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父親的後視鏡

鎖定
《父親的後視鏡》是由作家黃詠梅創作的短篇小説,首發於雜誌《鐘山》2014年第1期 [1] 
小説以女兒“我”的視角,講述一位父親從當貨車司機養家餬口到退休頤養天年的人生故事,凸顯了置於親情中的人倫關係與人生過程 [1]  。小説以“我”為敍述人,透過“我”的視野,呈現了一位具有鮮明個性和豐富的生命內涵的老人形象 [2] 
2018年8月11日,《父親的後視鏡》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説獎 [1] 
作品名稱
父親的後視鏡
作    者
黃詠梅
作品出處
《鐘山》
文學體裁
短篇小説
發表時間
2014年
字    數
約11100

父親的後視鏡內容簡介

父親是一位退了休的長途貨運司機,他的人生和無數普通人一樣,有着普通人的平實、踏實和樸實,也有着屬於自己的那份浪漫和憧憬,他不完美也不突出,卻也盡職盡責地擔負着應擔負的責任。但40歲那年,他的情感出軌了,和個“四川婆”好上了,好在他迷途知返,終於對母親説“已經開過十八道彎了,都過去了”。這種人生插曲大概也是很多普通人所經歷過的,畢竟,所有的人生都不會永遠風平浪靜,總有突如其來的“路障”。父親在長途路上駕駛汽車時可以透過後視鏡擴大視野範圍,減少些交通事故的發生,但人生的路況卻比長途公路上覆雜得多,並且沒有後視鏡。
後來母親去世,父親也退了休,這個年紀的人生應該更加歸於平淡安詳了,可偏偏在這時,父親的生活中竟又出現讓父親竟有勇氣敢説出年輕人般大膽的話來:“離婚吧,和我過。”但女人卻總是藉故推諉,其實若不是父親陷得太深,像這種在路上碰瓷似的推諉藉口,對於長期在路上開車的人來説,往往一眼就能識破,可這就是騙子的高深之處,他們能讓被騙的人喪失掉理性分析能力,直到父親被騙走了幾件重要的家傳首飾和四萬元現金,在那個女人“如灰塵般消失”後很久,父親還恍然如夢中,不敢相信發生的一切。父親被騙沉落一段時間之後,又開始了人生的新追求——學游泳。他學會了“仰泳”,在水中進入到一種真正能舒展自如的境界,這境界讓他欣喜,也讓他重生。其實水在這裏也可以看作代表着生活的激流,父親的游泳技術和在陸地上的開車技術一樣,會因技術嫺熟而能躲過一次次事故 [3] 

父親的後視鏡創作背景

《父親的後視鏡》是黃詠梅定居杭州後寫的第一篇小説,浙江的文化氛圍使該篇小説有着濃郁的“杭州風情”。而關於小説的創作,源自黃詠梅初到杭州時在運河邊的偶遇,一名老者在運河裏愜意游泳,與往來船隻自如交錯,亦不理會岸上人的責怒。在黃詠梅看來,這位與共和國同齡的老者,他的自在生活狀態折射出一個國家的時代變遷和一座城市的人文發展,在杭州這個既不斷向前發展卻又安靜的城市,在不斷向遠方奔流的運河邊,使黃詠梅真切地感受到了時代的步音 [1] 

父親的後視鏡人物介紹

父親
父親雖然不完美也不突出,卻也盡職盡責地擔負着應擔負的責任。40歲時,父親出軌,好在他迷途知返。後來母親去世,父親在62歲的年紀時掉進了一個精心編織的情網,雖然錢財上沒損失到傾其所有的地步,但父親仍不敢相信發生的一切。在沉落一段時間之後,父親又開始了人生的新追求 [3] 
趙女士
父親退休後在他生活中出現的一個女人,這個“很有味道”的趙女士用“生動活潑的生活作風”讓父親竟有勇氣敢説出年輕人般大膽的話來:“離婚吧,和我過。”但趙女士卻總是藉故推諉,最終騙走了父親幾件重要的家傳首飾和四萬元現金,消失在了父親的生活中 [3] 

父親的後視鏡作品鑑賞

父親的後視鏡主題思想

《父親的後視鏡》講述老人故事,展現老人情感,揭示老人心理。對老人精神世界的關注成為黃詠梅小説創作中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父親的後視鏡》中的父親曾經是一位精力旺盛的卡車司機,他走南闖北的經歷及那些“出軌”往事,都可作為一個時代的歷史及特殊條件下精神成長的見證。然而這些似乎又不是作者所要重點展現的,其所聚焦的是這位司機晚年的生活經歷和精神狀態。他在倒行中所道遇的“豔遇”及那位老女人的親密交往真乃荒唐不經,他遭遇詐騙的結局及其父親的反映在讓讀者心生同情而又感到啼笑皆非,他學習游泳的過程及運河裏游泳的經歷又向讀者展示了其幽默而又充滿生命活力的獨異風景。總之,小説以“我”為敍述人,透過“我”的視野,呈現了一位具有鮮明個性和豐富的生命內涵的老人形象 [2] 
小説真正要表達的意義所在,即人生貴在要學會超越,能於人生讓人絕望的重重逆境中超越哪怕那麼一點點,都將會獲得一片海闊天空般的大提升。只有用挑戰和超越自我才能抗衡生活中的磨難和坎坷,人生沒有後視鏡,對路況的判斷和事故的解決完全取決於每個人的人生態度,這是小説樸素的人生提示和深層含義 [3] 

父親的後視鏡藝術特色

敍述方面
《父親的後視鏡》採用單線型的敍述方式,把父親疾行奔走、不斷碰到障礙物的一生,極端凝練地呈現岀來。語言迅捷、信息密集,幾乎是寓言的寫法。作者的講述客觀、冷靜,對小説中的人對事不輕易做出主觀性評價,只呈現一個畫面、一個場景和一個人物。
隱喻方面
隱喻性,也的確是小説的亮點。文中多處出現的或虛或實的“後視鏡”“卡車”“拖拉機”“倒行”“障礙物”,就是一組寓意豐富的喻體,它們集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有關人生的巨型隱喻。從中可以清晰把握的是,面對時間的流逝、家庭的責任和個體的慾望,父親都秉持着簡單而凜然的態度。他既不逃避也不虛妄。即便遭遇幾次“撞車”事件,也不能阻止父親的車繼續向前開,因為他的人生風景就在後視鏡裏。小説最後描寫父親在運河中的游泳,“父親不需要感知方向,他駛向了遠方,他的腳用力,運河被他蹬在了身後,再一用力,整個城市都被他蹬在了身後”。這樣決絕而不遲疑的姿態,映現岀父親生命深處的昂揚和安詳,也寫出了晚年父親孤單中的樂觀與豁達。
在有意或無意之間,小説迴避了那些人生“中途停車”事件所導致的精神痛苦,也不對岀軌的父親進行道徳譴責,甚至母親的苦痛也被輕而易舉地化解,而貫穿小説始終的大量隱喻還讓父親一生中的倒黴事件充滿喜感,這樣的處理方式足見作者對於複雜人世的包容,對於小人物的悲憫。黃詠梅將如此豐盈的生命感悟,都壓縮在一個早已被意象化的人生境遇中。
氛圍畫面
值得注意的是,小説的氛圍並不是作家以往的南國情調,而是充滿動感和強勁的音響效果,就連畫面似乎也是用濃重的筆道劃出的 [4] 

父親的後視鏡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8年8月11日,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揭曉,黃詠梅的小説《父親的後視鏡》獲得短篇小説獎 [1] 

父親的後視鏡作品評價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説獎評獎委員會副主任魯敏:黃詠梅的《父親的後視鏡》構思妙諧,猶如一幅瀟灑倒展的長軸,以退為進、似後實前,充盈着人生長路中的愛與智慧 [1] 

父親的後視鏡作者簡介

黃詠梅 黃詠梅
黃詠梅,20世紀70年代出生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畢業於廣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從十歲開始寫詩,發表詩。在《詩刊》《散文》《鐘山》《花城》上刊發表過詩歌、散文、小説、評論等作品,多項作品獲獎。《羊城晚報》《文學報》《南方都市報》《南方文壇》,以及廣西電視台等均對其有專題介紹。出版有詩集《尋找青鳥》《少女的憧憬》等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