙立即意識到情況的危險性——法國將面臨着強大的大陸敵人的進攻。他決定抓緊時間,在對付大陸敵人之前先給英國以致命的打擊,因為他實在不忍心這個經過長期醖釀、周密運籌的出征英國的偉大計劃就此束之高閣。他又一次催促維爾納夫率領艦隊起航北上。 [2]  維爾納夫把3艘已損壞的軍艦留在費羅爾港後,提心吊膽地向羅什福爾和布勒斯特行駛。8月13日,維爾納夫發現遠方有一支艦隊,逐認為那是英國人。他本來就不想去布勒斯特,於是立即改向南行駛。 [2]  實際上,這是阿里曼德少將率領的法國羅什福爾分艦隊,正在趕來與維爾納夫匯合。假使維爾納夫能與阿里曼德會合在一起,則他的兵力可增到34艘戰艦,足以擊敗康華里思的20艘戰艦。若是再繼續向北而不是向南航行,那麼布勒斯特的封鎖即可能被解出。拿破崙對此感慨萬分:“維爾納夫所喪失的機會實在太大了!”
8月20日,維爾納夫的艦隊進入了西班牙的加的斯港。當時,“封鎖”該港者為柯林伍德,一共只有3艘戰艦。不久比克爾頓和考爾德(於1805年10月初因在之前的戰鬥中放過法國艦隊,被與其不和的納爾遜遣返回國接受審判,錯過了海戰)的艦隊先後趕來增援,英國軍艦增加到25艘,把加的斯港嚴密地封鎖起來,聯合艦隊再也無法出海了。 [2] 
這樣,拿破崙入侵英國的一切機會也隨之化為烏有。8月22日,拿破崙寫信給海軍部長德克雷説:“我認為維爾納夫連指揮一艘快速炮帆船的資格都沒有。他是一個既無決斷能力又無魄力膽量的人。”9月2日,拿破崙離開了布倫,於是“英格蘭軍團”變成了“大軍團”不渡海而開始準備渡過萊茵河了。 [2] 
特拉法爾加戰役正好處於海軍控制力的黃金時代
特拉法爾加戰役正好處於海軍控制力的黃金時代(1張)
9月2日拂曉,納爾遜正在倫敦一小溪邊散步,巡洋艦“歐亞拉斯”號的艦長布萊克伍德給他帶來了一個消息,説維爾納夫已經進入加的斯。於是納爾遜的短假遂告結束。 [2]  9月15日,他乘他的旗艦“勝利”號揚帆出海。9月28日,他與柯林伍德的艦隊會合,聯合艦隊被堵在了加蒂斯港內。 [2] 

特拉法爾加海戰雙方兵力

開戰時,雙方的海軍實力懸殊不大。法西聯合艦隊有戰列艦33艘。其中一艘是當時最大的四層火炮甲板戰列艦“至勝三一”號,其它的戰列艦是:3艘三層甲板戰列艦;6艘80門炮船;22艘74門炮船;1艘64門炮船。此外,法西艦隊中還編有13艘各類巡洋艦,光戰列艦就有側舷火炮2,626門,共載官兵21,580名。
英國艦隊原來共有戰列艦33艘。由於派路易少將組織馬耳他護航隊調走了6艘。留在納爾遜編內的27艘戰列艦中7艘是三層火炮甲板戰艦,其餘20艘為雙層火炮甲板戰艦。合計火炮2,148門,官兵16,820人,外加4艘巡洋艦和幾艘輔助船。 [3] 

特拉法爾加海戰雙方計劃

英國艦隊方
霍雷肖·納爾遜的旗艦“勝利號”
霍雷肖·納爾遜的旗艦“勝利號”(2張)
納爾遜的計劃是將英國艦隊分成二個支隊和一支預備隊,一支隊由他率領,負責突破敵艦隊中央,切斷其前後聯繫;另一支隊由科林伍德率領攻敵後衞。預備隊負責消滅旗艦,令對方陷入混亂,最後逐個殲滅被分割的法西艦隊。為保證作戰效果,納爾遜在作戰方式上給予了下屬極大的自主權,只要求他們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敢於近戰的精神。納爾遜的作戰計劃令各艦長們極受鼓舞,將此戰術稱為“納爾遜秘訣”。
法西艦隊方
與此同時,由維爾納夫率領的法西聯合艦隊的境況則頗為困窘。拿破崙給維爾納夫的命令是:從加的斯港出發,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前往地中海,配合拿破崙在意大利的軍事行動。然而尚未動身,便被英國海軍封鎖在加的斯港內。10月8日,維爾納夫召開作戰會議。此時儘管他已經預見到納爾遜會採取切斷聯合艦隊前後聯繫,進而包圍後方,各個擊破的作法,但卻拿不出有效的應戰對策。他只是向手下強調:如果聯合艦隊佔了上風,則應迫近敵人,然後一對一地作戰;如果落了下風,雖應保持戰線,而每個艦長也要各自為戰。 [4] 

特拉法爾加海戰戰鬥過程

特拉法爾加海戰開始階段

1805年10月19日,法西聯合艦隊的軍艦開始駛出加的斯港,但由於風向的問題,直到10月20日中午才全部駛入大海。而在這之前英國的偵察艦已經發現了聯合艦隊,納爾遜下令攔截,10月20日夜間雙方艦隊不斷逼近。10月21日拂曉,雙方已接近至12英里,6時10分,納爾遜發出“成兩路縱隊前進”的命令、6時20分,下令“備戰”。聯合艦隊司令維爾納夫知道戰鬥不可避免,為了便於艦隊作戰不利時撤入加的斯港,他下令艦隊進行180度大轉向,以使加的斯港位於艦隊的下風位置,這一變化不僅嚴重影響了士氣,而且造成聯合艦隊的隊形陷入混亂。 [5] 
海戰爆發地點 海戰爆發地點
特拉法爾加海戰作戰圖
特拉法爾加海戰作戰圖(2張)
在聯合艦隊因調轉方向陷入混亂時,納爾遜抓住戰機下令進攻,英國軍艦分成兩個縱隊,分別由納爾遜乘坐的勝利號、科林伍德乘坐的王權號擔任兩個縱隊的先導艦,“勝利”號上升起了著名的“英格蘭期盼人人都恪盡其責”信號,隨後又升起“進一步接敵”,英國艦隊在一片歡呼聲中向聯合艦隊直插過去。上午11時45分,聯合艦隊“激情”號向“王權”號開炮,特拉法爾加海戰打響。 [5] 

特拉法爾加海戰交戰階段

海戰圖畫
海戰圖畫(6張)
戰鬥打響15分鐘後,“王權”號率領的下風縱隊突破聯合艦隊的後衞,兩舷火炮開始一起射擊,不久遭受重創。25分鐘後,納爾遜率領的上風縱隊也衝入聯合艦隊,上風縱隊開始時向聯合艦隊的前衞進攻,但很快“勝利”號率領上風縱隊突然轉向聯合艦隊的中部發起進攻,這就是著名的“納爾遜秘訣”,聯合艦隊的前衞絲毫沒有關心要求其回援的信號,而只顧前駛。約12時30分,“勝利”號穿過“布桑托爾”號時,一陣左舷齊射造成成百法國人傷亡。當其他兩艘英艦上來圍攻“布桑托爾”後,“勝利”號又向右與衝上來的法艦“敬畏”號交火,“敬畏”號是聯合艦隊中最小但是作戰最勇敢的軍艦,兩艦進行了古老而殘酷的接舷戰,在甲板上指揮作戰的納爾遜不幸被“敬畏”號上的狙擊手擊中負傷,而“敬畏”號隨後也被俘虜,打死納爾遜的法國狙擊手被擊斃。此後,法西聯合艦隊進行了竭力抵抗,但敗局已定,在血戰了2個多小時後,下午2時5分,聯合艦隊旗艦“布桑托爾”降下帥旗,艦隊司令維爾納夫被俘,上風縱隊的戰鬥結束。下午3時左右,科林伍德率領的下風縱隊也取得勝利。作為海戰的尾聲,下午3時30分,在海戰已經進行了2個多小時後,由迪馬努瓦海軍少將率領的聯合艦隊前衞返回了戰場,但在返回途中有兩艘自己的戰艦竟然發生相撞而退出戰鬥,面對嚴陣以待的英國艦隊,僅僅20分鐘這次反攻就告失敗。“勝利”號對掉頭逃跑的聯合艦隊進行了一次齊射,以示送行,納爾遜就在這炮聲中與世長辭。

特拉法爾加海戰戰鬥結果

10月21日下午4時30分,炮聲終於停了下來,但瀰漫的硝煙、濃厚的火藥味仍籠罩在戰場上空。鮮血染紅了海面,有的軍艦還在燃燒。整個會戰,英軍共死458人,傷1208人。法軍死2218人,傷1155人。西班牙軍共死1025人,傷1383人。總計聯合艦隊被俘三四千人之間。傷、斃、俘加在一起,共有1.3萬人。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的41艘戰列艦中,有17艘被俘,1艘被擊沉,9艘逃往加的斯,4艘逃向直布羅陀,其他戰艦則分別逃往別的地方,當夜幕將垂時,風暴大作,一連就是四天。而在整個會戰中和風暴之中,英國都未損失一艘船。
特拉法加海戰英國取得巨大勝利,法國海軍則精鋭盡喪。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艦隊陣亡458人,受傷1246人,軍艦無一損失;法西聯合艦隊陣亡3243人(法國2218人,西班牙1025人),受傷2538人(法國1155人,西班牙1383人),被俘約7000人,1艘戰艦被擊沉、7艘被俘。 [3] 
法軍將領科斯茂在26日出港,奪回了2艘戰艦,但自己又損失了3艘,其中一艘被奪回的戰艦觸礁沉沒,一艘法艦自行重奪戰艦,回到加的斯,後來前往直布羅陀的戰艦全部被斯特羅恩爵士俘虜。
1805年10月27日,科林伍德派拉皮羅提爾中尉所指揮的小船“皮克爾”號回國報捷。1805年11月4日,拉皮羅提爾在法爾茅斯上岸後,在那裏只停留了半點鐘,即出發前往倫敦。他一路調換了19次馬,於11月6日清晨1時趕到海軍部。拉皮羅提爾見到英國第一海軍大臣巴勒姆勳爵的第一句話是:“報告!我們獲得了一次偉大的勝利,但是卻喪失了納爾遜勳爵!”

特拉法爾加海戰戰役評價

特拉法爾加海戰是帆船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場漂亮的殲滅戰,也是19世紀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納爾遜在這場海戰中敢於突破陳舊的戰鬥序列理論,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使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一敗塗地。納爾遜非凡的膽略和高超的指揮藝術,使他成為一代名將而功垂史冊。英吉利民族為他而深感自豪。他的敵人拿破崙對他也是推崇備至的,當聽到納爾遜的死訊後,拿破崙當即命令在每艘法國的軍艦上,都應掛上納爾遜的畫像,是為紀念他,同時也是以他作為法軍學習的榜樣。這從一個例子,也反應出拿破崙所具有的統帥氣質和大將風度。此後不久,隨着蒸汽動力戰艦的出現,一個新的時代馬上就要到來了。
英國軍事理論家富勒在《西洋世界軍事史》中評價説:“無論從那一方面來説,特拉法爾加海戰都是一個值得記憶的會戰,它對於歷史具有廣泛的影響。它把拿破崙征服英國的夢想完全擊碎了。一百年來的英法海上爭霸戰從此告一結束。它使英國獲得了一個海洋帝國,這個帝國維持達一個世紀以上。 [3] 
特拉法爾加海戰打破了拿破崙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它確立了英國在此後100年中的海上霸權,給普魯士、俄國、奧地利那些被拿破崙打得心驚膽戰的君主們打了一針強心劑。就像英國曆史學家威爾遜在《劍橋近代史》中所説的那樣:“特拉法爾加海戰在1799年到1813年的拿破崙戰爭中,是一場有着決定性意義的會戰。”
法西聯合艦隊在特拉法加戰役慘敗是很恥辱的戰敗。 法西聯合艦隊的水手經驗不足,司令官維爾納夫指令變來變去,法西聯合艦隊的隊形從一出海便慘不忍睹。兩軍交戰前,維爾納夫甚至下令艦隊180度大轉彎。就這樣,像一羣烏合之眾的法西聯合艦隊,碰上神勇的納爾遜,當然是潰不成軍。而英國艦隊在納爾遜指揮下,一開始便集中火力猛轟維爾納夫的旗艦。開戰數小時後,維爾納夫的旗艦倍申達利號實際上已完全癱瘓,維爾納夫不得不投降。
在特拉法加海戰,英軍統帥納爾遜獨創性地運用一些不同顏色和圖形的信號旗溝通艦隊之間的聯繫,現代海上通用的國際信號旗(亦稱“萬國旗”)即由此演變而來,成為了戰勝法國艦隊的重要因素。他的這個旗號為“英格蘭企盼着人人都恪盡其責!”(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已成為英國人日常生活中所熟悉和慣用的習語。
英國曆史學家威爾遜在《劍橋近代史》中所説,特拉法爾加海戰在1799年到1813年的拿破崙戰爭中,是一場有着決定性意義的會戰。毋庸置疑,這場大規模海戰,幾乎殲滅了整個法西聯合艦隊,它破壞了拿破崙進攻英國的計劃,也為備嘗法國侵略之苦的俄國、奧地利打下了一劑強心針。 [6] 

特拉法爾加海戰戰役影響

1809年的歐陸形勢
1809年的歐陸形勢(1張)
拿破崙的偶像中,普魯士軍事家腓特烈大帝對他影響巨大。七年戰爭,小小的普魯士,用一支頑強的軍隊與法國、奧地利、俄國三強,來回周旋。1805年後的拿破崙也發現,他的歐洲大帝國也如同被包圍的普魯士一般,由英國人控制的海洋環繞。於是更為嚴格的大陸封鎖政策開始實施。普魯士人當年的內線優勢,他一樣也有。
1812年的歐陸形勢
1812年的歐陸形勢(1張)
特拉法爾加戰役的影響在此後的幾年並沒有立即生效。英國人的貨物繼續積存本島,法蘭西帝國的軍隊繼續在大陸的戰場上創造神話。1805年的海上大決戰失敗,使得拿破崙不再需要擔憂自己的海軍命運如何。他可以專心致志地打理歐陸霸權,敲掉每一個還敢起來對抗他的刺頭,封鎖孤懸海外的英國人。內線優勢讓拿破崙有了可以餓死英國人的幻覺。
但在拿破崙無法觸及的地方,英國人的權勢依然在增加。從地中海的直布羅陀馬耳他島,從亞洲印度馬六甲海峽和整個南洋地區。各個歐洲國家的殖民地不再能得到母國的支援和保護,被英國人佔領,或者索性與英國人合作是惟一出路。還有遠比歐洲廣袤的美洲大陸,同樣成為了英國人的市場,而不被法蘭西皇帝的禁令所左右。當拿破崙不斷用新徵服領地上的資源來擴充和維持法國的龐大陸軍時,英國人卻在更為廣闊的領域內繼續自己的商品經濟、維繫金融優勢和擴大資源配置。
拿破崙最終發現,他沒法餓死英國人。相反,歐洲大陸本身開始陷入了饑饉。尤其是那些靠海的國家,不得不繼續走私英國的低價商品,拒絕法國人在高昂税率下出產的高售價。1808年,為了教訓破壞歐陸團結的葡萄牙,法國軍隊又為自己的內線優勢而增添了一片無底洞般的新戰場。為了控制南方,很快法國人又不得不入侵西班牙來維持局面。這次,英國陸軍終於出手,並且在葡萄牙西班牙兩個國家的幫助下,死死拖住了更多法國軍隊。英國的商品則從兩個國家的港口,不斷穿透拿破崙的大陸經濟防線。
慘烈的半島戰爭
慘烈的半島戰爭(2張)
此時的拿破崙還不會感到大難臨頭。處於權利頂峯的他似乎忘記了偶像腓特烈大帝的結局。那個把內線戰略優勢玩盡的普魯士,差點被三個強敵撕碎。而腓特烈之所以能依賴內線戰略支撐多年,靠的不僅僅是高昂的税率,對被佔領土地的洗劫;英國人不斷給予的經濟援助,也是普魯士戰爭機器的燃料之一。雖然只有17%,但少了這些,腓特烈早就崩盤投降了。從1805年特拉法爾加海戰的勝利,到1812年拿破崙災難性的俄國遠征,再到1813年的萊比錫大決戰。英國人不僅撮取了比過去多的多的資源,也給各個反對拿破崙的國家以遠遠多於過去給腓特烈一家的經濟援助。
萊比錫之戰
萊比錫之戰(2張)
當法國人的60萬常備軍軍費從半島戰爭前的4億6千萬法郎,猛漲到萊比錫之戰時的8億2千萬法郎。對面的英國人卻讓自己的棉紡工業上升到了世界總體份額的30%,生鐵產量比1786年增長了6倍之多。1793年到1815年,英國通過直接和間接税收穫得了12億1千萬英鎊的收入,同時通過債券市場額外獲得了4億4千萬英鎊更大的經濟效益。這些資源中的很大一部分,都為法國在歐陸上不斷培養了一批更比一批強的對手。在全球霸權面前,內線優勢竟然是如此脆弱。
1813年的萊比錫之戰,成為歐洲近二十年混戰的最高潮。不可一世的拿破崙帶着19萬法國大軍與他在歐洲大陸上33萬宿敵們,展開了最慘烈的廝殺。縱然拿破崙依然是那個足以位列西方四大名將之一的時代將星,對手們的閃光點依然需要在他的光芒籠罩下才得以體現。但死傷更多的反法同盟軍終究擊破了拿破崙不可戰勝的神話,並在第二年佔領了巴黎。
進入巴黎的俄國軍隊
進入巴黎的俄國軍隊(1張)
從這點來看,特拉法爾加海戰的意義如此非凡。拿破崙的軍事天賦與法蘭西帝國的盛極而衰,其實都是被善於經營理財的英國人給活活拖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