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心山

(青海省境內山峯)

鎖定
牛心山,藏語稱為阿咪東索,意為眾山之神,鎮山之山,是位於縣東南2公里處的山。其作為祁連的象徵,巍峨高聳,一山盡攬四季之景。
牛心山海拔4667米,山頭底部麥浪翻滾,油菜花香,一派高原河谷的農家景象,向上綠草如茵是優良的牧場,有祁連山下好牧場之美稱。
中文名
牛心山
藏    語
阿咪東索
意    為
眾山之神
地    位
祁連的象徵

目錄

牛心山簡介

牛心山 中部或稍向上的廣闊區域灌木叢生,儼然一派林海風光;再向上從稀疏植被逐漸過渡到石山,峯頂常年積雪不化。相傳遠古時期,祁連是一片汪洋大海,妖魔四起,格薩爾王得知此情後,從印度專派從山神前來隆妖魔,疏通海洋,帶四大王管祁連,觀牛心山主峯為這位山神,周圍四峯則是四大天王;另一山神專管海洋,使其永遠不泛戰鼓的響聲。兩神疏通汪洋,散播金銀,繁衍牲畜,不久,珍禽異獸成羣,蘑菇、大黃滿山,金銀銅鐵遍地。祁連八寶"由此譽滿天下。 [1] 
牛心山 牛心山

牛心山南坡

牛心山南坡有一處怪石嶙峋的石林,當地人稱佛爺崖,成土母質主要是有花崗岩和花斑岩組成,其地貌造型如虎豹相戲、鳳凰回首、和尚打坐、遊人小氣憩,當地藏族同胞相傳,虔誠的信徒在這裏還能看到108個佛像。

牛心山北坡

北坡有牛心山拱北,是天方聖裔(先賢胡塞尼之後裔)温買賴墓地(今伊拉克巴格達人氏)。公元 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率軍第一次西征時,阿拉伯、波斯諸國賢哲43人,隨元軍來東土中國,在祁連地區傳教,温買賴歿後被葬於牛心山。中華民國9年(1920年),新建三間清廈捲棚園頂“馬脊樑”磚木結構拱北,瓦泥鰍脊,門欄窗欞精雕細刻,水磨磚圍牆,青石鋪地,雕有西番草花樣,用柏木圍成柵欄;入大門便是雜石砌成蓮花狀甬道。整座建築造型新穎別緻,古樸典雅,融東方與阿拉伯建築風格為一體,朝拜者絡繹不絕,成為祁連、門源、大通乃至甘肅、新疆,寧夏等地穆斯林活動中心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