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膽粉

鎖定
牛膽粉 Niudanfen PULVIS BILLIS BOVIS為牛科動物牛 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膽汁的乾燥品。取牛膽汁,濾過,乾燥,即得。為綠褐色或棕褐色的塊狀物或粉末,有的呈半透明角質樣,嘗之慢慢溶化。氣微腥,味苦,易吸潮。
味苦,性寒。歸肝、膽、肺經。有清肝明目,利膽通便,解毒消腫之功能。用於風熱目疾,心腹熱渴,黃疸,咳嗽痰多小兒驚風,便秘,癰腫,痔瘡。
中文名
牛膽粉
製作工藝
牛膽汁,濾過,乾燥
作    用
清肝明目,利膽通便
性    狀
味苦,性寒
出    處
《本經》

牛膽粉鑑別

取本品粉末約0.2g,置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適量,超聲處理20分鐘,用甲醇稀釋至刻度,靜置,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膽酸、去氧膽酸對照品,分別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各3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異辛烷-乙酸乙酯-冰醋酸(3:5: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牛膽粉各家論述

1.《別錄》:除心腹熱、渴、利,口焦燥,益目睛。烏牛膽,主明目,療疳濕,以釀槐子,服之彌神。
2.《藥性論》:青牛膽主消渴,利大、小腸。
3.《日用本草》:治小兒驚風痰熱。
4.《綱目》:除黃,殺蟲,治癰腫。
5.《現代實用中藥》:為健胃整腸、苦補苦瀉劑。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大便之慢性秘結,肝膽性黃疸,胃部膨滿。
6.《本草經疏》:牛膽,其味苦,其氣大寒,無毒。
7.《經雲》:寒以勝熱,苦以泄結,故主心腹熱及渴利口焦燥也。肝開竅於目,肝熱則目睛不明,入肝泄熱,故益目精也。近世以南星末釀入,陰乾,治驚風者,取其苦寒制南星之燥,俾善於豁除熱耳。 [1] 

牛膽粉檢查

水分 不得超過5.0% 《中國藥典》2010版附錄Ⅸ H 第一法
豬膽粉 取本品0.1g,加甲醇10ml,超生處理使溶解,濾過,濾液至水浴上蒸至近幹,用2.5mol/L氫氧化鈉溶液5ml分次溶解,並轉入具塞試管中,至水浴上水解5小時後,取出,放冷,滴加鹽酸調節PH值至2~3,用乙酸乙酯提取3次,每次10ml。合併乙酸乙酯液縮至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豬去氧膽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異辛烷-正丁醇-冰醋酸(8:5: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色譜相應的位置上,不得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牛膽粉含量測定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膽酸對照品12.5mg,精密稱定,置25ml量瓶中,加60%冰醋酸溶液使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膽酸0.5mg)

牛膽粉用法與用量

0.3~0.9g,沖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或用水調塗或用水調點眼。

牛膽粉貯藏

密封,避光,置陰涼乾燥處。牛膽牛膽

牛膽粉《中藥大辭典》:牛膽

拼音Niú Dǎn
出處《本經》
來源牛科動物黃牛水牛膽囊膽汁,從宰牛場收集,取得後掛起陰乾或自膽管處剪開,將膽汁傾入容器內,密封貯藏。或加熱使之乾燥亦可。
生境分部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
性狀新鮮牛膽囊呈腎臟形,長約18~20釐米,最寬處約5~6釐米,幹後呈囊狀,有縱皺。新鮮的膽汁為綠褐色或暗褐色微透明的液體,略有粘性,稍幹則變為濃稠。完全乾燥者,呈綠褐色固體狀,揉之則成粉質。氣腥臭,味苦。膽汁以汁濃、色綠褐者為佳;乾燥者以無蟲蛀者為佳。
化學成分牛膽汁除水分外,主要含膽酸鈉鹽、膽色素、粘蛋白體及少量脂肪、肥皂、膽甾醇、卵磷脂、膽鹼、尿素以及氯化鈉、磷酸鈣、磷酸鐵等無機鹽。
膽酸鈉鹽具有強大的乳化脂肪效力,是油脂水解時起重要作用的物質;膽汁的苦味主要基於膽酸鹽。
膽色素賦予膽汁以污綠色。有兩種重要的膽色素,即膽紅素與膽綠素,它們是血液中血紅蛋白的代謝產物,在肝臟中生成。膽紅素也可從牛黃(見"牛黃"條)提製。
性味《別錄》:"味苦,大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肝、膽、肺三經。"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利膽通腸,解毒消腫,治風熱目疾,黃疸,便秘,消渴,小兒驚風,癰腫痔瘡。
①《別錄》:"除心腹熱、渴、利,口焦燥,益目睛。""烏牛膽,主明目,療疳濕,以釀槐子,服之彌神。"
②《藥性論》:"青牛膽主消渴,利大、小腸。"
③《日用本草》:"治小兒驚風痰熱。"
④《綱目》:"除黃,殺蟲,治癰腫。"
⑤《現代實用中藥》:"為健胃整腸、苦補苦瀉劑。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大便之慢性秘結,肝膽性黃疸,胃部膨滿。"
用法用量內服:乾燥粉末,1~3分;或入丸、散。外用:取汁調塗或點眼。
注意《本草經疏》:"脾胃虛寒者忌之。目病非風熱者不宜用。"
複方①鎮肝明目:臘月枯牛膽中盛黑豆一百粒,後一百日開取,食後、夜間吞二七枚。(《藥性論》)
②明目清心,烏鬚髮,補養下元,生髓,去風濕,壯精神:何首烏、白茯苓、槐角子各二兩,生地黃、當歸各一兩。上共為末,裝入黑牛膽內,連汁掛在背陰處,至九日取出,研為末,温酒調服二錢或三錢,百日見效。(《攝生眾妙方》牛膽散)
⑧治谷疸,食畢即頭眩,心怫鬱不安而發黃,因大飢後大食,胃氣衝燻所致:苦蔘三兩,龍膽一兩,牛膽一枚(幹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麥門冬汁下十丸,日三、四服。(《聖惠方》)
④治肝膽病性黃疸及慢性便秘:牛膽汁乾燥粉末,為丸劑,或裝入膠囊中,每日三回,每回三分,開水送服。(《現代實用中藥》)
⑤治痔漏:犍牛兒膽、蝟膽各一個,用膩粉五十文,麝香二十文。將蝟膽汁、膩粉、麝香和勻,入牛膽內,懸於檐前四十九日,熟,旋取為丸如大麥,用紙拈送入瘡內,後追出惡物是驗。(《經驗方》)
⑥治金瘡:牛膽,納石灰於內,懸通風處百日,敷。(《本草備要》)
臨牀應用治療百日咳:取新鮮牛膽汁蒸乾研粉,然後將牛膽粉240克,澱粉240克,白糖520克,混合成為粉劑。2歲以下每日0.5~1克,2~5歲1~1.5克,5歲以上1.5~2克,分2~3次服。同時配合對症治療。據250例觀察,基本痊癒52例,減輕130例,有效率72.8%。對早期的效果較好,如配合天冬合劑,療效可提高。
摘錄《中藥大辭典》

牛膽粉《中華本草》:牛膽

拼音Niú Dǎn
英文名Ox gallbladder, Buffalo gallbladder
別名牛、水牛
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
來源藥材基源: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膽或膽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Bubalusbubalis Linnaeus.
採收和儲藏:從宰牛場收集,取得後掛起陰乾或自膽管處剪開,將膽汁傾入容器內,密封冷藏,或加熱使之乾燥。
原形態1.黃牛,體第1.5-2m,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體格強壯結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基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耳都較大。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中空,內有骨質角髓。四肢勻稱,4路,均有蹄甲,其後方2趾不着地,稱懸蹄。尾較長,尾端具叢毛,毛色大部分為黃色,無雜毛摻混。
2.角較長大面扁,上有很多任務發紋,頸短,腰腹隆凸。四肢較短,蹄較大。皮厚無汗腺,毛粗而短,體前部較密,後背及胸腹各部較疏。體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1.其性格温馴,生長較快。食植物性飼料。
資源分佈:1.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2.全國大部分地區均飼養,以南方水稻田地區為多。
性狀性狀鑑別,新鮮膽囊呈長圓形或橢圓形囊狀,長18-20cm,粗徑5-6cm,表面有縱皺新鮮膽汁為綠褐色、微透明的液體,略有粘性,稍幹則變為濃稠狀。完全乾燥者,則呈綠褐色固體,揉之則呈粉末。氣腥臭,味苦。
化學成分黃牛的膽汁除水分外,主要含膽酸鈉鹽、膽色素、粘蛋白體及少量脂肪、膽甾醇(cholesterol),卵磷脂(lecithin),膽鹼(choline),尿素(urea),以及氯化鈉,磷酸鈣,磷酸鐵等無機鹽。膽酸鈉鹽中的酸均為環戊烷多氫菲衍生物,它們包括膽酸(cholicacid)、脱氧膽酸(desoxycholicacid)、鵝脱氧膽酸(chenodesoxycholicacid)、甘膽酸(glycocholicacid)、牛磺膽酸(taurocholicacid)及石膽酸(lithocholicacid)。牛膽汁中以膽酸含量為最多,次之為脱氧膽酸;據分析,1000ml牛膽汁含膽汁酸60g(其中膽酸44g,脱氧膽酸8.1g,鵝脱氧膽酸1.2g),膽甾醇0.37g,膽色素1.7g,脂肪酸3.8g。膽汁中還含膽烷酸(cholanic acid),膽紅素(bilirubin),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神經鞘磷脂(sphingomyelin),溶血磷脂酰膽鹼(lysophosphatidylcholine),三酰甘油(triglyceride)及遊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藥理作用1.對呼吸中樞的作用:注射膽酸鈉20mg/kg,能明顯延長肺牽張反射中的呼吸停止持續時間,即呼吸中樞處於抑制狀態;膽酸鈉具有中樞性鎮咳作用,而脱氧膽酸鈉、牛磺膽酸鈉無明顯鎮咳效果。
2.對平滑肌的作用:膽酸鈉有慢而持久的擴張支氣管作用,能對抗毛果芸香鹼的收縮作用;此外,膽酸鈉小劑量興奮腸肌,大劑量則呈抑制作用。
3.對心臟的作用:對離體蛙心主要表現抑制作用,使收縮振幅減小;高濃度可使心臟停止於收縮期。
4.抗白血病:豬膽汁酸鈉體外實驗明顯抑制人早幼粒白血病細胞系HL-60細胞增殖(IC50為400ug/ml),並誘導HL-60細胞向終末方向分化;誘導後的HL-60細胞具有嗜中性粒細胞和單核/巨嗜細胞的某些形態及細胞化學特徵,表現出明顯的細胞呼吸爆發功能,細胞週期分析表明豬膽汁酸鈉阻斷細胞從G0+G1期進入S期。
5.抑菌作用:本品對呼吸道常見的甲型鏈球菌、肺炎球菌及結核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肝;膽;肺經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利膽通腸;解毒消腫。主風熱目疾;心腹熱渴;黃疸;咳嗽痰多;小兒驚風;便秘;癰腫;痔瘡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0.3-0.9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取汁調塗或點眼。
注意《本草經疏》:“脾胃虛寒者忌之。目病非風熱者不宜用。”
複方1.鎮肝明目方(《藥性論》)。2.牛膽散(《攝生眾妙方》),明目清心,烏鬚髮,補養下元,生髓,祛風濕,壯精神。3.治谷疸方(《聖惠方》),用治谷疸,食畢即頭眩,心怫鬱不安而發黃,因大飢後大食,胃氣衝燻所致。4.治黃疸及便秘方(《現代實用中藥》),用治肝膽病性黃疸及慢性便秘。5.治痔漏方(《經驗方》)。6.治金瘡方(《本草備要》)。
各家論述1.《別錄》:除心腹熱、渴、利,口焦燥,益目睛。烏牛膽,主明目,療疳濕,以釀槐子,服之彌神。
2.《藥性論》:青牛膽主消渴,利大、小腸。
3.《日用本草》:治小兒驚風痰熱。
4.《綱目》:除黃,殺蟲,治癰腫。
5.《現代實用中藥》:為健胃整腸、苦補苦瀉劑。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大便之慢性秘結,肝膽性黃疸,胃部膨滿。
6.《本草經疏》:牛膽,其味苦,其氣大寒,無毒。
7.《經雲》:寒以勝熱,苦以泄結,故主心腹熱及渴利口焦燥也。肝開竅於目,肝熱則目睛不明,入肝泄熱,故益目精也。近世以南星末釀入,陰乾,治驚風者,取其苦寒制南星之燥,俾善於豁除熱耳。
摘錄《中華本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