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牆角老人

鎖定
牆角老人是著名英國女性偵探推理小説作家奧希茲女男爵筆下經典的主要老人偵探,也是英國系列偵探推理小説《角落裏的老人》系列中登場的男主人公。
故事的背景是20世紀初的英國,與夏洛克·福爾摩斯所處的時代大體重合。全書有12個短篇故事,每個故事的模式是基本相同的。
中文名
牆角老人
外文名
Corner of the old man
別    名
角落裏的老人
性    質
故事
背    景
20世紀初的英國

牆角老人人物介紹

有一家咖啡館,名叫“ABC咖啡館”。咖啡館的角落裏坐着一位老人,每天在那裏吃蛋糕、喝咖啡。一次,一位女記者無意中和老人攀談起來,結果老人足不出户,僅僅憑藉報紙的報道,就非常準確的破獲了一起謀殺案。以後記者一碰到案件就去找老人,老人都以這種神奇的方式解決了這些案子。是一位坐在咖啡店一角,只根據公眾皆可得的資料(主要是報紙的社會版新聞),通過嚴密而特有的邏輯推理,剖析出疑案真相的“神探”。他不同於神探福爾摩斯,他是純屬心智遊戲的“思考機器”,他從不向警方揭露犯罪真相,也不參與偵探,他是謎案評論家、評案“神探”。其實他就是被稱為“安樂椅偵探”的創始人!枯瘦的形象,經常撫摸禿頂上的頭髮,水藍色的眼睛,戴着角質框的眼鏡,經常神經質地捻着繩梢,打成很複雜的結……這樣的老人能夠揭開震驚世間的疑難案件的確很令人吃驚。他好像一直待在那家ABC咖啡店中,在他惟一的談話對象、女性新聞記者珀麗面前推理出事件的真相。

牆角老人作者簡介

奧希茲女男爵(Baroness Orczy,1865年~1947年),英國女作家,出生於匈牙利,曾求學於布魯塞爾、巴黎,16歲移居倫敦專攻藝術。作者介紹 作者1905年,奧希茲發表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的歷史冒險小説《紅花俠》(The Scarlet Pimpemel),在文壇初露光彩;以後又陸續創作相關係列小説達40本以上,使其居於20世紀最受歡迎的通俗文學作家行列。
她於1909年創作的短篇偵探推理小説集《角落裏的老人》創造了史上第一位安樂椅神探──角落裏的老人。 這一人物成為後來人們所稱的“安樂椅神探”的元祖,是“不行動的神探”。

牆角老人相關介紹

評論:所謂安樂椅偵探,照字面的意思來解釋,可以説是躺在安樂椅上,憑藉推理便可破解案件的偵探。不過稍微放寬條件,那些依靠二手信息,而非親自參與證據調查的偵探人物都可算是安樂椅偵探。
躺在安樂椅上解決案件的第一個例子可以追溯到偵探小説鼻祖埃德加·愛倫·坡的作品。《瑪麗·羅熱謀殺案》(1842)中,奧古基特·杜賓完全憑藉報紙上的信息,就破解了一位年輕女性神秘失蹤的案件。其實,小説中的案件來源於紐約一樁真實犯罪事件。有個名叫瑪麗·塞西莉亞·羅吉斯的少女,在紐約附近被殺害,儘管她的慘死在當時引起強烈而且長時間的轟動,但直到坡的小説發表之時還沒有偵破。這樁安樂椅案件與其説是杜賓在破案,還不如説是坡本人化身杜賓來做出自己的推理。雖然和之後案件調查的結果有一些出入,但是主要的推理仍然是正確的。看來坡不僅是位合格的作家,還是位合格的偵探。阿瑟·柯南·道爾筆下的夏洛克·福爾摩斯是講求實際調查的偵探,但是他的兄長邁克洛夫特·福爾摩斯擁有更高超的推理才華,卻只想坐在舒適的第歐根尼俱樂部裏。福爾摩斯不無遺憾的説道:“假如偵探這門藝術只是坐在安樂椅上推理就行”,那麼邁克羅夫特可算得上是最偉大的偵探。其實,後世偵探確實證明了只坐在安樂椅上便可推理。
將安樂椅偵探發揚光大的第一位重要作家是奧西茲女男爵。1901到1904年間,她在《皇家雜誌》發表的一系列短篇作品,塑造了角落裏的老人這個角色。倫敦《觀察家晚報》的記者寶莉·波頓小姐每次來到ABC咖啡館,就看見一位坐在角落的老人,喝着牛奶,吃一塊孔酪蛋糕,然後他們就根據近日的新聞討論起案子來。不聊不知道,一聊才發現老人竟然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推理高手。他視警察如草芥,一切犯罪在他看來都是小兒科。他就這樣一面喝牛奶、嚼酪餅、打結繩,一面和波頓小姐討論、分析時下警察還沒有破解的謎案。雖然偶爾也會去犯罪現場或者法庭,但他信息的主要來源還是報紙。老人的推理完全是出於自己的興趣,他甚至不會把結果告訴警方。小説中老人隱姓埋名,不願多説自己的身世。其實,如果是細心的讀者,也能從作品中找出蛛絲馬跡,發現老人的姓名呢!(參閲《柏西街神秘命案》)雖然偵破的案件並不很多,但是角落裏的老人卻是將安樂椅神探精神發揚光大的重要角色。
後來的作家們也會玩票性質地創作安樂椅偵探作品。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短篇集《死亡草》(1932)就是在餐桌上推理案件。一羣鄉村好友們(律師、牧師,甚至還有前探長)組成了“星期二晚間俱樂部”。他們在星期二晚上聚會活動,挨個説出自己所知道的神秘案件,由簡·馬普爾小姐做出推理。這位看破世間人性的老處女偵探果然不負盛名,一一將其解答。科幻小説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也創作過類似故事——“黑寡婦系列”,第一部是短篇集《黑寡婦的故事》(1974)。幾位知識分子組成了一個“黑寡婦俱樂部”,每月都有聚會。會上某位成員會提出一樁費解的謎團用來測試大家的智力。這些謎團倒並非殺人案件,不過頗為有趣,比如:一個騙子利用一個不尋常的作弊方法取得博士學位,急着要稿的編輯為何在拿到稿件後壓了兩年遲遲不刊出,情報單位緊密監視的敵方間諜到底是如何將持有物脱手而不被發現,等等。擔任安樂椅偵探的卻不是這些厲害分子,而是侍者亨利。埃勒裏?奎因筆下的埃勒裏同樣參加過這樣的活動。由一羣上層厲害組織了一個謎俱樂部的小團體。每次聚會,埃勒裏都坐在指定的安樂椅上,由其它成員提出謎團,在成功地説出謎底或宣告失敗前,晚餐是不會上桌的。照例都有令人激動的“挑戰讀者”。我們也發現,安樂椅模式內在的侷限性使得它更適合短篇小説而非長篇。敍述者往往都是間接敍述案件,故事拋去冗餘的結構,強調偵探的智力,因此讀者往往是受到其智力遊戲特徵的吸引力,而很少關注案件所包含的罪與惡。以長篇撰寫安樂椅神探故事的作家並不多見。安東尼?布徹在《七座耶穌受難像案件》(1937)中,讓他筆下的梵文教授約翰?阿斯温博士只靠推理便偵破了在大學校園發生的一系列奇異的謀殺案。約翰·羅德塑造的蘭斯洛特·普利斯特萊博士也在幾部作品中扮演了安樂椅偵探角色。普利斯特萊偶爾也會離開書房去收集證據,但主要還是委派他人去跑腿,這一做法也為後來的安樂椅偵探小説作家採納。
最偉大的安樂椅偵探要算雷克斯·斯托特筆下的奈羅·沃爾夫。奈羅·沃爾夫(與古羅馬暴君“尼祿”同名)出生在東歐的黑山,體重“七分之一噸”,除非極其罕見的私人事務,從來不離開他在紐約的褐石屋。他喜歡讀書、咕噥、喝啤酒、吃美食、侍弄他屋頂花房裏的蘭花。他不喜歡電視、廣播、音樂、開車,或者任何打擾他安靜且一成不變的生活的事情。這樣的人卻開辦了一傢俬人偵探社。他不願出門,便僱傭阿契?葛德温——一位年輕的來自俄亥俄州的小夥子——擔任助手。小夥的工作就是為奈羅·沃爾夫在外面跑路,調查案件,驗證大偵探的推理。奈羅·沃爾夫首次登場的作品是《毒蛇》(1934),最先連載於《星期六晚郵報》。
和夏洛克·福爾摩斯一樣,奈羅·沃爾夫強調自己是一位專業的諮詢偵探,不過他的確是一個古怪的天才偵探。奈羅·沃爾夫這位胖子偵探端坐在家裏,當他聽到了什麼線索以後,他就會用“天才”、“第六感”這種跳躍式的思考大膽推測案情的可能狀況,然後再將接下來他們應該採取的行動交由葛德温去執行。因為二人風格原因,作品很像是“黃金時代神探”和“硬漢偵探”的混合體。事實上,故事的趣味性就在於兩人性格上的衝突所製造的笑料。每當沃爾夫提出了一個驚人假設那就會造成一次高潮,每當葛德温證實一個假設那就會造成一次滿足。安樂椅探案一般認為是短篇偵探小説題材,但是雷克斯·斯托特卻把它運用於長篇偵探推理小説,而且運用的相當成功。直到1975年雷克斯·斯托特去世,這個系列出版超過四十部作品。此後,作家羅伯特·古德斯堡仍然繼續創作沃爾夫的冒險故事,一直持續到80年代後期。
自 1979 年起,奈羅·沃爾夫協會開始頒發“奈羅·沃爾夫獎”。獲獎小説倒並不是講述那些只願意在安樂椅上辦案的偵探的故事,而是符合安樂椅偵探精神的作品,即能給讀者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透過小説中的線索能找到案件的真相。近些年來安樂椅偵探的數量雖然大為減少,但卻並非沒有耀眼的明星。那就是傑夫裏·迪弗筆下的林肯·萊姆。首作《人骨拼圖》(1997)就獲得了奈羅·沃爾夫獎也算實至名歸。
林肯·萊姆原先是一位警方犯罪鑑證學家。在一次執勤中,他被壓傷頸椎,從此只能躺在牀上辦案。這樣一來自然不能出去現場調查、詢問證人,他所依靠的除了作為手、腳和眼睛的阿米莉亞·薩克斯,還有現代化的高科技鑑證技術。黃金時代的安樂椅神探到了如今,光憑藉報紙訊息或者警方報告就想破案真是天方夜譚,高科技鑑證技術在現代警察辦案中發揮的作用日益重要。林肯·萊姆強調的犯罪鑑證技術,運用很多犯罪側寫家的心理分析方法,加上緊張到窒息的節奏,也就難怪《紐約時報》評價説:“令人炫目的科學技術!即使你對這些技術沒有半點興趣,仍會深陷在迪弗的小説之中而無可自拔!”
然而,絕對的高科技鑑證是無法令偵探推理小説讀者滿意的,如果都能在實驗室解決問題也不必驚動這位癱瘓在牀的大偵探了,運用這些現場物證進行推理和心理側寫,藉此和兇手一較高低,這才是萊姆的魅力所在。看着那張原先幾乎空白的嫌疑犯狀況表在萊姆剝絲抽繭般巧妙推理之後變成寫得密密麻麻的表格,不起眼的微小證據在萊姆腦中生成勒住兇手脖子的絞繩,讀者不禁要發出“福爾摩斯重生”的讚歎吧。
和萊姆永久性卧牀不同,有的作家讓偵探因為出了交通事故或者生病無法行動,從而臨時充當安樂椅偵探的角色。比如約瑟芬·鐵伊筆下的格蘭特探長因為骨折而偵破了歷史上最著名的理查三世案件(《時間的女兒》[1951]),柯林·德克斯特的莫斯探長也在《小姐死了》(1990)中扮演過安樂椅偵探。
其實安樂椅偵探遠未消亡,還將永遠存在下去。因為閲讀偵探小説的讀者就是安樂椅偵探,藉助書中提供的調查線索一步步的推理着。

牆角老人目錄

1 芬丘奇街謎案
2 地鐵裏的神秘命案
3 都伯林謎案
4 格拉斯哥謎案
5 利物浦謎案
6 埃利奧特小姐事件
7 利森樹叢謎案
8 達特摩爾小巷慘劇
9 特里瑪恩貴族案
10 佩瑪詩小姐謀殺案
11 新新劇院事件
12 珀西街的神秘死亡案

牆角老人相關評論

“我的波洛遠遠比不上角落裏的老人。”
——阿加莎·克里斯蒂這樣回答記者。
黃金時代的推理教科書,歷史上最好看的“安樂椅神探”小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