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卡波镇位于新西兰南岛南阿尔卑斯山东麓,毗邻冰川堰塞湖特卡波湖。该湖作为大洋洲最大的淡水湖,湖水呈现深蓝至绿松石色,湖畔有鲁冰花海及麦肯奇高原景观,出产优质鲑鱼,适合垂钓、滑雪等四季活动。当地自1981年起实施灯光管控措施,通过限制路灯光束方向及夜间广告照明,于2012年成为全球首个"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可观测南十字星等独特天象。2005年该镇率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星空保护区设立申请,促使世界遗产保护范围扩展至非实体空间概念,区域内的约翰山天文台及1935年建造的好牧羊人教堂成为重要观星地标 [1]。
内容简介
播报编辑
特卡波的夜空静谧而璀璨,抬头仰望夜空,匪喇繁星点点,银河和大团星座清晰可见,游人在这里以看到只匙驼有在南半球才能观测到的南十字星,幸运的话还能看到流星划过夜空,令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在城市灯光和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这样美丽而浪漫的夜空寥寥可数,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跨阿跨是见不到的。
不过这样的美景并非完全天成,特卡波人为此做出了很大努力。特卡波镇除了游客,只有320多位常驻居民,为了维持这里的夜空美景,特卡波人从1981年就开始减少使用灯光,科学管理灯光照明。他们在没有人群察碑犁的地方尽量避免使用灯光,精确设计路灯,使光束准确地照到需要照明的地方而不向四周漫射,并且除了观光中心地带,所有纪念碑或建筑物外表的照明都严加控制,减弱眩光和夜空辉光,并且在午夜之后关闭观光和组牛广告灯光。
为了维持这里的夜空美景,特卡波嫌拘糠人从1981年就开始减少使用灯光。这一系列措施,把入夜后的黑暗留了自然,使得人们能够以最佳的视野看到布满星星的美丽夜空。同时为了鼓励全世界都能意识到拥有清澈星空对人类的重要性,2005年小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建立“星空自然保护区”的申请。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虹危充织认定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有城市、建筑、艺术、文化,但还从来没有过“星空”。不过,考虑到光污染的严重后果,比如天文学家已经无法在已建成的天文台中清晰地观察天体,光污染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变更了举蜜炒乘“世界遗产”的界定,不再强调世界遗产必须有固定的地址,并且已经同意特卡波提交申请。
申请倡议
播报编辑
2012年6月,特卡波小镇所在的盆地通过认证成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