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致功

鎖定
牛致功,中共黨員,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56年畢業於西安師範學院歷史系。曾任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統、教研室主任、後為該校唐史研究所教授,1994年退休。在工作期間,除了認真完成教學任務外,還努力從事史學研究。自1965年以來,共發表史學論文90餘篇。 [1] 
中文名
牛致功
外文名
Niu Zhigong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8年2月8日
出生地
河南省偃師市
性    別

目錄

牛致功生平

1935年至1941年在河南偃師牛莊小學讀書,1941年至1942年在偃師中學讀書。
1942年夏秋,豫西遭受嚴重自然災害,旱災、蝗災接連而至,其父又身染重病,只得輟學在家勞動。
1943年春,其父年僅38歲不幸去世。第二年,日寇侵犯豫西,偃師淪陷,更不可能上學,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後,才又繼續讀完初中。
1948年春,偃師解放,做了一個時期的小學教師。1949年春,到洛陽中學讀高中,1951年夏,高中畢業,響應國家號召,報名參加軍事幹部學校,經批准後,被分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步兵學校學習。
1952年6月,領導召集部分學員開會,會上宣佈:接上級通知,1953年國家要開展第一個五年計劃,需要培養大量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設人才,凡是年齡在28歲以下,有高中二年級以上文化程度者,都要到大學去學習。領導傳達上級通知,軍人視為命令,就這樣,牛致功離開軍營,到西北大學師範學院歷史系學習。
由於父母早逝等原因,牛致功進入大學已24歲,和當年直接從高中升入大學的同學相比,年齡大於這些同學六七歲,自感失去年齡的優勢,是無形的壓力,於是學習非常努力,力求不落後於年輕同學。因為勤奮好學,對史學也頗熱愛,1956年畢業後,被留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曾任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同時兼任西安唐史文化史學會會長、陝西省歷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1994年被聘任為陝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牛致功成就

牛致功 牛致功
牛致功先生從1956年開始,到1994年退休,先後在西安師院、陝西師大工作了38年,其中30年在歷史系,8年在唐史研究所,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1964年以後,在認真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開始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工作,1965年開始在報刊發表文章。
1980年以後,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隋唐史方面。
1994年雖然退體,但並沒有奉命休息,仍然堅持隋唐史的研究,一直到2006年,視力嚴重衰退,基本喪失工作能力的時候,才不得不出版最後一本著作,結束其最熱愛的職業。
先生從事歷史教學與研究雖然在職只有38年,但在退休以後,又繼續幹了12年,2006年最後一本書出版,才算基本結束了50年的史學生涯,當然在他有生之年的大腦從末停止活動以前,難免還會對有關問題進行思考。

牛致功著作

牛致功先生在50年史學活動中,除了完成教學任務外,科研成果頗豐,在各種報刊發表的論文有90多篇。
其專著
李淵建唐史略》(陝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唐代的史學與通鑑》(陝西師大出版社1989年出版)、
《唐高祖傳》(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台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出版)、
安祿山史思明評傳》(三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唐代碑石與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年出版)、
唐代史學與墓誌研究》(三秦出版社2006年出版)。
與他人合著的著作
《隋唐人物述評》(陝西師大出版社1989年出版)、
《唐書》(二十五史新編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香港中華書局1998年出版)。
同他人主編
《史學論叢》(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參加編寫的著作
《中國通史》隋唐部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陝西通史》隋唐部分(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資治通鑑新注》(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中國改革通史》隋唐部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其中《唐高祖傳》榮獲西安市第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牛致功座右銘

從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特殊津貼。
50年的史學生涯和教師職業,促使其形成了勤奮好學、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進入老年後,更把孔子的“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做為座右銘,不斷有新的研究成果。
同時,還經常與人談到:學無止境的道理,只有在不斷學習中才能有所體會,學習愈深入,體會愈深刻。他簡單的總結自己的一生説:“勤勤懇懇從事教書,時時刻刻不忘學習,認認真真著述求進,平平淡淡生活樂趣。”常和其接近的友人説:這個總結是實事求是的。
參考資料
  • 1.    牛致功  .陝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引用日期201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