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首山寺廟羣

鎖定
牛首山寺廟羣,位於黃河東岸青銅峽市青銅古鎮區域內,距青銅峽市區20公里,海拔1781米。因其主峯小西天(文華峯)和大西天(武英峯)南北聳峙,宛若牛首,故名牛首山。北魏時期稱青山,唐代稱大石山、回樂峯。宋時稱金積山、黛黛山。元以後叫牛首山、紫金山。牛首山寺廟羣,分為東、西兩部分廟羣,共有寺廟44座,東西相距10公里,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寺廟羣。每年的三月十五是牛首山廟會,廟會前後來這裏觀光旅遊的人員絡繹不絕。 [1] 
牛首山的古寺廟羣,初建於唐代以前,分“西寺”和“東寺”兩部分。“可與四方九華、普陀、蛾眉、五台名山勝地,同其高深”,為朔方名剎。是寧夏境內建築規模最大的古寺廟羣。
中文名
牛首山寺廟羣
建造時間
唐代以前
分    為
“西寺”和“東寺”兩部分
地    點
寧夏青銅峽

牛首山寺廟羣地理位置

牛首山,位於寧夏青銅峽市南20千米處的黃河東岸。因其主峯小西天(文華峯)和大西天(武英峯)南北聳峙,宛若牛首得名。
牛首山寺廟羣
牛首山寺廟羣 牛首山寺廟羣
東寺廟羣,廟宇分佈在山崖和幽谷之中,以金寶塔寺為中心從東向西,有保安寺、捨身崖、睡佛洞等19座廟宇;西寺廟羣,枕山面河,依山勢而建,以萬佛閣、淨土寺、觀音殿等26座廟宇組成。
每年農曆3月15廟會,大小廟宇,香煙繚繞,眾僧雲集,遊人香客,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前來進香觀景的人多達十萬,登山觀河,乃是“大河陶陶鎖青銅,曲徑雲崖紫竹林”。
牛首山橫跨中寧、青銅峽,脈寬約九公里,長約29公里,海拔1774米,深山有兩大寺廟羣,既東寺廟羣和西寺廟羣,共45座,立於山峯上。坐落有致、風光宜人。是佛教聖地之一。東寺以金寺塔為中心,建有大鴻庵寺、睡佛洞、保安寺、觀音堂等。往西還有三佛殿、西方鏡、無量殿、太陽宮等。據碑文記載,寺廟羣建於唐代。明代復建。西寺以萬佛洞、睡佛殿、淨土寺、三教堂為中心建在幽谷之中。牛守山峯的武英峯、文華峯恰似牛首雄偉挺立,上有金牛池一座。寺院有大小佛像,千姿百態。

牛首山寺廟羣歷史背景

牛首山“寺廟以巒走向,溝谷形勢,以石壘垣,伐木而成,頗具匠心。”山間古木蒼翠,佛燈遠見,慈雲繚繞,或隱或現,四季鳥瞰,景緻各異,實為塞北邊漠的佛國聖地。在唐,宋,明,清均多次進行維修。清同治年以來,由於各種原因,牛首山寺廟遭到嚴重破壞。1980年,各地信教羣眾奔走募化,集資重修,相繼在牛首山昔日舊寺址上,塑佛建寺,東寺基本恢復。
牛首山寺廟有兩大傳統廟會一一農曆三月十五和七月十五。其中三月十五廟會規模最大,屆時上山燒香,拜佛、觀光,旅遊的人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參考資料
  • 1.    牛首山  .青銅峽市人民政府.2023-06-05[引用日期202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