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物理化學

(201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物理化學》是由王新平王新葵王旭珍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17年3月30日出版的iCourse·教材。該書為新形態、少學時教材,適用於高等學校化工、能源、環境、生物、材料、藥學、醫學、農學、地質、食品等專業40~64學時物理化學專業基礎課教學。 [1] 
該書共分為9章,包括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和熱力學第三定律、多組分單相系統熱力學、多組分多相系統熱力學、相圖、界面化學、化學反應動力學、電化學和膠體化學。 [1] 
中文名
物理化學
作    者
王新平、王新葵、王旭珍
類    別
iCourse·教材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7年3月30日
頁    數
240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040474695

物理化學成書過程

該書的編寫參考和借鑑了諸多高校一線教師的教學經驗。參加該書編寫工作並做出貢獻的編者如下: [2] 
編者
院校
甄衞軍
新疆大學
張建坡、金星
吉林化工學院
李英玲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薛斌
瀋陽工業大學(遼陽)
劉道勝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劉洋
遼寧何氏醫學院
焦元紅
湖北理工學院
周建敏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2017年3月30日,《物理化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1] 

物理化學教材目錄

概論
第1章 熱力學第一定律
1.1 系統的狀態和變化過程
1.2 熱和功的關係
1.3 體積功
1. 準靜態過程
2. 可逆過程
1.4 定容熱和定壓熱
1. 定容熱
2. 定壓熱
3. 摩爾定容熱容和摩爾定壓熱容
4. 定容過程的ΔU和定壓過程的ΔH
1.5 理想氣體
1. 理想氣體模型
2. 理想氣體的熱力學能和焓
3. 單原子、雙原子理想氣體的CV,m和Cp,m
4. 理想氣體的熱力學能變和焓變的計算
1.6 相變熱
1. 液體的飽和蒸氣壓
2. 液體的沸點
3. 固體的熔點
4. 相變熱
1.7 化學反應熱
1. 化學反應進度
2. 化學反應的摩爾焓變和標準摩爾焓變
3. 化學反應熱
習題
第2章 熱力學第二定律和熱力學第三定律
2.1 理想氣體的絕熱可逆過程
2.2 卡諾循環
1. 經典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2. 卡諾定理
2.3 克勞修斯不等式和熵增原理
1. 熵的定義式
2. 克勞修斯不等式
3. 熵增原理
2.4 pVT變化和相變化熵變的計算
1. 環境的熵變
2. 系統的熵變
2.5 熱力學第三定律
1. 熱力學第三定律的提出
2. 標準摩爾熵
3. 化學反應熵變的計算
2.6 過程的自發性判據
1. 亥姆霍茲函數
2. 亥姆霍茲函數判據
3. 吉布斯函數
4. 吉布斯函數判據
2.7 重要的熱力學函數關係式
1. 熱力學基本方程的導出
2. 熱力學基本方程的應用
2.8 克拉佩龍方程
1. 克拉佩龍方程的導出
2. 克勞修斯-克拉佩龍方程
習題
第3章 多組分單相系統熱力學
3.1 多組分液態系統組成的表述
1. 物質B的摩爾分數
2. 物質B的質量分數
3. 物質B的質量摩爾濃度
3.2 多組分均相系統的熱力學基本方程
1. 偏摩爾量
2. 化學勢
3. 多組分均相系統的熱力學基本方程
3.3 實際氣體
1. 實際氣體的節流過程
2. 實際氣體的狀態方程
3. 實際氣體的化學勢
3.4 稀溶液
1. 稀溶液的兩個經驗定律
2. 稀溶液的依數性
3. 理想稀溶液
3.5 液態混合物
1. 理想液態混合物
2. 實際液態混合物
3.6 均相系統的化學平衡
1. 化學平衡點的特點
2. 範特霍夫定温方程和化學反應標準平衡常數
3. 範特霍夫定温方程的應用
習題
第4章 多組分多相系統熱力學
4.1 多組分多相系統的熱力學基本規律
1. 多組分多相系統的熱力學基本方程
2. 物質B在兩相之間平衡
3. 化學平衡和反應自發方向
4.2 沒有平衡限度的多相化學反應
1. 固體物質B的化學勢
2. 沒有平衡限度的固相反應
3. 其他類型沒有平衡限度的反應
4. 固體化合物的分解壓
4.3 有平衡限度的多相化學反應
習題
第5章 相圖
5.1 相律
1. 獨立組分數
2. 自由度f
5.2 單組分系統相圖
1. 水的相圖
2. 二氧化碳的相圖
3. 超臨界流體的性質和應用
5.3 二組分液體完全互溶的氣-液相圖
1. p-x相圖
2. t-x相圖
3. 精餾原理
4. 有共沸物生成的t-x相圖
5.4 完全不互溶二組分液體的液-液及氣-液相圖
5.5 液態部分互溶的液-液、氣-液相圖
1. 液態部分互溶的液-液相圖
2. 液態部分互溶的液-液、液-氣相圖
5.6 二組分液-固相圖
1. 液相完全互溶、固相完全不互溶的相圖
2. 液相完全互溶、固相部分互溶的相圖
習題
第6章 界面化學
6.1 表面張力和表面能
1. 表面功
2. 定温、定壓下,表面的自發減小趨勢
3. 影響表面張力的因素
6.2 液體表面的熱力學性質
1. 彎曲液麪的附加壓強
2. 由附加壓強導致的毛細管現象
3. 彎曲液麪的飽和蒸氣壓
4. 溶質在溶液表面的吸附
5. 表面活性劑在溶液中的分佈
6. 表面鋪展和潤濕
6.3 物質的亞穩狀態
1. 過飽和蒸氣
2. 過熱液體
3. 過冷液體
4. 過飽和溶液
6.4 固體表面對氣體的吸附
1. 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
2. 蘭繆爾吸附
3. BET多分子層吸附
習題
第7章 化學反應動力學
7.1 反應的微分速率方程和積分速率方程
1. 反應的微分速率方程
2. 反應的積分速率方程
7.2 微分速率方程的建立方法
1. 實驗方法
2. 反應級數的確定方法
7.3 反應機理
1. 元反應的反應分子數
2. 元反應的質量作用定律
3. 反應速率控制步驟
7.4 反應速率係數與温度的關係
1. 範特霍夫規則
2. 阿侖尼烏斯方程
7.5 複合反應
1. 平行反應
2. 對行反應
3. 連串反應
4. 推導總包反應微分速率方程的近似處理
5. 總包反應的活化能
7.6 催化劑對反應的影響
1. 催化劑的基本特徵
2. 多相催化和均相催化的特點
3. 固相催化劑的常規組分
4. 固體催化劑表面的活性中心
習題
第8章 電化學
8.1 電解質溶液
1. 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機理和法拉第定律
2. 電解質溶液的電導
3. 電解質溶液的活度
8.2 原電池和電動勢
1. 可逆電池與不可逆電池
2. 可逆電極的類型
3. 可逆電池電動勢的測定及電池表示法
4. 可逆電池電動勢與參加反應各物質活度的關係
5. 電極電勢
6. 由電極電勢計算電池的電動勢
8.3 電動勢測定的應用
1. 原電池的設計
2. 由電池電動勢及其温度係數求電池反應的ΔrGm、ΔrHm、ΔrSm和Qr
3. 由標準電動勢EMF計算氧化還原反應的標準平衡常數
4. 由標準電動勢EMF計算難溶鹽的活度積
5. 測定電解質溶液的離子平均活度因子γ±
8.4 電極過程
1. 分解電壓
2. 極化作用和超電勢
3. 電解時的電極反應
4. 電化學能源
習題
第9章 膠體化學
9.1 膠體分散系統的定義、分類與基本性質
1. 分散系統的定義及分類
2. 典型的膠體分散系統
3. 膠體分散系統的基本性質
9.2 溶膠
1. 溶膠的製備與純化
2. 膠體的電動現象
3. 溶膠粒子帶電荷的原因
4. 溶膠的膠團結構
5. 溶膠的穩定性與聚沉
9.3 高分子溶液
1. 高分子溶液的滲透壓
2. 唐南平衡
3. 高分子溶液的黏度
4. 高分子溶液的鹽析
5. 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脹
習題
附錄
附錄1 部分基本物理常數(物理常量)
附錄2 水的蒸氣壓
附錄3 臨界參數
附錄4 物質的標準摩爾生成焓、標準摩爾生成吉布斯函數、標準摩爾熵和標準摩爾定壓熱容
附錄5 某些有機化合物的標準摩爾燃燒焓(25 ℃)
附錄6 標準電極電勢(298.15 K)
附錄7 常用於物理化學量的一些希臘文字
物理化學新形態資源索引 [1] 

物理化學教材特色

該書為新形態教材。為便於在教學中更好地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書中除文字內容外,還給出了很多有利於開拓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開闊學生視野的微視頻。部分習題也給出了微視頻,以啓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或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而構架知識模塊。該書雖然對應的教學學時較少,但對於解決實際問題所需的重要基礎知識構架更加清晰和實用。該書將物理化學知識體系梳理得更加便於自學,緊扣科研和生產應用實例,從而達到既有利於學生學習,又有利於學生應用這些理論實現創新的雙重目的。
為了便於學生在預習和複習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和運用其中最重要的理論,達到用較少的學時即可更好地把握和運用物理化學的主體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目標,該書在每一節中都給出了相應的學習重點,並配有有利於教學的電子教案。
為了便於學生自我檢驗和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測試,該書將習題分成了兩個層次。對於需要運用綜合性知識解決的問題,相應題號上標有“*”號,其餘為重點基礎知識問題。 [2] 

物理化學作者簡介

王新平,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精品課“物理化學及實驗”、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工科物理化學”課程負責人,國家級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骨幹,主編出版教材《基礎物理化學》與《物理化學簡明教程》。 [3] 
王旭珍,博士,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物理化學”、國家精品課程及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物理化學及實驗”教學團隊核心成員,國家工科基礎化學課程教學基地骨幹教師。 [4] 
王新葵,博士,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物理化學及實驗”教學團隊主要成員,國家工科基礎化學課程教學基地青年骨幹教師。 [5] 
參考資料
  • 1.    物理化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07-16]
  • 2.    王新平、王新葵、王旭珍.物理化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前言頁
  • 3.    王新平  .中國大學MOOC[引用日期2021-07-16]
  • 4.    王旭珍  .中國大學MOOC[引用日期2021-07-16]
  • 5.    王新葵  .中國大學MOOC[引用日期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