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牡丹江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

鎖定
牡丹江師範學院化學專業於1979年開始招生,化學系成立於1985年,2009年撤系建院更名為化學化工學院。學院現設置化學專業、應用化學專業和化學工程與工藝等3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864人。2012年獲得學科教學(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授予權,2017年獲得化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設有無機化學和物理化學兩個二級學科,2019年化學專業評為黑龍江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院現有黑龍江省重點專業1個,省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精品課3門,校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校級科研創新團隊1個,研究所3個。 [1] 
中文名
牡丹江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 [1] 
外文名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stry, Mudanjiang Normal College
創辦時間
1985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學校類別
理工
主管部門
牡丹江師範學院
現任領導
院長蔡雪
本科專業
化學專業、應用化學專業和化學工程與工藝 [1] 
地    址
牡丹江市愛民區文化街191號

牡丹江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學院概況

學院現有教職工47人,專任教師3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講師10人,助教1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8人(博士後3人),在讀博士4人,碩士生導師12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教師2人。學院有省級重點專業1個,省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精品課3門,省級大學生實踐創新教育基地1個。實驗室面積403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1914萬元。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主持省級和各類科研項目3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51篇,其中20餘篇被SCI、EI收錄,出版著作7部,教材5部;申請專利30餘項;獲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和黑龍江省高校科學技術獎7項。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參加全國教育碩士説課大賽,全國化學專業師範生教學素質大賽和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大賽獲得多項獎勵。 [1] 
學院已形成一個富有特色的教學和科研體系,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學和科研隊伍,取得了豐碩的教學、科研成果。學院的教學、科研工作緊密結合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形勢,為地方建設和發展培養大批優秀 人才。
學院在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凝練出獨有的鐵系精神激勵着一代代化學人奮勇前行。“修身立德,奉獻擔當——鐵系精神引 領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已初步形成,在學風建設、身心健康、道德品質和責任擔當等培養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學生中湧現出眾多的先進人物和團體。近年來共有2名學生榮獲“黑龍江省大學生道德模範人物”稱號;學院多次榮獲學校“文明單位”、“先進黨委”、“三育人先進集體”、“優秀團總支”等稱號。 [1] 

牡丹江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專業介紹

化學專業: [2] 
一、主要課程
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化工基礎、化學教學論以及相關理論的實驗課程等。
二、專業特色
加強學科基礎教育,突出師範特色;夯實通識教育基礎,提高人文素養;強化實驗教學,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強化從師職業技能。
三、就業方向
基礎教育化學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應用化學專業: [2] 
一、主要課程
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化工原理、化工製圖、化工仿真實驗、化工設計、化工見習、化工實習及相關理論的實驗課程等。
二、專業特色
一是專業口徑寬,覆蓋面廣,設置有精細化工、化學制藥、環境分析與監測3個特色專業方向;二是以學業特色與能力特色為知識結構的兩大支撐點,重點培養學生從事精細化工產品合成研究與生產、各種近代分析儀器設備的操作與使用、環境分析與監測、化學制藥等實際應用能力。
三、就業方向
能在化工、製藥、環保、煉油、材料、能源等領域的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或中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生產技術與管理、教學教育工作。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2] 
一、主要課程
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工製圖、化學反應工程、化工熱力學、化工工藝、化工儀表自動化、化工設備機械基礎、化工設計、金工實習、化工見習、化工實習及相關理論的實驗課程等。
二、專業特色
重視工程基礎和學科交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加大實驗實訓課程比例,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三、就業方向
在化工、煉油、能源、輕工、醫藥、環保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等工作。

牡丹江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組織機構

院長:蔡雪 黨委書記:張曉祥
教學副院長:邵豔秋 組織委員:
科研副院長:左明輝 宣傳委員:邵豔秋
辦公室主任:楊 軍 紀檢委員:蔡 雪
教學秘書:隋朝、肖同欣、趙宇 青年委員:王虎
輔導員:王 虎、朱曉琳 教工支部書記:陳玉鋒
學生支部書記:王 虎
化學系系主任:王 慧 工會主席:左明輝
應用化學系系主任:蔣 艦組織委員:王虎
化學工程與工藝繫系主任:邢樂紅福利委員:雲觀
實踐部主任:雲 觀文體委員:譚榮欣
分析測試中心主任:陳玉鋒 青年文員:汪 洋

牡丹江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師資隊伍

化學化工學院師資隊伍情況一覽表 [3] 
序號
姓名
性別
職稱
學歷
畢業院校
1
教授
博士研究生
山東大學
2
教授
博士研究生
吉林大學
3
莊志萍
教授
博士研究生
吉林大學
4
賈林豔
教授
博士研究生
東北大學
5
教授
本科
牡丹江師範學院
6
教授
博士研究生
哈爾濱工業大學
7
崔術新
教授
博士研究生
東北師範大學
8
教授
博士研究生
哈爾濱工程大學
9
左明輝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吉林大學
10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吉林大學
11
韓俊鳳
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
哈爾濱工程大學
12
王超宇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天津大學
13
尹泳彪
副教授
本科
哈爾濱師範大學
14
張乃武
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
北京化工大學
15
王穎
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
東北師範大學
16
邢樂紅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哈爾濱工業大學
17
劉素娟
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
曲阜師範大學
18
陳玉鋒
講師
博士研究生
吉林大學
19
講師
博士研究生
吉林大學
20
蘇爽月
講師
碩士研究生
齊齊哈爾大學
21
王瑾
講師
碩士研究生
哈爾濱工程大學
22
貟濤
講師
本科
東北石油大學
23
付東昇
講師
博士研究生
哈爾濱工業大學
24
蔣艦
講師
博士研究生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25
隋朝
講師
博士研究生
黑龍江大學
26
肖同欣
講師
碩士研究生
東北石油大學
27
汪洋
助教
碩士研究生
東北林業大學
28
趙宇
助教
碩士研究生
中國科學院
29
雲觀
助教
本科
牡丹江師範學院

牡丹江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學科建設

在學科建設中,化學化工學院本着“重基礎,強應用”的思路,,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科研為特色,以學科內涵建設為動力,以學生成才為核心,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科學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堅持學科與專業建設並重,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科研水平。一、學科帶頭人和後備帶頭人
1、學科帶頭人
莊志萍,博士,教授,化學專業是省級重點專業。1986年7月畢業黑龍江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曾在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進修, 05年被愛民區政府聘為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省級精品課程結構化學的課程負責人,校級精品課程物理化學的課程負責人,07年評為校級教學名師。06年10月在香港中文大學雙語教學培訓, 09年6月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畢業。曾多次獲得教學校級教學優質獎、優秀教師榮譽稱號。2009年評為黑龍江省模範教師, 黑龍江省”巾幗建功”標兵。
參加並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並完成省教育廳項目2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子課題1項,教育部項目子課題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與省自然科學基金與省教育廳項目4項。主持院級重點項目1項,參加第國內學術會議,與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進行學術交流。在國內、國際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在國際期刊發表5篇論文被SCI收錄,出版專著一部、教材一部。2008獲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高校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獲牡丹江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
研究方向有組裝體與納米結構譜學和超分子體的製備與研究,該方向在藥物設計、免疫學、生物催化等領域具有極廣泛的應用前景,是當前超分子科學研究中的熱點,既有理論意義,又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並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2、後備帶頭人
郝國棟,男,博士,教授,1996.7畢業於牡丹江師範學院化學系,2003.7黑龍江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研究生畢業,2008.12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博士畢業,2006.9晉升副教授。近五年,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第一作者SCI一篇,EI六四篇,ISTP一篇。05年出版的《精細化學品化學》一書中擔任第三主編,07年出版的《化工原理》一書擔任第二主編。05年獲黑龍江省教育廳《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骨幹教師創新能力資助計劃》(1055G055)資助,現已結題。08年獲黑龍江省科技廳《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E2007-36)資助,以上均為項目負責人。同時在哈工大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參與國防重點項目(涉密),是該項目組主要成員之一。獲省級三等獎2項,市級一等獎1項。申請發明專利一項(已受理)。曾主講過省重點專業課程《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勇於教改,並有相應的教改文章。教學效果、反響很好。
二、學科梯隊人員構成
化學系教授7 人,副教授 13人,講師 8人,其中博士 8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12人,形成高職稱、高學歷為主力的學科羣,該學科梯隊科研實力較強,職稱、學歷較高,梯隊結構合理,實驗設備先進齊全,學術成果突出,梯隊成員具有該方向的學術成果和在研項目,且有國家級課題。梯隊成員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性別結構、綜合結構合理,年齡都在46歲以下,是一支較年輕的科研隊伍,在省內屬於領先水平。
擬形成物理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三個教學科研團隊。
三、學科特色及科研方向
學科建設要以國際學科前沿和區域性市場為導向。化學學科擬以物理化學學科、無機化學學科、有機化學三個學科,分為八個方向:組裝體與納米結構的譜學、理論化學計算、催化劑的合成及應用、晶體結構、無機材料製備及應用、磁性材料製備及應用、配位化學、有機化學。
物理化學學科:
組裝體與納米結構譜學方向(莊志萍教授博士):
層狀組裝超薄膜的構造和功能化是超分子科學研究中的熱點,振動光譜能夠提供組裝膜中分子構象的取向及晶體類型等各種結構信息。用不同方法制備的超薄膜體系,並以分子光譜作為主要研究手段,結合其它表徵手段和分析方法對這些體系從納米尺度上進行研究。表面增強拉曼技術在研究生物大分子組成結構方面的獨特優勢,其原位和實時檢測以及較高的檢測靈敏度等特點,結合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相互作用提供了誘人的解決方案,它也為免疫學、生物催化、藥物設計等領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理論化學計算方向(陳廣慧教授博士):
星際化學是國際上十分活躍的學科,同時含Si、P、S、Ge等元素的小分子在半導體材料氣相沉積過程中也大量存在,對這些已探知的分子和可能存在的未知分子的理論研究可以揭開生命起源的奧秘,並與恆星演化也有密切關係。對這些含Si、P、S、Ge的小分子的結構與穩定性的研究,不但對於豐富的物質結構基礎理論具有重要意義,對星際分子的探測、氣相沉積實驗、晶體外延生長的半導體材料化學實驗及SiC蒸氣化(CVD)過程的理解有重要意義。小原子簇或分子是構成大簇甚至固體的基石,對小原子簇的研究,對理解大簇和凝聚相的形成機制及微觀結構有重要意義,而且自身也有一定的應用前景。
催化方向(邵豔秋教授博士):
本方向主要開展介孔催化新材料的合成、催化劑的設計與相關催化反應機理進行研究;催化劑活性中心與催化反應機理的原位表徵;環境催化劑的研究。在介孔新材料的合成、表徵、催化性能與應用開發方面開展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工作。對MCM-41、SBA-15、MSU等微孔及介孔材料的組裝和有機-無機雜化表面修飾進行探索。利用XRD和孔吸附、比表面測定深入地研究催化劑的結構。在介孔雙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催化反應應用,在磁性複合材料合成上上取得階段性成果。
晶體結構(馬天慧副教授在讀博士)
無機化學學科:
無機化學和材料方向(郝國棟教授博士):
等離子體電解技術是近年來一種金屬材料表面處理的新方法,可在鋁、鈦等合金及不鏽鋼等黑色金屬表面獲得性能優異的陶瓷層,其中的微弧氧化技術是國內外研究的一個熱點,這種方法制得的陶瓷膜具有高硬度、耐蝕、耐磨等優良特性,膜層與金屬基體的冶金結合可以承受較大的外力或載荷,不易在使用過程中發生剝落。具有原位生長、複雜形狀工件易於加工、工藝操作簡單無污染等優點,可實現自動化生產。利用微弧氧化技術可製備出具有抗高温氧化、高強度、耐磨等性能於一體的新型材料,通過電解液和工藝參數的優化,可製備出多種顏色均一、表面光滑平整的陶瓷層。通過提高電源功率和調整工藝參數,可製備出一定使用面積和厚度的膜層來,為將來的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該研究方向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實際應用前景。
配位化學:(蔡雪副教授博士):
酞菁材料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傳統顏料、染料、催化劑工業材料,近年來它們在現代光電功能材料領域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酞菁分子材料將在新型分子器件及信息技術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酞菁、卟啉是一類高度共軛的平面大環配體,由於其特有的結構穩定性和功能多樣性而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光、電、磁等特性,一直以來都是化學、物理和材料工作者的研究重點。迄今為止,酞菁類功能材料在分子半導體、電致變色材料、光導材料、光記錄材料、光動力治療藥物、非線性光學材料、分子磁性材料等領域得到廣泛研究及應用,是少數幾種已獲得廣泛實際應用的有機功能材料之一。卟啉酞菁類大環配合物的研究對於發現新型光學、電學和磁學性能,研製新型光、電和信息功能材料以及搶佔該領域在生產技術和應用研究方面的制高點都有着重大和深遠的意義。
分子磁性材料方向(崔術新副教授博士):
磁性材料是近年來分子材料研究中異常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它具有磁鐵一樣性質,即在臨界温度下具有自發的磁化行為。與傳統的磁性材料相比,分子磁性材料具有結構多樣性,易於用化學方法對分子進行修飾和剪裁而改變其磁性;磁性能的多樣性;可以將磁性和其他如機械、光、電等特性相結合;可以用常温或低温的方法進行合成;易於加工成形,可以製成許多傳統磁體難以實現的器件;低密度等特點。它在作為未來的光電子器件等一些新型的功能材料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前景,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
有機化學學科(宋偉新教授)
四、近五年的主要科研、教學成果
承擔項目共 19 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項目1項,國防部項目1項,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並完成省教育廳項目11項,主持院級重點項目1項,在國內、國際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在國家級及其核心期刊上的論文數60篇,其中42篇論文被SCI、EI收錄,出版專著2部、教材7部。獲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項、高校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高校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牡丹江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獲其他科研獎共6 項。主持教改項目10項,發表論文20餘篇。

牡丹江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精品課程

牡丹江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結構化學

主講教師:莊志萍
莊志萍:女、博士,教授,校級名師,牡丹江師範學院化學(物理化學)學科帶頭人。主講物理化學及實驗、結構化學、無機化學、專業英語等課程。曾獲多次學校教學優質獎及優秀教師,教學成果獎。,“結構化學”為省級精品課程,“物理化學”為校級精品課程, 都為課程負責人。2007年評為校級名師。主持並參與國家、省部級項目7項,發表論文24篇。

牡丹江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物理化學

《物理化學》是高等學校化學和化工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或專業基礎主幹課,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的學科。其從研究化學現象和物理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繫入手來探求化學運動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規律的一門學科。主要課程內容涉化學變化的方向與限度問題、化學反應速率與機理問題、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的關係,學生需要一定數學和物理知識,物理化學是在先行課基礎上,運用物理和數學的有關理論與方法,進一步研究物質結構,從而提高與加深對化學現象與化學規律的認識。另一方面,學習物理化學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出合格人才有重要作用。
《物理化學》課程組現有教師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講師1人;博士1人,碩士2人。該課的教師隊伍在職稱、學歷、年齡上均成梯隊式結構。近年來注重課程建設和課程改革,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優化教學內容,使之更能體現時代特徵,適應社會需求;特別是科研水平的提高,他們對催化原理、表面化學、量子化學、結構化學、羣論等課程融會貫通,學術上站得高,因此對《物理化學》課程有深入理解。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共參加並主持各類科研項目13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7項,發表科研論文40餘篇,其中SCI檢索13篇,核心期刊3篇。教學研究論文7篇,其中國家級1篇,獲省級科研獎2項,著作2本。
由於物理化學理論較抽象,學生理解有一定困難。課程組積極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課件研製。 把先進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應用到教學中。經過努力,該課程組已完成全部課程CAI課件的製作並應用到教學中,通過圖、文、聲、像等手段,把抽象的理論變成具體的形象,讓學生在直觀、生動的學習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受到學生的一致 好評,教學效果很好。
該課程負責人莊志萍教授及呂孝江副教授長期從事物理化學課程教學,組織教學能力強,教學水平高,陳廣慧等科研成果突出;課程組成員結構合理,素質較高。

牡丹江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課程一直是化學系大學本科生的一門必修基礎課,是化學專業的一門主幹課,包括有機化
有機結構
學理論課,有機化學實驗課,授課對象是化學系化學專業、應用化學專業、生物系生命科學專業和
有機機構
生物技術專業的本科生,每學年200~300人。化學系課程安排在2個學期上,理論課110學時,實驗課126學時,生物系課程安排1學期上,理論課52學時,實驗課30學時,本課程與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生物化學、材料化學等學科都有密切關係,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或瞭解有機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和應用,能使學生養成嚴格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科學作風,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研究技能並初步具備科學研究的綜合素質,可以説有機化學在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上起着其他課程難以替代的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