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版本

(漢語詞彙)

鎖定
版本,漢語詞語,拼音是bǎn běn,意思最初指一種書籍經過多次傳抄刻印或以其他方式而形成的各種不同本子。隨着時代的發展,版本也開始應用於影視、軟件等事物上,形容對象相同但介紹方法等不同的兩個事物。出自《宋史·儒林傳一·崔頤正》。
中文名
版本
外文名
version
拼    音
bǎn běn
近義詞
版塊
注    音
ㄅㄢˇ ㄅㄣˇ
解    釋
表明書籍編輯印製方面特點
相關文獻
宋史·儒林傳一·崔頤正

版本名詞釋義

1. 同一書籍因編輯、傳抄、印刷、裝訂等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本子。
2.印本。與寫本相對。
3.同一類東西在不同的載體上所表現出的不同樣子。
4.翻版。同一個文件,各種不同文字間的轉換版式。

版本版本出處

《宋史·儒林傳一·崔頤正》:“鹹平初,又有學究劉可名 言諸經版本多舛誤真宗擇官詳正。”繆荃孫《<書林清話>序》:“荃孫於版本之學,亦有同嗜。”徐遲《火中的鳳凰》:“年將四十,別無嗜好,就好搜訪書籍,他從巴黎、倫敦歸來,帶回不少好版本。”
葉德輝書林餘話捲上:“而 沉存中 又謂版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自後典籍皆為版本。” [1] 

版本演變歷史

版本所謂“版”

“版”是簡牘時代以木製作的書籍的一種形制。
自從印刷術發明後,用以印刷書籍的木版也稱版。

版本所謂“本”

書稱“本”,始於西漢劉向父子校理國家藏書。

版本所謂“版本”

文字最初寫於竹、木簡上,後用縑帛與紙寫書,雕版印刷術發明後,書籍多以印刷形式流傳,版本一詞,大多指書籍的雕版印本。
至宋代,版刻大行,名義遂定。
版本一詞,範圍較廣,不僅專指刻本,包括刻印本與非刻印本。
版本二字最早見於文獻的記載,有宋代葉夢得石林燕語》。
南宋藏書家尤袤遂初堂書目》有“成都石刻本、秘閣本、舊監本、京本、江西本、川本、大字本、小字本等”,是記藏書不同版本的開始。
至近代,版本含意更有擴大,寫本與刻印本之外,凡影印本石印本、拓印本、鈐印本鉛印本油印本等都包括在內。

版本版本學

一種書籍經過多次傳抄、刻印或以其他方式而形成各種不同的本子。

版本版本特徵

一部書籍,無論是經抄寫、刻印或其他方法制成,由於時代、地區、條件、寫刻人等有所不同,各種本子之間,必然產生差異而具有不同的特徵。
這些特徵包括:寫或印的形式、年代、版次、字體、行款、紙張墨色、裝訂;內容的增刪、修改、變化,以及一書在流傳過程中形成而留存於書上的題跋、識語、批校、藏章印記等。
這種特徵即構成一書的不同版本。
研究書籍版本特徵,辨其真偽優劣的學科則成為版本學

版本版本目錄學

版本學和目錄學是文獻學的兩大分支。
重視版本需要熟知目錄載記,精研目錄需要深諳歷代版刻之繼承與流變,故從民國開始二者被統稱為“版本目錄學”,學界又習慣把重視版本的目錄稱為“版本目錄”。 [2] 

版本版本鑑定

科學的版本鑑定應採用物質形態分析與文本考證相結合的方法。 [2] 
所謂物質形態分析,即以版式、字體、紙張、裝幀為基本判斷點;所謂文本考證,即通過序跋、刊語、牌記以及內容中的直接記載進行查考。 [2] 
學者對宋元本、稿抄本鑑定的心得,體現在物質形態鑑定方面。 [2] 

版本版本問題

當前的版本目錄學研究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問題。

版本實物版本

從學術發展長遠角度看,書影和圖錄不能完全取代目驗實物,而編制目錄和撰寫書志則需要大量的實踐積累。 [2] 

版本文本考證

一些學者受查閲宋元本、稿抄本、批校本原書條件限制,更多地是運用校勘的方法,從文本考證角度揭示版本源流與優劣。
因此,與書籍的物質屬性產生了距離,進而衍生出物質形態和文本考證方法論層面的對立與分歧。 [2] 

版本經眼原書

目驗原書的機會不多,版本鑑定傾向於循證研究,轉述或盲從前人著錄信息者尤夥,極易出現版本鑑定失誤。 [2] 
這也提示相關研究應以實物版本為出發點,通過大量的經眼原書積累經驗,並運用文本考證進行互證,不可盲從前人著錄信息。 [2] 

版本天頭割補

比如《一個美麗的“錯誤”——古籍版本鑑定札記》一文提到某省館沿用國圖著錄信息,將明刻本《太學新增合璧聯珠聲律萬卷菁華》著錄為“宋刻本”,而專家通過天頭割補紙張這一細節就看出端倪,進而明確是本為嘉靖刊本。 [2] 

版本版本學史

某些以斷代版本學研究命名的著作,在研究過程中並未接觸具體的版本形態,對於版本的鑑定與著錄涉及較少,實際上屬於版本學術史或書籍出版史範疇。 [2] 
古籍的鑑定和著錄是版本目錄學的核心內容,然而長期以來“觀風望氣”、“書皮之學”等玄虛且夾藏貶義的語彙成為常見代名詞,誤解了版本目錄學的發展狀況。 [2] 
除此之外,《張元濟與〈涵芬樓燼餘書錄〉》講述了涵芬樓藏書聚散和《書錄》定稿的過程,《書卷多情似故人——紀念版本學家趙萬里先生》歸納了《中國版刻圖錄》的典範意義,這對於總結20世紀版本目錄學發展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 
師承關係
晚清學者方地山在指導袁克文學習古籍版本時曾説:“版本之學,豈易言哉!倘欲習之,第一當得師承。” [2] 
袁克文拜當時號稱“今日吾國唯一大藏家”的李盛鐸為師,不數年間萃集宋元精槧多種,又能淵淵道其始末,成長為合格的版本學者。 [2] 
由此可見,前輩的經驗與指導對學習版本目錄學至關重要。事實上,古籍字體、紙張的鑑別,以及年代的判定、著錄體式的活用等,若有先賢點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代表人物
20世紀以來的版本目錄學經歷了從廣泛實踐到理論總結的巨大跨越,在研究資料與方法上均有較大變革,張元濟、傅增湘、顧廷龍等是變革的先驅者與導引者。 [2] 
顧廷龍、潘景鄭、瞿鳳起是版本目錄學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專家,《伏櫪集》中回憶了幾位先生的治學歷程與品行,揭示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學林掌故。 [2] 
中華古籍保護計劃
隨着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海內外古籍數字化不斷推進,精善之本不斷被發現,影印叢刊、高清書影和版刻圖錄,逐漸成為治版本目錄學之主要參考資料。 [2] 
全國古籍普查工作已進入尾聲,各館藏簡目陸續刊印,並着手編纂《中華古籍總目》,這是古籍事業的一項壯舉。 [2] 

版本哈佛模式

版本目錄有簡繁兩類,簡者僅錄書名、卷數、著者、刊印時地及收藏者,如《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繁者則致力於揭示編撰經過、著者生平、版刻源流、遞藏關係等更豐富的信息,如《愛日精廬藏書志》。 [2] 
其中,較為詳細的版本目錄被稱為提要、敍錄、藏書志,有學者倡導建立書志學,而其主編的《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書志》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哈佛模式”尤為突出。 [2] 
書中回顧了書志發展史,細緻分析了書志寫作流程、組成部分及實際功用,並對圖書館系統編寫館藏善本書志的長遠規劃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出建議。 [2] 
《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藏日本所刊中國典籍三十種敍錄》一文可作為書志寫作的範例。
書志寫作雖有“哈佛模式”,但刻意模仿容易流於程式,對內容、特點源流方面的闡發深度不足。 [2] 
未來,勢必要通過撰寫善本書志進行更全面的介紹,由學者創立的“哈佛模式”,是值得推廣的標尺。

版本文獻記載

劉向《別錄》雲:“一人讀書,校其上下,得謬誤,曰校。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曰讎。”這裏的本,即指一書的不同本子。
清代葉得輝《書林清話》(卷一):“自雕版盛行,於是版本二字合為一名。”
宋代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八):“五代馮道始奏請官鏤六經版印行,國朝淳化中,復以《史記》、《前後漢》付有司摹印,自是書籍刊鏤者益多,士大夫不復以藏書為意,學者易於得書,其誦讀亦因滅裂,然版本初不是正,不無訛誤,世既一以版本為正,而藏本日亡,其訛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
南宋岳珂《九經三傳沿革例》題:“曾以家塾所藏唐石刻本,晉天福銅版本,京師大字舊本,紹興初監本,監中見行本,蜀大字舊本,蜀本重刊大字本、中字本、又中字有句讀附音本,潭州舊本,撫州舊本,建大字本、俞紹卿家本、又中字凡四本,婺州舊本,並興國於氏、建安餘仁仲凡二十本,又以越中舊本註疏、建本有音註疏、蜀註疏,合二十三本,專屬本經名士,反覆參訂”。
據此可知,版本一詞,不僅專指刻本,包括刻印本與非刻印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