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爪哇金絲燕

鎖定
爪哇金絲燕,是雨燕科金絲燕屬的鳥類。雌雄相似。爪哇金絲燕是小型食蟲鳥類,小型攀禽,雌雄相似。該物種的體重僅為8.7-14.8克,體長為11.5-12.5釐米。上體深棕色或黑褐色,有金屬光澤;頭頂、兩翼和尾羽更為暗濃;腰帶斑較淡。臀部往往呈現較淡的灰色,但可變且看起來均勻。下體為灰褐色,除了近乎黑色的底部隱形,顯出分叉尾部。羽軸略呈暗褐色。翅膀黑色,尖長越過尾端、是尾巴長度的兩倍,着陸後雙翼折迭。嘴形短闊而平扁,但喙裂較寬。大尾巴呈扇形不分叉,上下均為黑色。腳黑而短,呈前趾型,跗骨短,跗蹠裸露或被有輕微的羽毛。 [7] 
爪哇金絲燕分佈於文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東帝汶和越南。是食蟲動物,主要捕捉有翅膀的節肢動物。包括膜翅目(蜜蜂、黃蜂和螞蟻)、雙翅目(蒼蠅)和鞘翅目的昆蟲,而蛛形綱動物(蜘蛛和其他蜘蛛綱動物)、鞘翅目(甲蟲)和半翅目(真正的昆蟲)構成了大部分的食物來源。 [8]  巢長約6釐米,深1.5釐米,重量約為14克。每天將花費大約25分鐘來建造巢穴,這需要大約45天才能完成。通常每對鳥會每窩產2枚白色橢圓形無光澤的卵。孵化期平均23天。雛鳥需要大約43天的時間發育和生長即可離巢,巢穴內雛鳥的存活率約為50%。死亡原因主要是卵和雛鳥從巢裏掉下來。 [9] 
爪哇金絲燕現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10]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11] 
中文名
爪哇金絲燕
外文名
Edible-nest Swiftlet
拉丁學名
Aerodramus fuciphag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雨燕目
雨燕科
金絲燕屬
爪哇金絲燕
亞    種
8亞種 [1] 
命名者與年代
Thunberg,1818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2]  [6] 

爪哇金絲燕形態特徵

爪哇金絲燕是小型食蟲鳥類,小型攀禽,雌雄相似。該物種的體重僅為8·7-14·8克,體長為11.5-12.5釐米。上體深棕色或黑褐色,有金屬光澤;頭頂、兩翼和尾羽更為暗濃;腰帶斑較淡。臀部往往呈現較淡的灰色,但可變且看起來均勻。下體為灰褐色,除了近乎黑色的底部隱形,顯出分叉尾部。羽軸略呈暗褐色。翅膀黑色,尖長越過尾端、是尾巴長度的兩倍,着陸後雙翼折迭。嘴形短闊而平扁,但喙裂較寬。大尾巴呈扇形不分叉,上下均為黑色。腳黑而短,呈前趾型,跗骨短,跗蹠裸露或被有輕微的羽毛。 [3] 
在新加坡,難以在區分飛行中體型稍大的大金絲燕,只能以燕窩的大小來確定,爪哇金絲燕的鳥巢略小,1-3釐米,從外形區別,爪哇金絲燕相對尖的尾端有更深的缺口 ,頭部和身體不那麼笨重。大金絲燕在跗蹠上被有更多的黑色羽毛。 [3] 
爪哇金絲燕 爪哇金絲燕

爪哇金絲燕近種區別


爪哇金絲燕
體量
體重僅為8.7-14.8克,體長為11.5-12.5釐米
體重雄性13~21克,雌性13~18克;體長雄性130~135毫米,雌性126毫米
特徵
上體深棕色或黑褐色,有金屬光澤;頭頂、兩翼和尾羽更為暗濃;腰帶斑較淡。臀部往往呈現較淡的灰色,但可變且看起來均勻
上體煙灰色。翅甚長,摺合時明顯突出於尾端。下體灰褐色或褐色,胸以下具褐色或黑色羽幹紋
圖片
爪哇金絲燕 爪哇金絲燕
短嘴金絲燕 短嘴金絲燕

爪哇金絲燕棲息環境

爪哇金絲燕在從沿海地區到山脈的各種棲息地上棲息,在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可達海拔2800米處。棲於巖洞外,在紅樹林、橡膠林等上空飛翔,在懸崖上的裂縫或建築物中屋檐下繁殖。 [3] 

爪哇金絲燕生活習性

該物種終日沿着海岸、島嶼飛行捕食飛蟲,幾乎很少休息。飛行時不似家燕那樣作急劇轉折,這是因為它的尾羽不呈叉狀的緣故。大部分時間在飛翔。為飛翔速度最快的鳥類,由於爪哇金絲燕在完全黑暗的地方築巢,它們已經進化出使用咔噠聲回聲定位的能力,常在空中捕食昆蟲,常常與其他種類的金絲燕和雨燕一起組成大羣一同捕食。 [3] 
是食蟲動物,主要捕捉有翅膀的節肢動物。包括膜翅目(蜜蜂、黃蜂和螞蟻)、雙翅目(蒼蠅)和鞘翅目的昆蟲,而蛛形綱動物(蜘蛛和其他蜘蛛綱動物)、鞘翅目(甲蟲)和半翅目(真正的昆蟲)構成了大部分的食物來源。 [3] 

爪哇金絲燕分佈範圍

分佈於文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東帝汶和 越南。 [2] 

爪哇金絲燕繁殖方式

爪哇金絲燕全年可繁殖,在10月至來年的2月達到高峯期。通常築巢於崖隙、天然巖洞和人類居住的房屋中。它們的唾液腺非常發達,能用自己的唾液在海邊的懸崖峭壁上營巢。築巢開始時,雄鳥和雌鳥要反覆地飛向選擇好的巖壁,每次接觸時,都把嘴裏的一些粘液吐到巖壁上去,這是一種由唾液腺所分泌的膠質粘液,遇空氣迅速乾涸成絲狀。經過無數次的吐抹,首先在巖壁上勾勒出一個半圓形的輪廓,然後再逐漸向上添加凸邊,一層層地形成了一個肘託形的“燕窩”,具有很高的強度和粘着力,外觀猶如一隻白色的半透明杯子。 [4]  巢長約6釐米,深1.5釐米,重量約為14克。每天將花費大約25分鐘來建造巢穴,這需要大約45天才能完成。通常每對鳥會每窩產2枚白色橢圓形無光澤的卵。孵化期平均23天。 雛鳥需要大約43天的時間發育和生長即可離巢,巢穴內雛鳥的存活率約為50%。 死亡原因主要是卵和雛鳥從巢裏掉下來。 [3] 

爪哇金絲燕亞種分化

爪哇金絲燕(8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爪哇金絲燕阿南巴斯羣島亞種
Aerodramus fuciphagus amechanus
Oberholser, 1912
2
爪哇金絲燕弗洛雷斯島亞種
Aerodramus fuciphagus dammermani
Rensch, 1931
3
爪哇金絲燕指名亞種
Aerodramus fuciphagus fuciphagus
Thunberg, 1812
4
Aerodramus fuciphagus germani
Oustalet, 1876
5
爪哇金絲燕安達曼島亞種
Aerodramus fuciphagus inexpectatus
Hume, 1873
6
爪哇金絲燕小巽他羣島亞種
Aerodramus fuciphagus micans
Stresemann, 1914
7
爪哇金絲燕馬拉圖羣島亞種
Aerodramus fuciphagus perplexus
Riley, 1927
8
爪哇金絲燕蘇門答臘島亞種
Aerodramus fuciphagus vestitus
Lesson, 1843
[1] 

爪哇金絲燕保護現狀

爪哇金絲燕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2]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5] 

爪哇金絲燕種羣現狀

十九世紀以前,爪哇金絲燕都是在沿海有洞穴的棲息地築巢,沒有內陸築巢的記錄。據報道,1880年,東爪哇塞達尤村(Sedayu)的懸崖附近的房子裏有金絲燕窩。並且企業家最終開始開發吸引金絲燕在房屋中築巢的方法。隨着廣播金絲燕號召吸引巢鳥的使用成為常態。金絲雀的卵開始交易,這個行業也在增長。建築物內給金絲燕築巢的方法最初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的馬來半島,據報道首先從爪哇島到新加坡,然後向北蔓延到馬來西亞。金絲燕具有高度的巢穴保真度,家養的金絲燕和它們的幼鳥將都會回到人類提供給它們的築巢房屋(最好是同一個房屋)再次築巢,使枯竭的自然種羣和棲息地不受影響。此外,房屋築巢金絲燕被懷疑是混合種羣。德國人可能正在進行馴化、自那時起,養殖金絲燕的數量已經向北蔓延到緬甸,在那裏它可能與當地的種羣及亞種競爭。需要更廣泛的區域遺傳研究來證實這些疑問。 [3] 
鑑於爪哇金絲燕的巢穴(燕窩)的價值很高(每窩大約20美元,巢穴收穫自然變得非常受歡迎。儘管努力保持巢穴密集並管理收穫率,但爪哇金絲燕的野生種羣從曾經不可估量的數量下降,許多繁殖地已消失,或者已經嚴重瀕臨滅絕。意大利1994年提議將CITES附錄II中的物種納入規範貿易,使其卵與燕窩不能上市交易。但東南亞國家的反對阻止了這一方案,因此燕窩的採摘和鳥卵的貿易仍然不受限制。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