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頭城遺址

(江西省吉安市新幹縣古文化遺址)

鎖定
新幹牛頭城遺址,又稱“牛頭城址”、“牛城遺址”,現為大洋洲鎮劉堎行政村所轄,屬於平原邊緣的丘陵地帶,遺址上有牛城村、黃葉塘村、劉堎村。1976年被考古學家發現,1984年,牛頭城址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定為省保,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牛頭城遺址
外文名
Bullhead City site
別    名
牛頭城址
發現時間
1976年
評級時間
2006年

牛頭城遺址新幹牛頭城

牛頭城發現和發掘,為大洋洲商墓青銅器的大量出現作了一個文化歸屬解釋,印證了新幹江南青銅王國的所在。同時充實了吳城文化的內涵,為江南商代時期文化繁榮提供了新的證據。

牛頭城遺址發掘意義

牛城遺址的發掘對江南考古研究有重要的作用,有望破解曾經改寫了中華民族遠古文明史的“青銅王國”遺留的謎底。
江西新幹牛頭城址也稱牛城遺址
學界人士也許都不會忘記那個讓世人矚目的新幹大洋洲遺址,但是卻忽視了在新幹的另外一個重要的遺址——新幹牛城遺址。
如果説兩者關係,應該説近乎姊妹。大洋洲遺址和牛城遺址都是在新幹大洋洲鎮發現的,兩個遺址的直線距離在3-4公里之內,據專家鑑定都是商周時期的遺址,這樣的發現不是巧合,具有明顯的相似性,從某種程度來説,這是同一個文化下的兩個遺址。所以有媒體和專家稱“新幹牛城遺址的發掘有望破解‘青銅王國之謎’”。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紹,本次對牛城遺址的主動性發掘意義非常重大。1989年被發現的新幹大墓,被中外青銅專家譽為“中國長江中下游青銅王國”,表明遠在3000年前的贛江、鄱陽湖流域就已有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存在著與中原商殷王朝並行發展的奴隸制政權。這次對牛城的發掘,將有利於研究瞭解新幹大墓與牛城遺址、吳城遺址(距此20公里的另一商代古城遺址)的關係,解決考古學界關於新幹大墓究竟是地方諸侯王國大墓還是祭祀場所的種種爭論,這對江南青銅文明的起源與演變有著重大研究價值。

牛頭城遺址挖掘過程

出土青銅器
1976年11月,中淩水庫南壩頭山坡上人們正在揮鍬挖土整修水庫大壩,一個農民突然挖出一塊黑色的硬物,撿起一看原是破銅爛鐵,隨手丟在一邊,繼續挖土,卻不料挖出一大堆“爛鐵”。下工時,大家把“爛鐵”挑到鄰縣樟樹永泰鎮供銷社賣了廢品。永泰供銷社將收購的“廢鐵”請樟樹博物館工作人員揀選處理。這一揀選有了大發現,新幹民工賣的“廢鐵”竟是西周青銅器的殘片。後經修復,得7件青銅鼎,大小有序,當為列鼎。
江西省文物工作隊獲悉後,立即派文物工作者到中淩水庫文物出土點清理,經鑑定為西周貴族墓葬。為了解文物出土地點的周邊環境,他們對中淩水庫、牛頭城村進行了調查,發現村旁的丘陵山地天花會山佈滿幾何印紋陶片,而且村東南排灌渠上有一土堤聳立。經過對土堤的鑽探分析,判定這個土堤是商周時期的一座城址的外城垣。縣、市、省文物工作者先後6次對牛頭城進行了調查、試掘。
2006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並下撥專項發掘經費50萬元,由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新幹縣博物館聯合對牛頭城進行首次大規模、有計劃、有學術目的地考古發掘。當年10月31日,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周廣明等10名文物工作者進場發掘,在天花會山上和南城牆、東城牆3個挖掘點同時進行。
經過考古專家一年多的努力,已探明牛頭城址佔地面積達38萬平方米,分內城外城,現存外城牆2565米,內城牆1424米,城垣平均高6~4米。內城外城均設有城門,外城四向均有瞭望警衞的馬面。城外有護城河,城內有5000平方米的祭祀廣場,2000多平方米的建築遺蹟,建築內有鵝卵石通道,有灶堂、火堂、飯廳。城牆的築造年代約在公元前1255年至公元前1195年之間。
考古發掘發現該城垣為夯築土城,與吳城的堆築、河南鄭州商城的版築不同。內城的天花會山有5000多平方米的夯土台基,這是江西省首次發現的建築夯土台基。出土的陶鼎、陶鬲已經修復成型的達50多件,其他陶片幾萬塊。這些出土的陶鬲、等遺物與大洋洲商墓出土陶器基本一樣,初步推斷大洋洲商墓的主人就是生活在牛頭城內。牛頭城址與樟樹吳城遺址有着緊密的聯繫,是構成吳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牛頭城遺址遺址特色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北大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研究員説,1974年,他帶學生對吳城進行發掘,吳城發掘非常重要。而牛頭城的發現是在吳城之後在江南地區,特別是在贛江流域又一次重大的發現,其發掘的意義不亞於吳城。
牛頭城發現和發掘,為大洋洲商墓青銅器的大量出現作了一個文化歸屬解釋,印證了新幹江南青銅王國的所在。同時充實了吳城文化的內涵,為江南商代時期文化繁榮提供了新的證據。
牛頭城址是商時期南方的一個國家,即方國。文化風格與吳城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據分析,與吳城文化三期相對接,可能是吳城文化部落衰退後牛頭城文化興起的一個新的商代文化聚落中心。而且大洋洲商墓出土陶器與牛頭城遺址出土陶器基本一致,初步推斷大洋洲商墓主人就生活在牛頭城內。大洋洲商墓、中淩水庫南壩頭貴族墓即為牛頭城外的墓葬區,這為研究江南商代文化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和生活遺存,在中國商周考古研究領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李伯謙認為,牛頭城有其獨特之處,城址佈局因丘陵地形而就勢建造,平面呈不規則的梯形分佈,與中原商王朝的一些方方正正的城址佈局不一樣,而呈現出南方丘陵地帶的特色,體現了因地制宜的特點。
城垣夯築方法也具有地方特點,牛頭城址土壤為紅壤土,黏性強,堆筑後澆水拍打,水分蒸發後即板結成型。而中原商王朝築城垣因土壤缺乏黏性,要用木板做成箱形框架堆土夯打才能成型。
牛頭城址房屋建築佈局與構造與中原不一樣,多用木柱連續豎立形成木柱泥牆,房間多呈半圓形,且地下開穴不深。中原商王朝遺址建造房屋多呈正方形,地下開穴較深。
出土文物如陶器、網墜與中原同期出土文物相比,在造型、紋飾、製作工藝上呈現出自己特色,如陶鬲上都拍有圈點紋、弦紋,主體紋飾多為米字紋、蕉葉紋等。

牛頭城遺址保護措施

新幹縣文化部門的負責人介紹,牛頭城的保護工作一直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當地羣眾的重視。1976年發現牛頭城址後,當地村民即對城牆、陶片予以了保護,沒有任意取土開挖。1984年,牛頭城址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定為省保,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縣裏為這一文化遺址樹立了保護碑,劃定了保護範圍和建控地帶。縣、鎮、村都有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城址文物保護工作。
2006年,縣政府投入20多萬元請北京專業機構編制了保護規劃,其中旅遊開發方面也進行了專門設計,把牛頭城納入大洋洲商代青銅文化遺址公園的總體規劃之中,使牛頭城與大洋洲商墓遺址、青銅博物館連成一體,形成新幹江南青銅王國旅遊區,結合城址旁的中淩水庫,開展古文化、牛頭城古村、水上休閒娛樂等多方面活動,吸引遊客前往觀光遊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