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瘟

鎖定
牛瘟是由牛瘟病毒引起的、發生在牛身上的一種病害。病牛精神沉鬱,食慾不振,反芻緩慢或停止,糞便少而幹,呼吸、心跳均增數,眼瞼腫脹,有黏性鼻液,口腔黏膜充血、流涎,上下唇、齒齦等部形成假膜或爛斑,嚴重時可致死。 [1] 
牛瘟是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初期在亞洲和非洲分佈較多,後被徹底根除。牛瘟發病率接近100%,死亡率在90%以上。 [2] 
牛瘟防治需採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和撲滅措施,一旦發現,需逐級上報,立即採取相應措施。 [2] 
中文名
牛瘟
外文名
Rinderpest
別    名
爛腸瘟、牛疫、膽脹瘟
病 原
牛瘟病毒
為害動物
病害類型
急性傳染病
侵害部位
胃、膽囊

牛瘟病害學史

牛瘟爆發場景 牛瘟爆發場景
1937年,在四川成都發現的古文物鐵製水牛和在四川廣元縣發現的一石碑上,均記載有清乾隆年間這些地區牛瘟大流行,耕牛死亡枕藉的情況。 [6] 
1930-1949年,中國除新疆外,每年因牛瘟死亡的牛數達10-100多萬頭。 [6] 
1955年,牛瘟在中國被肅清。 [6] 
1956年,中國宣佈消滅了牛瘟。 [6] 
20世紀80年代,牛瘟主要集中發生在非洲和西南亞。 [6] 
20世紀90年代,非洲的牛瘟得到了控制,但是西南亞的情況沒有改善,反而有加重的跡象。 [6] 
2010年10月14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宣佈,牛瘟這種對牛類最致命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已經從地球上徹底根除。 [6] 

牛瘟病原特徵

牛瘟形態特徵

牛瘟病毒(學名:Rinder pest virus)屬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屬,為單股RNA病毒,近圓形,也有絲狀的,直徑一般為150-300納米,病毒顆粒的外部是由脂蛋白構成的囊膜,其上具有放射狀的短凸起或針狀物,內部是由單鏈反義RNA組成的螺旋狀結構,直徑約18納米。 [2] 

牛瘟生理特性

牛瘟病毒對外界環境敏感,對陽光、温度、腐敗和消毒劑等抵抗力很弱,因此在體外不能長期生存,37℃牛瘟病毒感染力半衰期為1-3小時,多數毒株在56℃60分鐘或60℃30分鐘被滅活,4℃儲存數月感染力下降,pH4.0以下或強鹼即可將其滅活,對乙醚氯仿敏感,尤其對甘油更敏感,但牛瘟病毒對低温抵抗力很強,在冰凍組織或組織懸液中至少能保存一年。 [2] 

牛瘟為害症狀

牛瘟潛伏期一般為3-9天,病牛高熱稽留,體温升高達41-42℃。精神委頓,食慾減退乃至廢絕,呼吸、心跳加快,飲欲增加。眼結膜高度充血,眼瞼腫脹,分泌物增多,初為漿液性,後轉為黏液性和膿性。鼻黏膜充血,流出黏液膿性鼻液。 [2] 
牛瘟
牛瘟(2張)
口腔黏膜的變化具有特徵性,早期口腔黏膜瀰漫性充血,流涎,唾液內含有氣泡或血絲,上下唇、齒齦、軟齶、硬齶、舌、咽喉等部位出現粟粒大的灰色或灰白色小結節,初較堅硬,後變軟,結節相互融合形成灰色或黃色假膜,假膜脱落後形成邊緣不整齊的爛斑或成潰瘍。繼而發生劇烈腹瀉,糞便稀薄如水,混有血液、黏液、假膜,異常惡臭。後期排便失禁。母牛可從陰道流出黏性或膿性分泌物,有時混有血液,陰門紅腫,陰道黏膜充血發紅。妊娠母牛常流產。全身症狀惡化時,病牛嚴重脱水,迅速消瘦,衰竭死亡。 [2] 

牛瘟流行情況

牛瘟主要侵害牛和水牛,常呈急性感染,致死率高。病牛和帶毒牛是主要傳染源,病毒存在於病牛發熱期的血液和所有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通過分泌物和排泄物向外排毒。健康牛主要通過吸入被污染的空氣或食入被污染的飼料和飲水,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該病的流行一般有明顯的週期性和季節性,多發生於每年12月份至翌年4月份,一旦發生,多呈暴發性流行,發病急,傳播快,在易感牛羣中,發病率接近100%,死亡率在90%以上。 [2] 

牛瘟病理變化

牛瘟早期病例胃部病變主要在第四胃,患牛胃內空虛或附着少量混有血液的黏液。胃黏膜腫脹,常呈散在的鮮紅色至暗紅色斑點和條紋狀。胃底黏膜下層廣泛水腫,黏膜增厚,切面呈膠凍樣。胃壁上呈散在的腐爛區和附着纖維素偽膜的潰瘍,嚴重時可見大片上皮脱落,形成紫色或灰黑色爛斑。小腸亦見類似病變,內容物稀薄,混有血液、纖維蛋白和壞死組織凝塊。沿黏膜皺裂的頂部可見到出血條紋,嚴重時偶見腐爛區。集合淋巴濾泡常呈黑色,組織壞死,結痂脱落後形成潰瘍。大腸在迴腸、結腸聯結部和直腸中有顯著病變。 [3] 
迴盲瓣黏膜腫脹出血是牛瘟的特徵性變化之一。腸腔中含有暗紅色的血液和血塊,黏膜呈條紋狀充血和壞死。盲結腸連接部腸壁重度充血、出血,黏膜下層和肌層水腫,腸壁增厚,黏膜腐爛,淋巴濾泡壞死。腸繫膜淋巴結腫脹,呈出血性淋巴結炎變化。 [3] 
肝、脾無特殊病理剖檢變化。膽囊顯著腫大,充滿稀薄的黃綠色膽汁,黏膜上有散在性小出血點或呈瀰漫性出血,有時可見爛斑。腎臟充血,在腎盂周圍常見水腫。呼吸道黏膜潮紅、腫脹,呈點狀和條紋狀出血。鼻腔、喉頭和氣管黏膜覆有偽膜,其下有爛斑或覆有黏液性滲出物。腦有小出血點和急性非化膿性腦炎變化。 [3] 

牛瘟診斷方法

初步診斷:牛瘟可根據流行病學、臨牀特徵和病理特徵做出初步診斷。 [5] 
病原檢查:採集病牛血液、分泌物、淋巴結、脾等,低温保存送檢。經處理過的病料接種原代牛腎細胞,單層細胞培養,定期換營養液。顯微鏡下觀察特徵性細胞病變:如有折射性,細胞變圓,細胞皺縮,胞漿拉長(星狀細胞)或鉅細胞形成即可確檢。另外,也可用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或特異性血清的中和來鑑定病毒。 [4] 
血清學檢查:採集病牛雙份血清進檢,做中和試驗、間接血凝試驗、瓊脂擴散試驗、補體結合試驗、熒光抗體試驗和兔體交叉免疫試驗等,均能確檢。 [4] 

牛瘟防治措施

牛瘟的防治需採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和撲滅措施。一旦發現疫情,應該在24小時內迅速逐級上報,同時迅速向有關部門送檢病料,以便鑑定。確診後立即封鎖疫區,撲殺病牛和同羣牛,對其屍體做焚燒或深埋等無害化處理,徹底消毒被污染的環境及用具。 [2] 
靠近疫區和鄰近受威脅區,應用牛瘟山羊化兔化弱毒苗和牛瘟綿羊化兔化弱毒苗進行緊急接種,建立免疫防護帶。對污染場所進行徹底消毒,封鎖區最後一頭病牛撲殺後14天,無新發生病例出現,經過全面徹底消毒,解除封鎖。嚴格執行進出境檢疫制度,禁止從有牛瘟的國家和地區引進牛及其產品。 [2] 
參考資料
  • 1.    趙樹臣主編.牛病診治實用技術.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1:第25頁
  • 2.    趙遠良,柳旭偉,劉曉娜主編.察顏觀色看牛病.北京:金盾出版社,2014.10:第75-77頁
  • 3.    劉霞,景小金主編.牛病.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17.02:第34頁
  • 4.    劉全,劉孝剛編.最新動物檢疫技術.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8:第182頁
  • 5.    姜良,劉旭編著.現代動物疫病防控.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5:第205頁
  • 6.    單虎主編.獸醫傳染病學.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7.04:第2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