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爬山調

(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傳統音樂)

鎖定
爬山調,流行於內蒙古中西部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區的一種傳統短調民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爬山歌的產生時間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當時大量招集晉、冀、陝、豫等地的漢民。咸豐年間,連年的災荒與戰亂促使大批山西、陝西等地的漢民遷徙到大青山一帶安家落户。移民們將各自家鄉的民歌帶到內蒙,通過長期的交流碰撞,最終形成了融合河北、山西、陝西、山東等地民歌特點,吸收蒙古民族音樂元素形成的爬山調。它以質樸的漢語方言土語和蒙古長調的音樂元素為基礎風格,創作過程具有集體性,屬於口頭傳唱,所以它有變易性,流傳當地且久唱不衰。 [1] 
2008年6月7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烏拉特前旗申報的爬山調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項目編號:Ⅱ-91。 [1] 
中文名
爬山調
別    名
爬山歌
山曲兒
流行地區
內蒙古中西部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區
音樂類型
短調民歌
遺產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音樂
申報地區
內蒙古呼和浩特、烏拉特前旗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遺產編號
Ⅱ-91

爬山調歷史淵源

爬山調有着悠久的歷史,數百年來,主要傳唱于山梁溝壑、農家大田或道路村舍。歌者或為羊倌,或為車倌、或為田間農人和村姑。
到了清代中期,即乾隆、嘉慶時期,晉、冀、陝、魯、豫等地來此墾植的漢民所帶來的中原文化與當地駐牧民眾的少數民族文化發生碰撞、交流,形成互補,繼而在大青山至河套一帶實現了民族文化融合。產生了新的文藝表現形式,而爬山調便是這文化新形式的代表之一。 [2] 

爬山調基本特徵

爬山調歌唱題材

爬山調所表現的題材十分廣泛,內容豐富。從自然景物到社會現象從演唱者的勞動隨想到思想感情的喜怒哀樂,笑罵褒貶,插科打諢,皆能成頌。有反映舊社會勞動人民悲慘生活的,有控訴封建禮教、包辦婚姻的,有對自由戀愛的追求,有對新生活的嚮往,如泣如訴,感人肺腑。而反映軍民魚水情,歌頌共產黨,歌頌社會主義的則顯得熱情洋溢,感慨激昂。 [2] 

爬山調民歌種類

爬山調流行於大青山南北和河套地區,因而有前山調、後山調和河套調之分。河套調傳唱於巴彥淖爾市河套川一帶,前山調傳唱於土默川一帶,而後山調,則流行於大青山北麓的武川縣一帶。在平原地區傳唱的河套調、土默川調等節奏較為勻稱,音調平和柔美,旋律起伏較小;在山區傳唱的後山調等節奏自由多變,音調高亢奔放,旋律跳進多,起伏大。 [3] 

爬山調表演形式

傳統的爬山調多為一人演唱,男女老少皆宜,春秋之季尤甚,沒有伴奏樂器。解放後,爬山調被搬上了文藝舞台,才加入了以枚(即笛子)為主的伴奏樂器和適當的表演動作。20世紀80年代,舞台演唱爬山調時還加入了電子琴及架子鼓等伴奏樂器。關於爬山調的演唱,最值得稱道的是演唱者的即興性。可以説是想到什麼唱什麼,看到什麼唱什麼,走到哪兒唱到哪兒,而且所唱的內容還要合轍對稱,上口押韻,許多即興編創的歌詞,久唱不衰。 [3] 

爬山調藝術特點

1、淳樸的民族本色。爬山調的唱詞短小精悍,活潑自如,多為上下句結構(個別也有四句的)有的上句“虛”下句“實”,有的則上句“實”下句“虛”。虛句多用自然物作比,實句則直抒情懷。語言多用鄉土重疊詞,顯得格外親切生動,再通過對照和烘托,形成鮮明的藝術形象。
2、質樸的口語。將日常的口頭用語,當地的方言直接演唱並創作到爬山歌曲當中,這也是其它派類的音樂體系所無法涉及的一種特殊領域。
3、濃烈的感情色彩。直抒胸臆,直吐真情,表達直白通暢而乾脆。
4、和諧音樂美。無論是表達如泣如訴的苦難生活,還是演繹亙古不變的愛情故事,都節奏明快,合轍押韻。同時,隨着內容的轉換而換韻,最常見的是兩句一韻(“言前韻”“懷來韻”“江陽韻”)。有時在原有的節奏基礎上插入“垛板”或轉為長調,更為爬山歌自身的風格形成錦上添花。
5、寓意深刻,比興得法。前者為“比”,後者為“興”,承上啓下,承前啓後,這樣的方式更準確地傳情達意,具有藝術感染力。 [2] 

爬山調代表作品

爬山調的代表作有:《陽婆裏抱柴瞭哥哥》《割莜麥》《想老子》《毛主席過來久了俺們的命》《就愛唱個爬山調》《咱二人多會兒結成親》。 [4] 

爬山調傳承保護

爬山調傳承價值

爬山調是三百年走西口文化的智慧結晶,由於爬山調是方言傳唱,流傳的地域範圍因此受限。此外能傳唱爬山調的老藝人先後謝世,爬山調傳承面青黃不接,亟待保護。 [2] 

爬山調傳承人物

“爬山調”傳承人馬成士 “爬山調”傳承人馬成士
馬成士,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項目名稱:爬山調目,序號:05-2102,申報地區: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 [5] 

爬山調保護措施

2017年12月5日,在武川縣的一家KTV裏,非物質文化遺產爬山調傳承人武三軍向愛好者傳授爬山調。 [6] 
2019年,武川縣文化館舉辦第一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爬山調”傳承人培訓班。 [7]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武川縣文化館、烏拉特前旗文化館獲得“爬山調”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8]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爬山調”項目保護單位武川縣文化館、烏拉特前旗文化館評估合格。 [11] 

爬山調社會影響

重要演出
2016年8月20日,爬山調大賽落幕為期三天的“走進爬山調藝術之鄉”第二屆西部民歌會暨爬山調大賽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烏拉特前旗落幕,呼市羣藝館派出隊員參加了比賽,並獲得最佳風采獎、最佳演唱獎、最佳組織單位獎。 [9] 
2016年11月,烏拉特前旗舉辦了爬山調培訓暨保護成果展演活動。此次活動是由旗文化旅遊廣電局、旗非遺保護中心主辦,旗文化館、非遺保護部承辦。烏拉特前旗各爬山調傳習所的學員、愛好者們共計60多人蔘加了此次培訓及展演活動。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