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物理論

鎖定
楊泉的《物理論》是繼承先秦兩漢揚雄、王充、張衡的唯物主義傳統,講宇宙發生論。他説:“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氣也。水土之氣,升而為天。天者君也(“君”,疑當作“均”。《太平御覽》引《物理論》另條説:“天者,旋也,均也。”)。夫地有形,而天無體,譬如灰焉,煙在上,灰在下也。”又説:“皓天,元氣也,皓然而已,無他物焉
書    名
《物理論》
作    者
楊泉
外文名
Physics theory
創作年代
三國時期
作品出處
物理論
所屬類別
國學經典

目錄

物理論作者簡介

楊泉,字德淵,會稽郡(今浙江紹興)人,三國時期吳國著名的學者。著有名篇《物理論》,標誌着我國江南唯物論的思想,帶着它特有的光彩,破土而出。
(《太平御覽》天部引)楊泉認為,天是元氣,除了氣之外,別無他物,“成天地者氣也”。僅就這些話看,好像他講的是氣—元論。實際上並不如此。他説:“所以立天地者,水也。”這句話,可以解釋為天地立在水中,好像張衡的《渾天儀》所説的,“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在《物理論》的另一篇説:“所以立天地者,水也。夫水,地之本也。吐元氣,發日月,經星辰,皆由水而興。”照這個説法,水是地之根本,天地元氣,以及日月星辰,都是從水產生出來的。照這些話看起來,楊泉的宇宙發生論,不是氣一元論,而是水一元論。
楊泉的水一元論大概是認為水是根本。水裏的混濁部分,下沉了就成為土。水變為蒸氣,就成為天。楊泉説:“土氣合和而庶類自生。”(《太平御覽》地部引)這個氣就是天,土就是地。土氣合和就是天地合和。庶類就是萬物。在這種天地和合的情況下,萬物皆自然發生,“自”字很重要,就是説這裏用不着上帝,用不着造物者。
封建社會統治者的思想講到天地的時候,總是説天尊地卑,天比地更根本,地應該服從天。封建哲學家用此來證明臣應該服從君,子應該服從父,妻應該服從夫。楊泉的自然觀認為地比天更根本。他説:“地者,天之根本也。”(《太平御覽》地部引)這與傳統的天尊地卑的觀念有很大的不同。作為一種自然觀看,他的説法是很素樸的。
關於形、神問題,楊泉説:“人含氣而生,精盡而死。死猶澌也,滅也。譬如火焉,薪盡而火滅,則無光矣。故滅火之餘,無遺焰矣;人死之後,無遺魂矣。”(《太平御覽》禮儀部引)就是説:身體和精神的關係,就如燃料與火的關係。燃料燒完以後,不會有餘光;身體死了以後,也不會有餘魂。這也是繼承桓譚的形死神滅的唯物主義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