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特徵組合碼

鎖定
特徵組合碼常用於面分類體系。它是將分類對象按其特徵或屬性分成若干個“面”,每個“面”內的諸類目按其規律分別進行編碼。因此,“面”與“面”之間的代碼沒有層次和隸屬關係。使用時,根據需要選用各“面”中的代碼,並按預先確定的“面”的排列順序將代碼組合起來,以表示這個組合類目。例如,對機制螺釘的分類,可從材料、螺釘直徑、螺釘頭形狀及螺釘表面處理狀況四個方面分類,每個方面都可分成若干類目並分別進行編碼。 [1] 
中文名
特徵組合碼
適用領域
面分類體系
出    處
企業信息化工程
對特徵組合碼各“面”代碼順序要根據使用者的習慣和要求,以及有關的需要來排列。一般來説永久的、固定的屬性放在前面,非永久的、非固定的屬性放在後面。除此之外,常常根據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排列,如“先主後次”、“先粗後精”、“先宏觀後微觀”、“先外形後內形”等,儘量符合使用要求。代碼中同一碼位內各信息的排列,隨着代碼的增加應遵循一定的規律。一般原則如下:由小到大,如尺寸、重量、尺寸比等;由難到易,如精度、加工方法等;由簡到繁,如兒何形狀、毛坯等。特徵組合碼的優點是,代碼結構具有一定的柔性,能比較簡單地增加分類“面”的個數,必要時還可以更換個別的“面”,而不影響其分“面”的代碼,這種代碼適於機器處理信息。同時使用時可用全部代碼,也可用部分代碼,根據“面”的特徵及“面”內的代碼符號便可確定分類編碼對象的特性。缺點是代碼容量利用率低,不是所有可組配的代碼都能全部被採用,此外,這種代碼不適合於求和彙總。
參考資料
  • 1.    張旭梅.企業信息化工程: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