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爾雅街

鎖定
宜昌市曾經有條名噪數百年的街道叫做爾雅街,位於學院街和西陵一路之間。雖然這條街道不長,有不少的名勝古蹟坐落於此,像著名的爾雅台,就在街上的爾雅書院中,還有明月台、明月池,相映生輝。
中文名
爾雅街
類    別
街道
地    點
宜昌市
編制時間
1958年

目錄

爾雅街簡介

1958年宜昌市進行城市普查時,將爾雅街的門牌號碼重新編制,整整一條街共有33個門牌號碼。爾雅街真可謂是小巧玲瓏,街上的建築讓人駐足觀望。這條街上商鋪林立,整條街非常有特色,臨街的房子均繫有天井的老式庭院,各家門、梁、柱上的雕刻十分講究,門口兩旁立着石登石鼓,整條街顯得幽深恬靜。真可謂庭院深深,曲徑通幽。

爾雅街歷史背景

明清時期這條街叫做所堂街,人們習慣叫它鎖堂街,這不光所和鎖兩字系諧音,其中還有段離奇感人的故事。在明朝萬曆年間,當朝南京工部尚書劉一儒,字孟真,他的家就在這條街上。當時宜昌稱為夷陵洲,管宜都、長陽、遠安三縣。其子劉戡之從小聰慧過人,琴詞書畫樣樣精通,故有才高八斗之美譽。
劉一儒系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進士,他十年寒窗一舉成名,官至刑部侍郎,在京城做官。他為人正直厚道人際關係好,深受朝野人士的愛戴。他與宰相張居正關係尤為甚篤,兩人常在一起飲酒長談,共討國家大事,為皇帝縣級獻策,久而久之兩人就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加上彼此的夫人均喜愛詩畫,常在一起吟詩作畫挑花繡朵的,兩家人走動交往相當密切。劉一儒的兒子劉戡之,從小就深得張居正的喜愛。劉戡之長大後,張居正就將自己的愛女嫁給劉戡之為妻。兩家喜結那天良緣。張居正嫁女兒那天,僅給愛女陪嫁的嫁妝,就是左一車右一擔的,好東西多得不得了。陪嫁的房產土地不説,僅那些裝珍珠寶貝綾羅綢緞、金銀首飾的箱子,就將所堂街塞得滿滿的。加上看熱鬧的人,裏三層外三層,挨肩擦背接踵而至的,硬把原本不大的所堂街擠得水泄不通。
正當劉府上下歡天喜地迎娶新娘時,細心的僕人發現劉老爺緊鎖雙眉,一言不發在房裏踱來踱去,大夥納悶不知所措時,老爺突然發話了,他命令家僕將送來的全部嫁妝和地訖,統統鎖進自家堂屋封存,任何人不得動用。
劉侍郎封存嫁妝的這一違背常理之舉,招來大夥紛紛責怪。特別是才過門的新媳婦,更是感到公公之舉不可理喻。作為下人的她,也只能敢怒不敢言,但整個結婚禮儀中未曾見到新娘的笑臉。朋友同仁都説劉侍郎做的太過分,簡直不通情理非常過火。
劉一儒就張居正嫁女,過於張揚奢華鋪張之事,撰寫一長書婉言規勸張居正。哪知張居正説他不懂人之常情,真乃是小題大作沒事找事。對他所作所為極為不滿,甚者覺得破了他臉子很是不快。劉一儒因封存嫁妝一事,稱為當時朝野的佳話,同時受到皇帝的嘉獎,破額提升他為南京工部尚書。
俗話説:“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就在張居正百年以後,紅極一時鋒芒太露的張宰相,竟然被皇帝派人查抄了張府,並且沒收所有的家產,而且還貶斥了張居正的親朋故友,將其家屬貶為庶人永不錄用。劉一儒得知消息後,連忙命令家人將其封存的房屋打開,取出裏面收藏的嫁妝,親自給親家母送去,這才使張家枯木逢春重獲生機。
劉一儒這一善舉,贏得滿朝文武和世人的稱讚,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品行端莊廉潔奉公的工部尚書,激勵後人效仿他對待嫁妝的義舉,特將劉一儒所住的所堂街,更名為鎖堂街。
爾雅街最後的雅居 爾雅街最後的雅居
解放後為了紀念晉代名人郭璞,人民政府將所堂街更名為爾雅街。郭璞(字景純)曾經從外面運土修築爾雅台,然後著書於雅爾台。這爾雅台的舊址,就在這條街的北端。隨着時代的進程,爾雅街也和所有街道一樣,融入變革的行列,最早是宜昌牀單等單位佔據了街上的幾棟大房,城市改造又佔去這條街的一半,只留下一棟門臉房。當時有不少人曾上報市府,請求政府將這一古建築,歷史的見證留下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如願,上世紀九十年代市建行擴建大廈,將這最後一點念想也給抹掉了。爾雅街這條名噪幾百年的老街,現已經不復存在,好在有不少有心人,將這幽靜的街道和優美的建築,一併收羅到相冊和文章裏,成為人們永久的回憶,爾雅街也將永遠留在人們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