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車

(運輸工具)

鎖定
牛車顧名思義就是牛拉的車子,3000多年前的商代,王亥就發明了牛車。在城市裏很難見到牛車,然而在歷史上牛車可是非常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尤其是從東漢末年開始,着實風光了四五百年,這其中的緣故,自然和舒適有關。
中文名
牛車
外文名
Cattle car
含    義
牛拉的車子
作    用
歷史上交通、運輸工具
發明時期
商代

牛車歷史

牛車作為我國古代的一種主要交通工具,起始的時代很早。出現初期,當為運輸重物、柴草穀物的結構簡單的車,當然也可用來運送老弱病殘之人。《史記·貨殖列傳》:“通邑大都,……其軺車百乘,牛車千兩”;《史記正義》:“軺音遙,説文雲:‘軺,小車也’”“車一乘為一兩”。軺為馬車,又稱小車,是人乘坐的車。牛車,又稱大車,主要是載物的車。專門用於乘人的牛車,流行的年代也很早。《漢書·食貨志(上)》:“漢興,接秦之敝……高祖乃令民得賣子,就食蜀漢。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1] 

牛車商代

王亥 王亥
從考古發掘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發明了牛車。當時的車為獨轅、雙輪,車廂是方形或長方形,車轅前端縛有一根叫“衡”的橫木,衡兩邊各縛有人字形軛,用以繫馬或牛。由於是獨轅,必須用雙數的馬或牛駕車。
牛車的發明人是王亥。
《詩經商頌》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閼伯便是商的始祖。閼伯之孫相土首先發明瞭馬車,六世孫王亥又發明了牛車。這便是史書上“立皂牢,服馬牛,以為民利”的記載。農牧業的迅速發展,使商部落很快強大起來,他們生產的東西有了過剩,於是王亥便用牛車拉着貨物,趕着牛羊,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外部落的人便稱他們為“商人”。

牛車秦代

秦朝以前的車,大體可以分為“大車”和“小車”兩大類,“大車”係指用牛駕駛的車,車廂大,主要是拉物品用,普通百姓也偶爾坐坐。“小車”並非真是小,而是指由馬駕駛的車,和用牛駕的大車相比只不過車廂較小,兩匹馬或者四匹馬拉動着快速行進。同時,馬脖子上的鈴鐺還不住的發出有節奏的響聲,很是氣派。這種車除貴族們乘坐,還用於戰爭,所以也稱“戎車”。春秋戰國時期,戰車數量的多少成為一個國家強弱的標誌。然而,鑑於當時的路況和造車材料,又使“小車”存在顯而易見的缺陷:當時最好的路也不過是較平整的土路,更多的路難免坑坑窪窪,車輪子都是木頭的,沒有的充氣輪胎,車輪子和地面就是硬碰硬。於是,車跑得越快,顛簸得就越厲害,而且飛起的塵土也就越多,乘車的人不怎麼好受。那時,車身大多是敝露的,對乘車人的儀容有很嚴格的要求,要在車上保持端正的姿態,不能東倒西歪沒個樣,在顛簸中還要保持乘坐的姿態,這對乘車人來説也是一種鍛鍊了。所以,出於追求舒適的本能,有人把目光投向牛車。牛車走的比較慢,顛簸的程度較馬車自然要減輕許多,揚起的塵土也少的多。再者,牛車車廂較大,坐牛車既有車篷,又對車廂加以圍擋,人坐在裏面,別人看不見,可以自由坐卧。於是從東漢末年起,一改以前對牛車的輕視,牛車逐漸成為官員、貴族乃至皇帝的代步工具。

牛車漢代

這裏所説以前對牛車的輕視,是指東漢中期以前,牛車都被視為低級別的車輛。據《史記》記載,西漢剛建立時,因為多年戰爭的原因,馬匹奇缺,皇帝出行都找不到四匹毛色相同的馬拉車,一些官員被迫委屈乘牛車。東漢初年,牛車不被重視的局面仍沒有改變,漢章帝時,有一位太守因為乘牛車出行,被視為是“有損國典”,竟然受到降級處分。從東漢末年起,隨着牛車“身價”的提高,其裝置也有了變化,製造的也就比較講究了,車廂裏安置了憑几等物,使乘車者能夠較舒服的自由坐卧。通過這輛北齊時期的陶牛車,我們可以欣賞到改制後的牛車“容貌”。
據記載,當年有的大官不僅坐牛車,還親自拿着鞭子驅趕牛車,如同一些人開私家汽車一樣,官員過了把趕車癮。對於我們看到的這架車,更多的是感受了文化的沉澱和歷史的源遠流長。

牛車北魏

湖北省博物館1954年接收了原中南文化局移交的大批文物,其中有一件陶牛車。此件陶牛車沒有出土時間、地點、出土情況等方面的文字記錄,曾經我國著名陶瓷專家陳萬里先生鑑定:“此車非隋唐時期的文物,更不是漢代,可能為北魏時作。”1994年2月,經國家文物鑑定專家組有關專家鑑定,其時代屬北魏,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北魏牛車 北魏牛車
這件陶牛車,是一種模型器物。陶牛車隨葬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較大型的貴族墓葬之中。河南洛陽西晉大型墓“墓中放置陶俑羣,包括鎮墓獸、牛車、鞍馬、牽馬俑、武士俑和侍僕俑”。西晉時期的貴族墓隨葬的主要器物中,就出現陶牛車與馬、鎮墓獸和各種陶俑組成的模型器物羣,因而陶牛車便成為魏晉南北朝考古研究的一種重要器物。 [1] 

牛車牛車與奚車關係

從駕畜方面來看,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牛車是晉代主要的交通工具和運輸工具。上至皇帝和王公貴族, 中至各級政府官員、社會名流, 下及普通平民百姓, 不管是居家生活還是參加重大的禮儀活動, 除非有特殊情況, 一般都使用、乘坐牛車。牛車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廣泛流行, 逐漸成為官員、貴族乃至皇帝的主要代步工具。甚至當時的車輿制度中, 還規定了乘坐牛車的貴族等級和使用範圍, 崇尚牛車之風日趨盛行。《晉書·輿服志》説:“古之貴者不乘牛車, 漢武帝推恩之末, 諸侯寡弱, 貧者至乘牛車, 其後稍見貴之。自靈、獻以來, 天子至士庶以為常乘。”《魏書·禮志四》中説北魏皇帝出行時乘坐的大樓葷, 要“駕牛十二”。南北朝時期郊野之內, 滿朝的士大夫“無乘馬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