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物質·意識·場

鎖定
評論者普遍認為:《物質·意·場》一書充滿了難能可貴的探索精神。作者熱愛林業,又痴迷哲學,三十年如一日,認真審視了多年流行的哲學教科書模式,突破了一些早已陳舊的傳統框架,積極發揮了創造性思維能力,建構了一套獨具特色的哲學新體系。這一體系以物質系統觀為軸心,從以往的平面考察轉為立體考察,提出了物質系統性與矛盾多重性相結合的思想;並運用辯證法的中介觀,提出了“場”、“零物質”、“零點運動”及“零點思維方法”等一系列中介範疇。這些觀點和範疇富有新意,對於啓迪人們深入進行哲學思考必將發生積極的影響。
書    名
物質·意識·場
別    名
物質·意識·場
作    者
任恢忠 [1] 
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10月
頁    數
441 頁
定    價
23.8 元
開    本
32 開
ISBN
9787805109862 [1] 

物質·意識·場圖書目錄

富於探索和創新精神的新著(代序) 張翼星
初版序 吳炳奎 蘇祖榮
重印弁言
前 言
第一章 物質與意識
一、物質、意識、場
二、實物質、虛物質、零物質
三、顯意識、潛意識、無意識
第二章 系統與層次
一、系 統
二、層 次
三、系統範疇與層次範疇的意義
第三章 運動與場
一、運 動
二、場
第四章 空間與時間
一、三個不同時期的時空觀和新的時空觀
二、空間與時間範疇的規定
三、空間與時間的產生與進化機制
四、空間與時間的結構
五、空間與時間的物理特性
六、關於世界的無限性
第五章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
一、辯證法
二、形而上學
三、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統一與發展趨勢
主要參考文獻
初版後記
再版題跋

物質·意識·場作者簡介

任恢忠,男,1941.7.30-2003.12.19,福建省福清市東瀚鎮東瀚村北坪自然村人,林業工程師。
任恢忠生前為福州市十一屆人大代表,福清市第九屆政協常委,民建福清市委第一屇委員。他於1998年被聘為福州市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1998年應邀到北京大學作訪問學者,2001年受聘北京生態工程研究院研究員。任恢忠生前還是中國未來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中國、福建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中國、福建省生態學會,福建省林業經濟學會,作家協會福建省分會會員。
他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他堅忍不拔、鍥而不捨,利用業餘時間博覽羣書、潛思深索,用了三十三年時間寫出轟動中國哲學界的哲學專著《物質·意識·場》(1995年初版)。《物質·意識·場》的出版,開創了三維立體哲學的時代,他第一次提出矛盾是多層次的系統。他提出的“場”、“零點運動”、“零點思維方法”等新的哲學範疇和命題,代表着當代中國的哲學研究水平,該書得到了科學泰斗錢學森等著名學者的高度評價,任恢忠本人也被學術界稱作當代中國“兩個半”哲學家之一。

物質·意識·場圖書的主要特點

首先,觀點新穎,促人深思,是本書的最大特色。作者以較多的筆墨,系統而全面地闡述了物質與意識、系統與層次、運動與場、空間與時間、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等範疇。像這樣有特色地把這些範疇聯繫在一起,完整地描述物質世界的圖景,並注入新的哲學內容,實不多見,其新意也在於此。在這部哲學中,作者不僅一般地對當代世界的發展作了概括,而且預見了現在還不能用現有科學手段驗證的許多東西,而令人深思。任恢忠同志把“零”作為一系列中介範疇的共同“姓氏”,把宇宙間的一切矛盾範疇溝通起來,從而在理論上最後確定“中介觀”而作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在系統層次性問題上的分析有新的展開,從宇宙到人、到社會及思維的不同層面上,分析都體現着自己的特色,特別是中介層面、零層面的分析,很有自己的創見。這部著作最大的值得肯定之處,就在於敢於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提出一系列新的創見,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發展與完善,貢獻出了他的應盡的力量。
其次,獨特的思考方法,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相互滲透,互為補充,是本書的第二大特色。全書力圖對當代科學成就進行哲學的概括,對古今的見解作了對比。既反映了當代科學前沿的成果,也觸及了一些潛科學問題。該書還力求把現代科學思想的淵源上溯到印度、古希臘,特別是中國古代先哲那裏去,作者博覽羣書,為形成自己的創見奠定了良好基礎。縱觀全書,作者大量引證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材料,充分地説明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關係。事實是,當今時代,經濟要發展,社會要進步,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邁向更高更深的層次,沒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相互補充和滲透,是不可能推動經濟和社會向前持續發展的。
第三,資料翔實,旁徵博引,是本書的又一特徵。據粗略統計,作者在本書中除了自己列出的“主要參考文獻”84種之外,還在“尾註”、“註釋”中引用有關書籍、文章、資料,多達250種,儘管其中有某些重複,但足見作者讀書之多,他認真篩選了大量的史實和資料,以充分地論證自己的思想觀點。可以看出作者的治學態度是嚴謹的,認真負責的。30年的心血,捧出了30萬字的哲學專著,無疑是對當代哲學、中國文化做出了自己的應有貢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