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爾虞我詐

(漢語成語)

鎖定
爾虞我詐,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 [5] 
「爾虞我詐」比喻互相欺騙,互不信任。其結構為聯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1]  [5] 
中文名
爾虞我詐
拼    音
ěr yú wǒ zhà
近義詞
勾心鬥角爾詐我虞
反義詞
推心置腹坦誠相見推誠佈公
注    音
ㄦˇ ㄧㄩˊ ㄨㄛˇ ㄓㄚˋ
出    處
《左傳·宣公十五年》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

爾虞我詐成語出處

夏,五月,楚師將去宋,申犀稽首於王之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廢王命,王棄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時僕,曰:“築室,反耕者,宋必聽命。”從之。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牀,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子反懼,與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華元為質。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 [4] 
後人根據這些記載提煉出“爾虞我詐”這個成語。

爾虞我詐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自恃強大,派兵攻打弱小的宋國。很快,楚國的軍隊就包圍了宋國的都城,宋國國君見形勢危急,就派人到晉國去求援。晉國的國君暫時不想發兵,説要等一段時間,但又恐宋國人失望,就派使臣解揚到宋國去,告訴宋國不要投降,晉國的軍隊很快就會去救他們了。誰知,解揚路過鄭國時被抓了起來。鄭人又把他獻給了楚國。楚王給了他許多錢,要他對宋國人講相反的話,解揚不答應。楚王再逼迫,解揚就假裝同意了。於是,楚王令人把解揚帶到宋國都城前,要他向宋人喊話。解揚趁機把晉君的命令傳達給了宋國。楚王見解揚欺騙了自己,大怒,下令把解揚殺了。在刑場上,楚王的使者宣佈瞭解揚的罪狀:“你既已答應了楚王,之後又反悔,是你不講信用,快接受你應受的刑罰吧!”解揚毫無懼色,從容不迫地答道:“我接受了我們國君的命令如果不執行才是不講信用。我答應楚王,是為了完成我的使命,即使死了我也無悔。”楚王很欽佩解揚的忠貞不屈,就把他放了。
宋國堅決不降,楚國久攻不下,糧草也快用完了。楚王準備撤退,大臣申叔時獻計説:“聽説宋國人已用人骨當柴燒,把死掉的孩子當飯吃了。我們只要讓士兵蓋房子,種糧食,裝成要長期住在這裏的樣子,宋軍的軍心就會渙散,還怕他們不投降嗎?”楚王覺得很有道理,就採納了他的意見。這天夜裏,宋軍將領華元悄悄潛入楚營,摸到楚將子反的牀前 [6]  ,把他叫起來,説:“我們現在已經到了吃人肉、燒人骨的境地。但是,我們寧可讓國家滅亡,也不投降。如果你們退兵三十里,我們可以講和。”子反在華元的威逼下,只好答應退兵。子反將此事報告楚王,楚王也同意了。第二天,楚軍後退三十里。華元又到楚營和楚國簽了盟約,盟約上寫道:“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2] 

爾虞我詐成語寓意

“爾虞我詐”這個故事説明了與人交往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愛阿諛奉承別人的人往往會讓人反感,真心和別人交流才會讓對方體會到自己身上的人格魅力,所以人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用一顆真誠的心對待別人。 [3] 

爾虞我詐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爾虞我詐”這個成語本身結構為聯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用來形容彼此互相玩弄。 [1] 
運用示例
現代·任光椿戊戌喋血記》第十七章:國內,南方各會黨首領之間,也是互相猜忌,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令人煩惱。 [1] 
參考資料
  • 1.    爾虞我詐的解釋|爾虞我詐的意思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9-12-15]
  • 2.    崔鍾雷主編.成語典故大全.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8:103-104
  • 3.    爾虞我詐的寓言故事和啓示  .5068教學資源網[引用日期2021-09-16]
  • 4.    蔣冀騁 標點.左傳.長沙:嶽麓書社,1988:137
  • 5.    李一華 呂德申.漢語成語詞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223
  • 6.    任浩之主編. 成語故事全知道[M].當代世界出版社 ,2009,第1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