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物流標準

鎖定
隨着物流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競爭的需要,現代物流越來越強調對物流過程的系統化管理,以通過物流系統的優化降低物流成本。
中文名
物料標準
外文名
Logistics standard

物流標準概述

物流標準概念

物流標準化就是現代物流的系統化管理。體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商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統一進行系統化管理,即物流的系統化不僅僅是對物流本身的管理,而是以企業經營管理為中心,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綜合一體化管理。現代物流管理已經介入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參與企業的採購、生產、銷售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它既是企業管理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又貫穿整個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這是跨管理範疇的物流系統化內涵。
二是社會物流資源的系統化管理。隨着供應鏈管理模式的產生,物流的管理範圍由企業內部向企業外部延伸擴展,將不同企業(包括生產企業、商業企業、物流企業)中的物流資源進行系統化管理,這是跨企業的社會物流資源的系統化管理,也是物流服務的社會化。例如在物流服務社會化的生產企業物流中,物流活動過程的運輸、倉儲、包裝、裝卸、存貨控制等環節交由外部的一個或若干個專業物流企業完成,而定單處理、顧客服務、需求預測、採購、分銷網絡、工廠和倉庫選址、返回產品處理、售後服務、殘次品處理等物流環節則還是由生產企業完成,生產企業圍繞經營管理控制整體物流系統,實現企業內外物流資源的系統化管理。
要實現物流的系統化管理,保證物流系統的統一協調以及系統內各環節的有機聯繫,需要採取很多種方法和手段,物流標準化是實現現代物流系統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物流標準內容

物流標準化是指以物流為一個大系統,制定系統內部設施、機械裝備,包括專用工具等的技術標準,包裝、倉儲、裝卸、運輸等各類作業標準,以及作為現代物流突出特徵的物流信息標準,並形成全國以及和國際接軌的標準化體系。
物流標準化可以包括三個層次方面的內容:
⑴ 制定物流系統內各分系統的設施、裝備和工具的技術標準,以及作業和管理標準;
⑵ 研究各分系統技術標準、作業和管理標準的配合性,統一整個物流系統的標準;
⑶ 研究物流系統與其他相關係統的配合性,實現物流大系統的和諧一致。

物流標準我國現狀

物流標準取得的進展

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物流國際化的發展,物流標準的國際化已成為全球普遍發展的趨勢。我國也正積極開展物流標準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政府、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做了大量工作,參與制定了一些物流相關標準,為物流標準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我國在物流標準的制定和標準化的研究等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制定了一系列的物流標準
近來,我國已經制定了近千個與物流有關的國家標準,還制定了一些行業標準和地區標準。這其中不僅有物流技術標準,還有有關物流行業的作業標準和管理標準。這些標準覆蓋了物流系統的每個環節,跨越了各個行業部門。
  • 成立與物流有關的標準化組織與機構,積極開展物流標準化活動
我國標準化的主管機構是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其中設有許多從事物流標準化研究與管理的機構和組織。針對國際物流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我國都確定有歸口技術單位。我國還積極開展各項與物流標準化有關的活動,如召開“物流信息標準化研討會”、“現代物流業標準化國際研討會”等。另外,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正式成立。
  • 積極開展物流標準化的研究工作
物流標準化在我國發展現代物流,與國際物流實現順利接軌中的關鍵地位和所起的重要作用已越來越被國家和各行業所認同,物流標準化工作越來越受到的重視。我國各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的科研機構,都積極投入到這項研究當中。如2002年國家科技部“十五”基礎性研究項目“物流配送系統標準體系及關鍵標準研究”正在進行中,此項目研究進展順利,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物流標準存在的問題

儘管我國在物流標準化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存在着很多問題,突出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 物流標準化的發展規劃以及物流標準化體系尚未完全建立
在物流標準化的操作方面,我國目前還沒有制定物流標準化的發展規劃以及物流標準化體系,尚未制定物流標準化總體規範、物流術語、物流設備、物流作業以及物流系統的建立規範化程度低,非標準化的物流裝備、設施、信息表示和信息交換仍然相當普遍,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比例低。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着有標準而得不到承認和推廣,標準的推廣應用差,以及已有標準應用不好等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於物流標準化意識淡薄、物流市場發育不足、物流標準化人才缺乏以及體制性障礙所造成的。
  • 物流管理體制沒有統一的物流標準化歸口單位
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物流管理體制混亂,各地區、行業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物流標準化歸口單位。物流各分系統的標準往往由不同的政府部門制定,缺乏統一的規範,非常不利於物流系統各環節的有效配合和銜接,難以進行物流的系統化管理。

物流標準發展建議

  • 協調和理順物流系統內部及其與外部的關係
從物流標準化所包含的三個層次的內容可以看出,物流標準化的目的就是協調和理順物流各分系統之間,以及物流系統與其它相關係統之間的關係,保障物流環節暢通,最終達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我國物流業國際競爭力的目標。
  • 建立相關係統的統一信息平台和協同工作機制
通過前面對我國物流標準化存在問題的分析,我國物流標準化發展的最大阻礙就是體制性障礙。由於我國物流管理存在着嚴重的條塊分割現象,致使各物流節點獨自開發的信息系統普遍都存在着結構差異。因此,物流標準化的核心任務應該是為這些異構的信息系統建立統一的信息平台,並在此基礎上建立高效率的多式聯運體系和物流管理的協同工作機制。也就是藉助現代物流的核心技術,主要是計算機網絡和信息等先進技術,將原本分離的採購、運輸、倉儲、代理、配送等物流環節,以及資金流、信息流、實物流等進行統一的協調控制,實現完整的供應鏈管理。將原屬於不同行業部門、不同產業領域的,運作體系相對獨立的節點物流信息系統進行有效的整合,提高整個物流供應鏈的運作效率。這項工作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能有效地展開。
  • 從戰略高度推動物流標準化
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剛剛起步,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而物流標準化的發展更是遠遠落後於物流業,嚴重影響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尤其是我國已加入國際貿易組織,為了建立高效率的物流體系,實現我國物流與國際物流的順利接軌,增強我國物流業的國際競爭力,必須把物流標準化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來,從戰略的高度看待物流標準化工作,對物流標準化進行深入的研究,推動我國物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