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頭宴

鎖定
牛頭宴又叫“開大宴”,是土家族接待貴賓的盛大禮儀宴會。在2008年國慶期間舉辦的“土家族毛古斯文化節”上,牛頭宴品嚐會成為眾多賓客津津樂道的話題。將整隻牛頭蒸熟後連大鐵鍋一起端上席,配以泡紅辣椒、酸肉、蒿子粑、臘肉,客人們用刀切割牛頭上的牛肉食用,大快朵頤,喝竹筒米酒,體驗遠古時期土家人打獵歸來飽餐一頓的感覺。牛頭上每個部位的肉質對於火候的要求都不同,古法新制,挑選了數十種輔料,才實現牛頭的每一塊肉都那麼鮮嫩,令人唇齒留香。
中文名
牛頭宴
分    類
土家族特色菜
口    味
香辣
主要食材
牛肉,牛頭
別    名
“鴻運當頭”,“開大宴”

牛頭宴特色

牛頭宴是名聲在外的土家盛宴,屬於一種古老的飲食習俗,已經少有製作。牛頭宴雖然看起來嚇人,但總的來説味道還可以,就是有點油膩,不太適合清淡口味的人,吃了油膩的牛頭,再來點清淡的蔬菜非常不錯。

牛頭宴鴻運當頭

以及以它為中心的新西蘭牛肋骨、藏花燉牛鞭、鹽蘸牛肉和紅酒燜牛筋,都是與牛有關的菜餚乃是伊家鮮最新研發出來的新菜系列。鴻運當頭這個名字,討的是個吉利,其實是取偌大一個牛頭採用特殊方法烹製而成的。之所以用了“研發”之説,是其烹飪方法相當複雜。

牛頭宴鹽蘸牛肉

看似普通,但奧妙就在用了幾十斤牛骨湯燉制而成,鮮味浸淫到了每一道縫隙裏。

牛頭宴藏花燉牛鞭

男人補身的極品,其中加入了蟲草花和藏紅花等藥材,效果如虎添翼。別怕上火,迎客茶叫六月霜,由安吉高山上的一種植物煮泡而成,夏天吃了不但去火,還防暑。

牛頭宴做法

將整隻牛頭蒸熟後連大鐵鍋一起端上席,配以泡紅辣椒、酸肉、蒿子粑、臘肉,客人們用刀切割牛頭上的牛肉食用,大快朵頤,喝竹筒米酒,體驗遠古時期土家人打獵歸來飽餐一頓的感覺。牛頭上每個部位的肉質對於火候的要求都不同,比如在受熱相同的情況下,牛臉和牛眼的熟嫩程度就不一樣。整整用了40餘個牛頭做實驗,古法新制。經過整整半年時間,挑選了數十種輔料,才實現牛頭的每一塊肉都那麼鮮嫩,令人唇齒留香。

牛頭宴起源

牛頭宴漢朝

發源於赤壁同時期的牛頭宴古而有之。三國時期,相傳有一位南夷首領孟獲英勇善戰,有本地野史稱,諸葛亮曾七擒七縱孟獲,並以牛頭犒賞眾將士。

牛頭宴元朝

當年,成吉思汗的愛將豁爾赤在一次戰役中節節勝利,在即將報捷時,卻被一羣狼圍在一個山洞裏,眼看兩天過去,成吉思汗擔心愛將安危、糧草不足後軍心散亂不益最後一役。急中生智,叫士兵斬下牛頭,衝往山洞用以引開狼羣,成功救出豁爾赤與被困軍隊。最後戰役成功報捷,成吉思汗專設牛頭宴分享給士兵,一是慶祝戰役勝利,二是慶祝愛將有驚無險,成功脱難。從此以後這個習俗就在蒙古地區沿襲下來,一般用於招待蒙古貴族與外來重要賓客,有盛大宴請活動或慶功活動時,也會設牛頭宴用來祈福平安和慶賀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