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物無貴賤

鎖定
物無貴賤是戰國莊子用語。指的是一種相對主義的價值觀和行為評價原則。《莊子·秋水》:“以道觀之,物無貴賤”。“貴”,對善的美稱“賤”,對惡的(負)鄙稱。認為從“道”的觀點來看,事物“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沒有相對的穩定件,其變化的時、空性是不可把握的。人的行為也無確定的善惡、貴賤的價值意義,“爭讓之禮,堯桀之行,貴賤有時,未可以為常也”(《秋水》)。 [1] 
中文名
物無貴賤
來源出處
《莊子·秋水》
物無貴賤指的是一種相對主義的價值觀和行為評價原則。進而指出:“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大宗師》)主張放棄對行為的善惡評價,達到不辨善惡、貴賤的“道”的境界,陷人了相對主義。但認為道德評價因受時俗不同而異、反對善惡、資賤價值判斷上的獨斷論,則有一定的合理性。
參考資料
  • 1.    金炳華.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