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區,隸屬於山東省菏澤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黃河下游南岸,北靠鄄城,東接鄆城、鉅野,南鄰定陶、曹縣,西與東明相連,西北一隅瀕臨黃河,與河南省濮陽市隔河相望。介於北緯30°39″—35°53″,東經114°48″—116°24″之間,總面積1041平方千米,東北距省會濟南市220千米
[32]
。下轄7個街道、12個鎮。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牡丹區常住人口為1098707人。
[31]
- 中文名
- 牡丹區
- 外文名
- Mudan District
- 別 名
- 中國牡丹之都
- 行政區劃代碼
- 371702
- 行政區類別
- 市轄區
- 所屬地區
- 山東省菏澤市
- 地理位置
- 山東省西南部,黃河下游南岸,菏澤市中部偏西
- 面 積
- 1041 km²
- 下轄地區
- 7個街道、12個鎮
- 政府駐地
- 東方紅西街999號
- 電話區號
- 0530
- 郵政編碼
- 274009
- 氣候條件
- 温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
- 曹州牡丹園,百花園,曹州書畫院
- 火車站
- 菏澤站,菏澤南站等
- 車牌代碼
- 魯R
- 地區生產總值
- 413.9 億元(2021年)
- 人 口
- 1098707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牡丹區歷史沿革
編輯據安邱固堆出土文物考證,遠在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時期,就有先民在境內繁衍生息。
上古時期,牡丹區為堯舜主要活動地區之一。據牡丹區胡集鄉(古成陽城)堯王寺村出土的文物和有關專家考證證實,堯及其母死後就葬在胡集鄉堯王寺村。
秦屬東郡。
西漢為句陽(今牡丹區小留鎮)、葭密(今牡丹區葭密寨)、呂都等縣地,均屬濟陰郡。
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於今市區置乘氏縣,屬濟陰郡。
北宋初屬曹州,崇寧元年(1102年)曹州升為興仁府,乘氏縣屬之。
金大定六年(1166年)廢乘氏縣入濟陰縣,大定八年(1168年)濟陰縣城為黃河水淹沒,曹州與濟陰縣遂徙治所於故乘氏縣城(今菏澤市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2月抗日民主政權於鉅野、菏澤毗連地區設巨菏縣,屬魯西行政區第二專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9月於縣境西北部、東明東部設立南華縣,屬魯西南專區。同年12月巨菏縣與鄆南縣合併為鄆鄄巨菏四縣邊區(縣),屬晉冀魯豫第十七(運西)專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1月鄆鄄巨菏四縣邊改建為臨澤縣,仍屬晉冀魯豫第十七專區(1944年8月改稱冀魯豫第八專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2月又分為臨澤、鄆巨2縣,此臨澤縣在今市境西北部,時臨澤與南華2縣均屬冀魯豫行政區第八(運西)專區第二辦事處管轄。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南華縣復屬魯西南專區。
1949年8月南華、安陵縣撤銷,大部併入菏澤縣,南華縣之一小部併入東明縣,菏澤縣屬新設的平原省菏澤專區。同年3月原屬菏澤縣的菏澤城關區升為縣級,直屬於冀魯豫行政區,同年8月冀魯豫行政區撤銷,直屬平原省菏澤專區,為專署駐地。
1958年12月菏澤專區撤銷,改屬濟寧專區。1959年7月復置菏澤專區(1967年改稱菏澤地區),菏澤縣仍為專署駐地。1960年1月撤銷菏澤縣,設立菏澤市。1963年3月撤市復縣。1983年8月撤銷菏澤縣,設立菏澤市。
牡丹區行政區劃
編輯牡丹區區劃沿革
1986年,菏澤市轄37個鄉、鎮、街道,其中鄉21個、鎮11個、城區街道5個。
1989年2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撤銷菏澤市馬垓回族鄉,將其行政區劃歸胡集鄉,西馬垓村劃歸都司鄉。
1995年12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撤銷牡丹鄉、嶽程莊鄉,設立牡丹街道、嶽程街道,其管轄範圍和機關駐地不變。
1996年2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撤銷都司鄉、吳店鄉、大黃集鄉,設立都司鎮、吳店鎮、大黃集鎮,其管轄範圍及駐地不變。
2000年1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撤銷李莊集鄉,設立李莊集鎮,其管轄範圍和機關駐地不變。
2000年6月,國務院批覆,撤銷菏澤地區,設立地級菏澤市,原縣級菏澤市改設牡丹區,隸屬菏澤市管轄。
2001年1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牡丹區36個鄉、鎮、辦事處改設為24個。2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撤銷佃户屯鄉,設立佃户屯街街道其管轄範圍和駐地機關不變。同時,將丹陽辦事處、嶽程辦事處、佃户屯辦事處納入菏澤開發區管理。牡丹區所轄鄉、鎮、辦事處減少至21個。
2004年9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撤銷杜莊鄉,以原杜莊鄉的行政區域設立萬福街道,機關駐原杜莊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何樓鎮,以原何樓鎮的行政區域設立何樓街道,機關駐原何樓鎮人民政府駐地。
牡丹區區劃現狀
截至2021年,牡丹區下轄7個街道、11個鎮:東城街道、西城街道、南城街道、北城街道、牡丹街道、何樓街道、皇鎮街道,沙土鎮、吳店鎮、王浩屯鎮、黃堽鎮、都司鎮、高莊鎮、小留鎮、李村鎮、安興鎮、大黃集鎮、胡集鎮
[35]
,共525個村(居)
[36]
。牡丹區人民政府駐西城街道東方紅西街999號。
[6]
牡丹區地理環境
編輯牡丹區位置境域
牡丹區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地處黃河下游南岸,華北平原的東南邊緣。北鄰鄄城縣,東接鄆城縣、鉅野縣,南與定陶區、曹縣接壤,西與東明縣相連,西北一隅瀕臨黃河,與河南省濮陽市隔河相望。介於東經115°11′—115°47′,北緯35°02′—35°28′之間,總面積1041平方千米。
[32]
東北距省會濟南市240千米,北距鄄城縣城37千米,東南距定陶區城22千米,西距東明縣城33.5千米。南北縱距48千米,東西橫距55.5千米。
[7-8]
牡丹區地形地貌
牡丹區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沖積厚度一般為20—30米,地形西高東低,自北向南呈崗窪相間、東西向帶狀分佈,海拔高度57.2—44米,地面坡降1/6000—1/10000。
[9]
牡丹區地貌類型有河灘高地、緩平坡地、淺平窪地3大類型:
河灘高地
主要分佈在黃河灘地、趙王河故道兩側,由古河道長年淤積而成,呈條帶狀,兩側為較陡坡地,面積35.1平方千米,佔全區總面積的2.81%。
緩平坡地
分佈在河灘高地與窪地之間,遍佈全區各鄉鎮,面積較大,地面平緩,帶狀分佈,面積為841平方千米,佔全區總面積的67.32%。
淺平窪地
牡丹區氣候特徵
牡丹區地處中緯度地區,位於太行山與泰山、沂山之間的南北走向狹道之中,屬温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主要特點夏熱冬冷,四季分明。春旱少雨,南北風頻繁交替,氣温回升快,春夏過渡迅速;夏季高温高濕,以偏南風為主,降雨比較集中;秋季雨量逐漸減少,以偏北風為主,降温較快;冬季雨雪較少,多偏北風,氣候乾冷。全年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熱同季,適於農作物生長,但降雨時空分配不均,異常天氣較多。氣温有偏暖走勢,極端温度(最高、最低)有減弱趨勢,大風時數和最大風速明顯減小。
[11]
日照
氣温
牡丹區累年平均氣温14.2℃,年平均氣温最高值15.1℃(1998年),最小值13.6℃(1986、1991年),年際較差最大值31.2℃(2000年)。全年氣温平均日較差10.0℃,月平均日較差最大值11.3℃。春秋月平均日較差較大,為11.3—10.3℃。冬、夏月平均日較差較小,為8.7—11.1℃。極端最高氣温40.9℃,出現於2005年6月23日。極端最低氣温-16.5℃,出現於1990年1月31日。
[11]
降水
牡丹區平均年降水量593.6毫米,最大年降水量884.3毫米(出現於2003年),最少年降水量353.2毫米(出現於1986年),降水的年際變幅較大。一年內,各季、月雨量分佈相差很大,夏季最多,平均341.5毫米,秋季次之121.8毫米,春季101.2毫米,冬季最少20.1毫米,冬春季降水年際變幅較大,冬季無雨、春季10毫米以下降水的年份較多。
[11]
風
牡丹區春夏兩季(3—8月)盛行南風,按16個方位的風向統計,主導風向為S(正南)風,其次是SSE(南南東)風。秋冬季(9月—次年2月)盛行北風,主導風向為N(正北)風,其次是SSE(南南東)風。全年而言,南風略多於北風,最多風向是S(正南)風,其次是N(正北)風。
[11]
牡丹區水系水文
河流
黃河流經牡丹區西北部,境內長14.9千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360億立方米。牡丹區屬淮河流域。境內河流經過多年連續治理,已形成了以東魚河北支和洙趙新河為骨幹的兩個內河水系,共轄支流27條。境內幹、支流河道總長度419.23千米。
洙趙新河:境內長50千米,流域面積926.43平方千米。境內瀝水匯入洙趙新河的支流主要有:漁沃河、經一溝、經二溝、韓樓溝、豐產溝、太平溜河、安興河、徐河、洙水河、七里河南支、七里河北支、南底河、老賈河、黑河、老趙王河、臨濮沙河、北韓樓溝、張海溝、沙土溝。境內總長度232.32千米。
東魚河北支:本屬東魚河支流(東魚河流經本區西南邊境,長5.5千米,境內流域面積僅有14.49平方千米,故未列入境內水系),是接納牡丹區南半部排水的唯一干流,境內長20.4千米,流域面積320.67平方千米。境內瀝水匯入東魚河北支的支流主要有金堤河、刁屯河、南七里河、沙河、賈河、王秀生河,經一溝南段、崗上溝。境內總長度111.01千米。
[12]
湖泊
牡丹區境內無自然湖泊。城區內“青年湖”,位於曹州路南側,廣福街西側,佔地面積14.35公頃。原屬明代修築城垣時遺留的取土坑。20世紀70年代命名為“青年湖”。後經連通、挖深、護岸,並建有供遊船過往的拱橋和亭、台、禽雕,已成為重要的水上景點。“萬花湖”位於城區東北牡丹辦事處,是20世紀80年代在窯場取土坑的基礎上開挖的人工湖,佔地面積17.33公頃,因地處牡丹花卉基地而得名。
[12]
牡丹區土壤類型
牡丹區自然資源
編輯牡丹區水資源
牡丹區境內水資源總量30621.7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8316.3萬立方米,地下水22305.4萬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總量43379.7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231.9萬立方米,地下水15613.8萬立方米,客水(黃河水)25534萬立方米。
地表水資源
牡丹區可利用量地表水資源來源於大氣降水,控制降水徑流主要靠河道節制閘攔蓄和坑塘滯蓄。境內共有河道節制閘28座,一次攔蓄降水徑流量1372.3萬立方米,可利用量960.7萬立方米。有可蓄水坑塘面積873.7公頃,一次蓄水量2118.6萬立方米,可利用量1271.2萬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
牡丹區可利用量地下水資源主要指淺層淡水。淺層淡水主要分佈在地面以下2—60米之間,是境內的主要水資源。地下深層淡水,主要分佈在地面以下100—900米之間。由於長期大量開採,補給非常困難,貯量急劇減少。
[14]
牡丹區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牡丹區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74729.43公頃(112.09萬畝)
其中,水澆地74616.00公頃(111.92萬畝),佔99.85%;旱地113.43公頃(0.17萬畝),佔0.15%;無水田。
(二)種植園用地3220.85公頃(4.83萬畝)
其中,果園2764.73公頃(4.15萬畝),佔85.84%;其他園地456.12公頃(0.68萬畝),佔14.16%。
(三)林地15038.05公頃(22.56萬畝)
其中,其他林地12421.61公頃(18.63萬畝),佔82.60%;喬木林地2616.44公頃(3.93萬畝),佔17.40%;無竹林地和灌木林地。
(四)草地273.23公頃(0.41萬畝)
全部為其他草地。
(五)濕地31.39公頃(0.05萬畝)
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包括7個二級地類,牡丹區只涉及內陸灘塗1個地類。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5663.94公頃(53.49萬畝)
其中,城區用地8106.88公頃(12.16萬畝),佔22.73%;村莊用地23392.96公頃(35.09萬畝),佔65.59%;建制鎮用地3922.17公頃(5.88萬畝),佔11.00%;採礦用地119.95公頃(0.18萬畝),佔0.34%;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121.98公頃(0.18萬畝),佔0.34%。
(七)交通運輸用地4386.9公頃(6.58萬畝)
其中,公路用地2497.20公頃(3.75萬畝),佔56.92%;農村道路用地1429.59公頃(2.14萬畝),佔32.59%;鐵路用地458.70公頃(0.69萬畝),佔10.46%;管道運輸用地1.41公頃(0.002115萬畝),佔0.03%;無機場用地、港口碼頭用地。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8809.1公頃(13.21萬畝)
其中,河流水面2518.98公頃(3.78萬畝),佔28.60%;水庫水面297.10公頃(0.44萬畝),佔3.37%;坑塘水面1413.13公頃(2.12萬畝),佔16.04%;溝渠3932.9公頃(5.9萬畝),佔44.65%;水工建築用地646.99公頃(0.97萬畝),佔7.34%。
[37]
牡丹區植物資源
牡丹區常見農作物有禾木科、豆科、錦葵科、旋花科等,共23類,568個品種。還有柿、桑等樹木和牡丹、芍藥、木瓜、山楂、二紅杏等以及野生植物和藥材。境內林木植物有51科,106屬,228種,其中喬木112種,灌木及小喬木108種,藤木8種。
[16]
牡丹區動物資源
水生動物資源常見魚類有4目,12科,60種。其中鯉形目中的鯉科最多,青魚、草魚、馬口魚、赤眼鱒、鯽魚、日本白鯽、銀鯽、秋鯇、鰱、鱅等30多種;鯰形目中有鮑科、鯰科、鬍子鯰科等。鱸形目中有鱧科、暇虎魚科、攀鱸科、刺鰍科等;含鰓目中有合鰓科。
[16]
牡丹區礦產資源
石油主要分佈在李村鎮和高莊鎮,與中原油田相通,儲量約2億噸。
天然氣儲量約120億立方米,主要分佈在李村鎮一帶。
煤主要分佈在東北部,與鉅野煤層相連。地熱資源較為豐富,劃分為3個地熱異常帶,包括菏澤市中心地區、佃户屯地區、沙土地區,均屬於中低温、地熱田。
牡丹區人口
編輯截至2019年末,牡丹區總人口117.1萬人(不含馬嶺崗),其中男性60.69萬人,女性56.45萬人,男女出生性別比為1.12:1,其中城鎮人口84.29萬人(含高新區、開發區)。年末轄區內常住人口102.06萬人(不含馬嶺崗),城鎮率54.76%。全年出生13530人,死亡7255人,出生率11.76‰,死亡率6.3‰,自然增長率5.46‰。
[2]
牡丹區政治
編輯區人民政府區長:尹茂林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佳雋
[30]
區政協主席:葛廣亮
牡丹區經濟
編輯牡丹區綜述
2021年,牡丹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可比增長8.5%。其中:一產增加值35.6億元,增長8.1%,二產增加值101.6億元,增長6.4%,三產增加值276.7億元,增長9.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8.50:23.75:67.75調整為8.60:24.55:66.85,第二產業佔比提高0.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8.1%、18.1%、73.8%,一、二、三產業拉動GDP增長分別為0.68個百分點、1.54個百分點、6.27個百分點。
[34]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牡丹區固定資產投資額149.1億元,同比增長21.5%,其中,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06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71.1%。從投資渠道看:四新產業投資佔全部投資比重33.2%,同比增長24.3%;高技術產業投資佔全部投資比重5.6%,同比增長144.5%;製造業技改投資佔全部投資比重6.6%,同比增長49.3%;民間投資佔全部投資比重85.7%,同比增長18.7%。
[34]
財税收支
2021年,牡丹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01億元,增長33.3%。其中,各項税收24.04億元,增長25.1%,佔地方財政收入80.1%。全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0.7億元,下降14.7%。2021年民生投入38.4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5.7%。
[34]
人民生活
牡丹區第一產業
2021年,牡丹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6.5億元,增長12.7%。其中,種植業實現增加值24.3億元,增長13.2%;林業0.71億元,下降9.0%;牧業9.9億元,增長13.4%;漁業0.68億元,增長17.2%;農林牧漁服務業0.9億元,增長16.9%。
[34]
種植業
畜牧業
2021年,牡丹區肉類總產量7.91萬噸,禽蛋產量5.48萬噸。豬、羊、家禽存欄量分別為47.05萬頭、31.64萬隻、674.48萬隻,生豬和家禽出欄量分別為67.73萬頭和98.54萬隻。全區奶牛存欄達0.25萬頭,牛奶產量0.81萬噸。
[34]
生產條件
牡丹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牡丹區128家規上工業增加值40億元,同比增長18.1%;規上工業產值212.1億元,同比增長45.8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193.8億元,同比增速36.4%;利潤總額4.80億元,同比下降49.7%。
[34]
建築業
牡丹區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對外經濟
2021年,牡丹區累計進出口總額20.23億元,增長47.25%。其中,出口19.18億元,增長49.7%;進口1.05億元,增長13.47%。2021年,牡丹區實際使用外資總量500萬美元。
[34]
房地產業
旅遊業
金融業
牡丹區交通運輸
編輯牡丹區社會事業
編輯牡丹區科技事業
牡丹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1年末,牡丹區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5643人,專任教師364人;高中在校生19000人,專任教師1221人;普通初中在校生65763人,專任教師3742人;小學在校學生136227人,專任教師6206人;幼兒園391所,在園兒童45178人,專任教師2832人。
[34]
牡丹區文化事業
截至2021年末,牡丹區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鎮街綜合文化站14處,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474處,農家書屋441家。2021年,牡丹區共組織開展各類羣體活動126場,公益電影放映5298場,送戲下鄉694場。
[34]
牡丹區衞生事業
截至2021年末,牡丹區擁有衞生機構267所(不含計生機構和村衞生室,下同)。其中,醫院48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2所,婦幼保健機構2所,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0所,衞生院25所,門診部(所)21所。各類衞生機構擁有牀位13173張,衞生技術人員1519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453人,註冊護士6568人。
[34]
牡丹區勞動就業
牡丹區社會保障
2021年,牡丹區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11.6萬人,繳費8.9萬人,領取養老待遇2.27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39.7萬人,繳費20.35萬人,領取養老待遇14.9萬人。2021年牡丹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37237萬元,支出139283萬元。2021年牡丹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39085萬元,支出28058萬元,當年結餘1989萬元,年末累計結餘71405萬元,同比增加18.34%。2021年牡丹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收入70079萬元,支出72068萬元。全區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1.4萬人,收繳保費11.59億元(其中財政補貼5.41億元);全區居民醫療保險支出8.47億元,其中居民醫療保險支出5.22億元,職工醫療保險支出3.25億元。
[34]
牡丹區社會福利
截至2021年末,牡丹區擁有敬老院9處,供養牀位1390張,集中供養農村特困人員416人;養老機構17處,牀位1994張,實際入住老年人數662人;日間照料中心4家,牀位225張。全區共發放低保金6218萬元,其中城鎮低保488户、667人,發放低保金455萬元;農村低保8803户、11917人,發放低保金5763萬元。
[34]
牡丹區歷史文化
編輯牡丹區地名由來
牡丹區牡丹文化
牡丹在中國有數千年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從秦漢時以其藥用而載入《神農本草經》開始,便形成了包括藥物學、植物學、園藝學、地理學、歷史學、文學、藝術、戲劇、民俗學等多種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它可以窺視出中華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徵,瞭解中華民族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從《詩經·溱洧》牡丹進入詩歌園地,牡丹即與文學發生了關係,秦漢時代以牡丹為藥用植物而載入藥物典籍,牡丹便與藥物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南北朝時,北齊畫家楊子華畫牡丹(或者早於北齊,民間畫家),則牡丹便進入了繪畫園地,自此後,畫牡丹者代有人出,牡丹便與藝術緊密結合起來。唐代特別看重牡丹,牡丹成了國運昌隆的標誌,種植、觀賞牡丹成為一種社會習尚。唐代許多著名詩人都留下了眾多歌詠牡丹的佳章妙辭。宋代除了歌詠牡丹的詩詞外,又出現了有關研究、記錄牡丹的專著,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譜》等。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譜》、薛鳳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灝有《廣羣芳譜》、餘鵬年有《曹州牡丹譜》等。散見於歷代詩詞文賦及明間通俗文學以及雕刻、音樂、繪畫、服飾、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比比皆是,無可勝數。
牡丹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獨特方面,它是幾千年來圍繞着牡丹而產生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它不但以文字、音像、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而且還有大量的以無形的、口頭的或展覽等形式表現出來,如一年一度的菏澤國際牡丹花會,即是其一。
曹州牡丹有着濃厚的旅遊氛圍。明、清以來,曹州牡丹甲於海內。清承德乾《過毛氏園》詩云:“微吟小醉踏春行,瞥見園林百媚生。也有天姿曾識面,幾多國色不知名。芳菲莫怪美人妒,瀲灩應關花史情。坐久景閒心亦靜,綠楊深處傳流鶯。”由此詩可見,曹州亦是文人學士雅會品題之所。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即有兩篇寫及曹州牡丹。
牡丹區曲藝戲劇
牡丹區有“曲山書海”之稱,是山東琴書、山東快書的發祥地。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是牡丹區曲藝的鼎盛時期,有專業曲藝隊1個,業餘曲藝隊30多個。流行曲種牡丹區流行的代表曲種有山東琴書、山東快書、河南墜子、山東大鼓、山東落子、花鼓、竹板書、大鼓書、評詞、弦子鼓、三絃鉸子書、道情、鶯歌柳書等。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隨着社會辦學的興起,菏澤城區先後成立了菏澤中原藝校、齊魯音樂學校等10餘所藝術類學校,均設立了曲藝專業,都是以“説”的門類為主,主要有相聲、小品、竹板書、山東快書等曲種。
[18]
牡丹區民間藝術
牡丹區的民間藝術主要有面塑、泥塑、骨雕、刻瓷、剪紙、木雕、雕塑等,主要代表人物有李芳清、李效普、趙繼仲、趙東民。麪塑大師李芳清,為全國麪塑三大流派之一李派正宗傳人,他和時振山一起獲得聯合國授予的民間藝術家稱號。李效普是菏澤麪塑創新性代表人物,曾獲得中國民間藝術“百花”獎,中央電視台作過專題報道。泥塑以趙繼仲、趙東民父子為代表。趙繼仲是著名民間彩塑藝人,其作品被人民大會堂、蒲松齡紀念館等全國多處著名展覽館收藏。趙東民被“泥人張”收為徒弟,其作品《老農新話》等被收入中國雕塑年鑑。
[19]
牡丹區風景名勝
編輯曹州古今園 | |
牡丹區地方特產
編輯牡丹 牡丹區以“牡丹”著稱。菏澤牡丹,花大色豔,雍榮華貴,明清時已“譽滿齊魯”、“甲於海內”,有9大花系,10大花色,種植面積達12萬畝,品種1237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品種最多,花色最全的牡丹生產、科研、出口基地和觀賞旅遊區。在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菏澤牡丹奪得花卉類牡丹獎111枚獎牌中的81枚。2002年,菏澤牡丹在首屆全國牡丹花展中榮獲總獎牌數128枚中的86枚。
[4]
| |
曹州耿餅 |
牡丹區風味小吃
編輯曹州燒餅 | |
水煎包 |
牡丹區著名人物
編輯東晉政治家卞壼
北魏文學家温子升
唐代軍事家徐懋功
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郭子興
明朝工部尚書何應瑞
明朝户部尚書郭允厚
清兩江總督馬新貽
國民黨立法委員李漢三
民國山東省政府主席何思源
菏澤縣獨立營營長王登倫
[4]
中共中央軍委辦公廳副主任展徵
[24]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晁楣
[25]
牡丹區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牡丹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 2. 2019年牡丹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菏澤市牡丹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22]
- 3. 牡丹區志 第一卷 區域環境 第一類 建置區劃 第二輯 建置沿革 .牡丹區志[引用日期2017-08-02]
- 4. 牡丹區志 .菏澤市牡丹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8-05]
- 5. 牡丹區志 第一卷 區域環境 第一類 建置區劃 第三輯 行政區劃 .牡丹區志[引用日期2017-08-02]
- 6. 山東省(魯) - 菏澤市 - 牡丹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 7. 菏澤市牡丹區 .山東省情網[引用日期2017-08-02]
- 8. 牡丹區志 第一卷 區域環境 第一類 建置區劃 第一輯 地理位置 .牡丹區志[引用日期2017-08-02]
- 9. 牡丹區志 第一卷 區域環境 第二類 自然環境 第一輯 地質 .牡丹區志[引用日期2017-08-02]
- 10. 牡丹區志 第一卷 區域環境 第二類 自然環境 第二輯 地貌 .牡丹區志[引用日期2017-08-02]
- 11. 牡丹區志 第一卷 區域環境 第二類 自然環境 第三輯 氣候 .牡丹區志[引用日期2017-08-02]
- 12. 牡丹區志 第一卷 區域環境 第二類 自然環境 第四輯 水文 .牡丹區志[引用日期2017-08-02]
- 13. 牡丹區志 第一卷 區域環境 第二類 自然環境 第五輯 土壤 .牡丹區志[引用日期2017-08-02]
- 14. 牡丹區志 第一卷 區域環境 第三類 自然資源 第二輯 水資源 .牡丹區志[引用日期2017-08-02]
- 15. 物產資源 .菏澤市牡丹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28]
- 16. 牡丹區志 第一卷 區域環境 第三類 自然資源 第三輯 生物資源 .牡丹區志[引用日期2017-08-02]
- 17. 牡丹區志 第一卷 區域環境 第三類 自然資源 第四輯 礦藏資源 .牡丹區志[引用日期2017-08-02]
- 18. 牡丹區志 第二十六卷 文化 第二類 文學藝術 第三輯 曲藝 .牡丹區志[引用日期2017-08-02]
- 19. 牡丹區志 第二十六卷 文化 第二類 文學藝術 第四輯 民間藝術 .牡丹區志[引用日期2017-08-02]
- 20. 牡丹區志 第二十九卷 旅遊 第三類 旅遊景點 第一輯 景點 .牡丹區志[引用日期2017-08-02]
- 21. 曹州柿餅面臨“無柿”尷尬 .網易[引用日期2017-09-12]
- 22. 曹州燒餅 .菏澤市牡丹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8-07]
- 23. 水煎包 .菏澤市牡丹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8-07]
- 24. 當代人物——展徵 .菏澤市牡丹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8-05]
- 25. 當代人物——晁 楣 .菏澤市牡丹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8-05]
- 26. 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名單 .國家知識產權局[引用日期2019-07-09]
- 27. 2020中國食品安全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6-14]
- 28.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11]
- 29. 水利部關於公佈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的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引用日期2020-12-01]
- 30. 尹茂林當選為牡丹區人民政府區長,王佳雋當選為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官方帳號[引用日期2021-04-03]
- 31. 菏澤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菏澤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8-02]
- 32. 概況 .菏澤市牡丹區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2]
- 33. 重磅!菏澤市九縣(區)政協主席會議成員齊亮相! .山東政協公眾號.2022-05-03[引用日期2022-05-03]
- 34. 2021年牡丹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菏澤市牡丹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30]
- 35. 行政區劃 .菏澤市牡丹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30]
- 36. 牡丹區區情概況 .菏澤市牡丹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30]
- 37. 菏澤市牡丹區第三次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含高新區、開發區) .菏澤市牡丹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5-14]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