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物理風化作用

鎖定
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條件下,岩石、礦物在原地發生機械破碎的過程叫做物理風化作用。引起物理風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温差風化、冰劈作用、鹽類的結晶與潮解作用等。
中文名
物理風化作用
外文名
Physical weathering
類    別
風化作用
學    科
普通地質學

目錄

物理風化作用定義

物理風化作用是指由於(大氣)温度變化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使岩石在原地發生崩解的作用。常見的物理風化作用的方式有温差風化、冰劈作用、鹽類的結晶與潮解作用。 [1] 

物理風化作用分類

温差風化
是指由於温度的變化,岩石反覆膨脹和收縮,使岩石崩解的作用。岩石的導熱性差,在白天,岩石接受太陽輻射時,表層升温快,產生膨脹,而內部則升温很慢,基本上不產生膨脹,從而導致產生平行於岩石表面的微裂隙;夜間岩石表面降温快、收縮,而岩石內部降温慢,基本上不收縮,從而產生垂直於岩石表面的微裂隙。這樣日久天長岩石就由表及裏逐漸崩解破壞,出現”層狀剝落“和單礦物撒落等現象。 [1] 
引起岩石反覆膨脹和收縮的温度因素是日温差。因此,在乾旱氣候帶,岩石的温差風化作用強。 [1] 
冰劈作用
是指由於氣温的變化,岩石裂隙中的水反覆結冰和融化,從而造成岩石裂隙不斷擴大,使岩石發生崩解的作用。 [1] 
晝夜氣温變化在0℃以上的高寒地區,夜間氣温下降到冰點以下,充填在岩石裂隙中的水結冰,體積增大。這又對巖壁產生巨大的壓力且遠遠超過了岩石的抗張強度,會擴大和增加岩石的空隙。如此反覆結冰融化,使岩石裂隙逐漸擴大,最終導致岩石崩解 [1] 
鹽類的結晶與潮解作用
是指由於岩石裂隙中的鹽類反覆結晶、潮解,使岩石崩解的作用。 [1] 
在乾旱和半乾旱氣候帶,充填在岩石裂隙中的含鹽水溶液,因白天氣温高,蒸發量大,使裂隙中的鹽類過飽和結晶,結晶時體積膨脹,並對裂隙兩壁產生一定的壓力,使岩石產生新的微裂隙。夜間岩石裂隙中的鹽晶從大氣中吸收水分而潮解。鹽水溶液又滲透到新裂隙中。如此反覆結晶潮解,使岩石裂隙逐漸擴大,最終導致岩石崩解。 [1] 

物理風化作用作用結果

可以看出,物理風化的結果,依次是岩石的整體性遭到破壞.隨着風化程度的增加,逐漸成為岩石碎屑和鬆散的礦物顆粒;碎屑逐漸變細,使熱力方面的矛盾逐漸緩和,因而物理風化隨之相對削弱,但同時隨着碎屑與大氣、水、生物等營力接觸的自由表面不斷增大,使得風化作用的性質向化學風化轉化。在一定條件下,化學作用將在風化過程中起主要作用。 [2] 
參考資料
  • 1.    楊倫,劉少鋒,王家生.普通地質學簡明教程: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7:44-46
  • 2.    於海峯.註冊岩土工程師專業考試培訓教材: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