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頭鎮起義

鎖定
1937年中共在山東壽光縣舉行的抗日武裝起義。盧溝橋事變後,在中共壽光縣委領導下,全縣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中共壽光縣委在省委和魯東工委的領導下,迅速行動,積極籌備,於1937年12月29日在壽光縣牛頭鎮舉行抗日武裝起義,組建了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八支隊。這支部隊轉戰膠東、清河等地,後編入八路軍山東縱隊,在山東抗日戰場上作出了突出貢獻。 [2] 
中文名
牛頭鎮起義
背    景
1937年盧溝橋事變
總指揮
馬保三
起義時間
1937年12月29日

牛頭鎮起義起義背景

牛頭鎮起義,是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經過秘密醖釀和充分準備之後舉行的。統一戰線宣告成立後,中共壽光縣縣委多次派代表到縣城去,找國民黨縣長宋憲章商談聯合抗日,提出的一系列關於全面抗戰的具體建議,都被無理拒絕。遵照黨中央和北方局關於建立抗日遊擊隊,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的指示,壽光縣委帶領全體黨員和骨幹分子,衝破國民黨當局的種種阻撓,加緊了組建人民抗日武裝的準備工作。縣委書記陳少卿,委員陳紀明和李傑同志,分別在馬家莊、牛頭鎮和三座樓村,以教學為掩護,領導着全縣的抗日救亡運動。在全縣範圍內相繼建立了“民族解放先鋒隊”“抗日婦女聯合會”等各種抗日羣眾組織。早在一九三五年前後,中共就掌握了巨澱湖胖的湖東、鳳台、古坨等幾個鄉的領導權。在牛頭鎮,中共還舉辦起游擊戰訓練班,為建立抗日武裝培養骨幹,並幾次舉行軍事大演習。 [1] 
十月初,日寇侵佔德州並繼續沿津浦線南犯。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軍總司令韓復榘擁有十萬大軍,卻毫不抵抗,一味退卻逃跑。山東危在旦夕。根據黨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省委先後在濟南和泰安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分區發動抗日武裝起義。 [1] 

牛頭鎮起義起義準備

牛頭鎮起義傳達博山會議

1937年十月中旬,中共省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林浩同志在博山召集會議,成立了中共魯東地區工作委員會,具體研究部署了魯東地區的人民抗日武裝起義。工委委員張文通同志星夜趕回壽光,向壽光縣委傳達了有關決議後,縣委立即在北台頭村召開全體會議,做出了發動武裝起義的決定。 [1] 

牛頭鎮起義成立軍政委員會

根據魯東工委的指示,壽光縣委於11月中旬,在牛頭鎮馬保三家召開縣委擴大會議,研究具體部署和安排發動武裝起義的措施。會議決定各地以黨組織為依託、以黨員為骨幹,大力發動愛國青年參加抗日,根據“有人出人,有槍出槍,有錢出錢”的原則,發動羣眾,籌集武器裝備,秘密組建抗日武裝,組織武裝起義,在敵後開展游擊戰爭。根據全縣黨員的分佈情況和羣眾基礎,確定首先建立5箇中隊。會議確定以牛頭鎮為起義部隊的活動中心和集結地點。因為牛頭鎮黨和羣眾的基礎好,距壽光縣城較遠,又靠近葦蕩千頃的巨澱湖,易於防守,便於集結、隱蔽活動。同時,家住牛頭鎮的馬保三是大革命時期的黨員,在當地既有影響又有號召力,且又任國民黨湖東鄉鄉長,有合法身份可利用,可以為起義部隊籌集給養。根據魯東工委指示,將全縣起義隊伍定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八支隊。會議一致推選馬保三為全縣武裝起義總指揮(對外稱司令),張文通任政委。同時,會議還就起義集結的大致時間、軍旗、聯絡暗號等有關事宜定出初步方案。擴大會議後,成立了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八支隊軍政委員會,張文通任主席。 [2] 

牛頭鎮起義組建起義武裝

從這次擴大會議以後,壽光黨的工作轉到以組織武裝抗日為重心,把一切活動集中到組織隊伍、收集武器、適應戰爭需要上來。全縣各地黨員立即行動起來,積極宣傳發動羣眾,組織隊伍,蒐集槍支,待機舉行起義。不久,各地黨組織立即展開了創建人民抗日武裝的活動,很快建立起以牛頭鎮為中心的幾支時聚時散的隊伍。 [2] 

牛頭鎮起義起義過程

八支隊軍政委員會仔細分析了當時的局勢,認為在日軍即將進犯壽光之際,壽光縣的武裝已各有打算,縣長指揮不動。二區張景月(原國民黨壽光縣二區鄉農學校軍事教官)控制着鄉農學校100條槍,企圖掌握全縣的武裝,但有縣政府在,他掌握不了。要是縣政府垮了,縣裏的一些武裝可能四散。如果黨的抗日部隊發展得快,實力定會超過張景月。軍政委員會判斷,在日軍逼近壽光、國民黨縣政府即將垮台的情況下,起義隊伍打起八路軍的旗幟來發展自己的力量,是完全可行的。基於上述判斷,軍政委員會決定,在牛頭鎮正式舉行武裝起義,並向各中隊發出集結命令,通知各個集結點的黨員,積極收集槍支,在有能力自衞時,即公開建立游擊隊。同時利用各種形式向羣眾宣傳八路軍在壽光組織隊伍和縣政府共同抗戰,八路軍永遠和人民在一起。立志堅決抗日的青年,都躍躍欲試,參加八路軍。軍政委員會還以馬保三的名義發出佈告,並給宋憲章寫信、打電話,進行聯絡,互通情報,爭取他共同抗日,形成有利於抗日發展的形勢。 [2] 
12月下旬,日軍渡過黃河,很快佔領周村,並沿膠濟鐵路東進。按行程日軍三日可達青州、壽光,魯東告急。國民黨縣政府與其部隊紛紛準備棄城逃跑。魯東工委認為,舉行武裝起義的最好時機已經來臨,決定迅速趕製軍旗、袖章,各部隊立即起義。12月29日,八支隊軍政委員會向各地抗日武裝發出到牛頭鎮集結起義的命令。是日,第八支隊軍政委員會在牛頭鎮發動了抗日武裝起義。在起義誓師大會上,正式宣佈成立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八支隊,馬保三任司令員,張文通任政治委員。馬保三宣讀了《八支隊成立宣言》,張文通宣讀了《告全國同胞書》,共有鎮內及周圍的羣眾和剛集中的300多名游擊隊員參加起義誓師大會。隨後,八支隊進行編隊,全支隊共編為一、三、五、七中隊和特務中隊共5箇中隊700餘人。起義部隊在牛頭鎮共住了18天,勝利地完成部隊編組、初步訓練、作戰準備等工作。 [2] 
一月中旬,隊伍發展到近一千人,長短槍三百餘支。為了擴大影響,部隊從牛頭鎮出發,在縣內巡迴運動,一邊宣傳,一邊練兵,一邊收集武器,擴大隊伍。二月中旬,在三合莊一帶打垮偽華北自治聯軍的一股散兵,繳獲步槍七十餘支,隊伍裝備日益加強。 [2] 
新年前後,中共在魯東各地先後組建了多支抗日武裝。4月5日,魯東工委為加強第七、八支隊的統一領導,決定成立八路軍魯東遊擊指揮部,馬保三任指揮,鹿省三任政治委員,韓明柱任副指揮。第七支隊由張鴻禮任支隊長,鹿省三兼任政治委員;第八支隊由王雲生任支隊長,李漢卿任政治委員。4月7日,鹿省三被混入八路軍內部的敵對分子殺害。之後,張文通任魯東遊擊指揮部政治委員,劉光漢接任七支隊支隊長。10日,第七、八支隊在馬保三、張文通、韓明柱率領下,由昌邑開往膠東。中旬,到達掖縣與膠東抗日遊擊第三支隊會合。5月上旬,到達黃縣與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總部及部分基幹部隊會合。在膠東期間,魯東遊擊指揮部所屬部隊迅速發展到4000餘人。 [2] 

牛頭鎮起義後世紀念

為紀念抗戰勝利,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陳列館於2019年12月29日正式開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