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特倫斯·戴維斯

(1945出生的英國導演)

鎖定
特倫斯·戴維斯(Terence Davies,1945年11月10日-2023年),出生於英國利物浦,英國導演、編劇。
1976年,執導個人首部短片《少年》。1983年,執導劇情電影《特倫斯·戴維斯三部曲》,該片獲得第3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1988年,執導劇情電影《遠方的聲音》,該片獲得第41屆戛納電影節平行單元-費比西獎。1992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漫長的一天結束了》上映 [1]  ,該片入圍第45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  。1995年,執導劇情電影《霓虹寶典》,該片入圍第48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3]  。2000年,執導的愛情電影《歡樂之家》入圍第54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亞歷山大·柯達獎最佳英國電影獎 [4]  。2008年,執導紀錄片 《時間與城市》,該片入圍第61屆戛納電影節特別加映 [5]  。2011年,擔任愛情電影《蔚藍深海》的導演 [1]  。2016年,執導劇情電影《寧靜的熱情 [6] 
2023年10月8日,據鳳凰網援引外媒報道,特倫斯·戴維斯去世,享年77歲。 [14] 
中文名
特倫斯·戴維斯
外文名
Terence Davies
國    籍
英國
出生地
英國利物浦
出生日期
1945年11月10日
逝世日期
2023年
星    座
天蠍座
畢業院校
考文垂戲劇學校
職    業
導演、編劇
代表作品
遠方的聲音
漫長的一天結束了
霓虹寶典
歡樂之家
時間與城市
主要成就
第41屆戛納電影節平行單元-費比西獎
第1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
第4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金豹獎
第69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特倫斯·戴維斯早年經歷

1945年11月10日,特倫斯·戴維斯出生在利物浦的一個藍領家庭。雖然母親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不過特倫斯·戴維斯卻認為自己是個無神論者。16歲開始,他在船舶公司做了差不多十年的職員和會計,然後決定告別這種生活,前往考文垂戲劇學校學習,並開始自己的劇本創作生涯 [7] 

特倫斯·戴維斯演藝經歷

特倫斯·戴維斯
特倫斯·戴維斯(5張)
1976年,執導個人首部短片《少年》。
1980年,執導劇情短片《聖母與孩童》。
1983年,擔任劇情短片《死亡與變形》的導演;同年,執導由尼克·斯特林格、瓦萊麗·利莉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特倫斯·戴維斯三部曲》 [8]  ,該片獲得第3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1988年,執導由皮特·波斯爾思韋特吉恩·波特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遠方的聲音》,該片獲得第41屆戛納電影節平行單元-費比西獎,他憑藉該片獲得第1屆歐洲電影獎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1992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漫長的一天結束了》上映 [1]  ,該片入圍第45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 
1995年,執導由吉娜·羅蘭茲雅各布·提爾尼戴安娜·斯卡爾維德聯合主演的劇情電影《霓虹寶典 [8]  ,該片入圍第48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3] 
2000年,執導由吉蓮·安德森丹·艾克羅伊德、伊蓮諾·布羅聯袂主演的愛情電影《歡樂之家》,該片入圍第54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亞歷山大·柯達獎最佳英國電影獎 [4] 
2008年,執導紀錄片《時間與城市》,該片入圍第61屆戛納電影節特別加映 [5]  ,獲得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紀錄片獎 [9] 
2011年,執導由蕾切爾·薇姿湯姆·希德勒斯頓西蒙·拉塞爾·比爾聯袂主演的愛情電影《蔚藍深海》,影片改編自特倫斯·拉提恩的同名戲劇,翻拍自費雯·麗在1955年主演的同名影片 [1] 
2015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日暮之歌》上映 [9] 
2016年,執導由辛西婭·尼克松詹妮弗·艾莉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寧靜的熱情》,影片主要講述了美國傳奇詩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一生 [6] 

特倫斯·戴維斯個人生活

2023年10月8日,據鳳凰網援引外媒報道,特倫斯·戴維斯去世,享年77歲。 [14] 

特倫斯·戴維斯主要作品

特倫斯·戴維斯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21年
祝禱
電影 [13] 
2016年
《寧靜的熱情》
電影
2015年
《日暮之歌》
電影
2011年
《蔚藍深海》
電影
2008年
《時間與城市》
紀錄片
2000年
《歡樂之家》
電影
1995年
《霓虹寶典》
電影
1992年
《漫長的一天結束了》
電影
1988年
《遠方的聲音》
電影
1983年
《特倫斯·戴維斯三部曲》
電影
1983年
《死亡與變形》
短片
1980年
《聖母與孩童》
短片
1976年
《少年》
短片

特倫斯·戴維斯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6年
《寧靜的熱情》
電影
2015年
《日暮之歌》
電影
2011年
《蔚藍深海》
電影
2008年
《時間與城市》
電影
2000年
《歡樂之家》
電影
1995年
《霓虹寶典》
電影
1992年
《漫長的一天結束了》
電影
1988年
《遠方的聲音》
電影
1983年
《特倫斯·戴維斯三部曲》
電影
1983年
《死亡與變形》
短片
1980年
《聖母與孩童》
短片
1976年
《少年》
短片

特倫斯·戴維斯獲獎記錄

戛納電影節
歐洲電影獎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法國凱撒獎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影評人協會獎
  • 2008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紀錄片獎[9]     時間與城市    (獲獎)    
影視類

特倫斯·戴維斯人物評價

在當代英國導演之中,特倫斯·戴維斯可以説是較為特殊的一位。業界給予了戴維斯在塑造個人風格,進行影像的詩意呈現上的極高評價,而對於包括英國本土觀眾在內的普通觀眾,戴維斯的名字卻是頗為陌生的。在他的導演生涯中,戴維斯的創作數量並不多,不僅始終固執地迴避商業電影的拍攝,並且在其本就十分小眾的電影中,他外放出來的也是屬於戴維斯本人的內心世界,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戴維斯電影的受眾,但戴維斯的特立獨行與堅持,也成就了只屬於他本人的,他人難以取代的詩意電影 [8]  (《電影文學》評)
特倫斯·戴維斯是鏡頭運用的大師 [10]  。由於拍片頻次低導致作品數量有限,特倫斯·戴維斯並不為大眾所熟知。不過在英國,他絕對是一個不應忽視的電影藝術家,尤其作品中碎片的敍事以及詩意的影像風格更讓其作品風格獨特。他的電影更多的是繼承了英國電影文學性的一面,飽含詩意,充滿感情。或者是童年經歷對特倫斯·戴維斯的影響太深,在他的作品裏也經常以回憶作為敍事母題。像電影《遠方的聲音》、《漫長的一天結束了》以及他早期的自傳體三部曲,都是以童年或是四五十年代的利物浦為背景展開故事的,情節也主要是家庭、童年、信仰等內容,這種如鄉愁一樣的傷感情緒,也是他的作品飽含詩意的原因 [7]  (澎湃新聞、Mtime時光網綜合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