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牌石坳村

鎖定
牌石坳村又稱排石坳村,是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三里畈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位於三里畈鎮東部,雷家山腳下,村委會駐地牌石坳,北接雲架山村,南臨六家坳村,東靠雷家山,西交宜林村。總面積5平方千米,下轄16個自然村,總人口830人。215縣道、麻武高速在南部穿過,村級公路直達組小組。
中文名
牌石坳村
別    名
牌石坳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三里畈鎮
地理位置
三里畈鎮東部
面    積
5 km²
下轄地區
16個自然村
政府駐地
牌石坳
電話區號
0713
人口數量
830人
方    言
羅田話

牌石坳村地名由來

地名來歷:以建築物和地形綜合命名。此地昔日有一座石頭牌坊,今不存。另一説,此地有巨石像竹簰,名叫“簰石”,後石毀名易。
地名含義:“牌”是“牌坊”,“石”即“石頭”;“坳”是“山坳”,即山間的低凹處;“村”是地域通用名。

牌石坳村歷史沿革

1949年,牌石坳為羅田縣第三區(平湖區)宜林庵鄉所管轄。
1952年至1955年屬平湖區宜林庵鄉。
1958年9月屬三里畈區公社宜林庵管理區。
1961年為三里畈區宜林庵人民公社三大隊。
1975年為三里畈人民公社宜林庵管理區牌石坳大隊。
1984年為三里畈區宜林庵鄉牌石坳村。
1987年至今,屬三里畈鎮轄管村。

牌石坳村行政區劃

下轄16個自然村。管轄範圍東至長源衝村,南至六家坳,西至宜林村,北至車潭畈村

牌石坳村人口民族

總户數230户,人口830人,居民均為漢族。

牌石坳村經濟概況

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板栗為主。經濟來源以外出務工、種植、林果、養殖為主。

牌石坳村地理環境

牌石坳村地理

牌石坳村面積5平方千米,優越的地理條件,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非常好,雖然地處山區,但家家户户都蓋有樓房,村民以灣為居住點,大灣幾十户至上百户、小灣十來户。村委會、塗家灣、龍潭、塗家老屋、陳家老屋是人口較多的地方。整體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屬山區地貌,東北部為海拔較高的大山,植被豐茂,人煙稀少。南部為山谷大畈,村民沿山坡而居,水塘較多,用於養魚和灌溉。

牌石坳村氣候

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7.5℃,年降水量1408毫米,冬幹(冷)夏濕,春暖秋涼,年均總日照時數2047小時,年均輻射熱量109.25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氣温16.4℃,極端最高氣温41.6℃,極端最低氣温-14.6℃,無霜期平均240天。年均降水量1330毫米,全年降雨多集中在5、6、7三個月,約佔全年降雨量的50%左右。

牌石坳村村內資源

主要農產品:水稻、小麥、油菜、魚類、蔬菜。
村內資源:長石、花崗石、片麻。
企事業單位:村民委員會。

牌石坳村自然村概況

牌石坳村畢家坳

地名來歷:以姓氏和地形綜合命名。“畢”為早期居民姓氏,今無畢姓,舊名沿襲。
地名含義:“畢家”即“畢姓人家”,“坳”是“兩山之間的低凹處”。畢家坳是牌石坳村的一個居民點。地處村委會西部,東至地灣,南至陳家壪,西至丁家衝,北至車潭畈村陳家老屋。居民點呈零星狀分佈,户數5户,人口20人,居民均為漢族。面積0.067平方千米,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為主,經濟來源以外出務工、種植、養殖、林果為主。

牌石坳村崔家灣

地名來歷:以姓氏命名。
地名含義:“崔家”即“崔姓人家”,“灣”是“人口聚居地”。崔家灣是牌石坳村的一個居民點。地處村委會北部,東至塗家下灣,南至龍潭河,西至閆家灣,北至塗家老屋。居民點呈零星狀分佈,户數7户,人口30人,居民均為漢族。面積0.1平方千米,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為主,經濟來源以外出務工、種植、養殖、林果為主。

牌石坳村地灣

地名來歷:以地形命名。
地名含義:“地”即“平地”,“灣”是“人口聚居地”。地灣是牌石坳村的一個居民點。地處村委會西部,東至李家灣,南至陳家灣,西至畢坳灣,北至雲峯寨。居民點呈零星狀分佈,户數7户,人口28人,居民均為漢族。面積0.1平方千米,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為主,經濟來源以外出務工、種植、養殖、林果為主。

牌石坳村丁家灣

地名來歷:以姓氏命名。
地名含義:“丁家”即“丁姓人家”,“灣”是“人口聚居地”。丁家灣是牌石坳村的一個居民點。地處村委會東部,東至六家坳村花屋灣,南至六家坳村新庵廟灣,西至宜林處馬家衝,北至龍潭河。居民點呈零星狀分佈,户數8户,人口36人,居民均為漢族。面積0.13平方千米,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為主,經濟來源以外出務工、種植、養殖、林果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