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爐邊談話

(利用大眾傳播手段進行政治性公關活動的事例)

鎖定
爐邊談話是美國總統羅斯福利用大眾傳播手段進行政治性公關活動的事例之一。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處於大蕭條時期。為了求得美國人民對政府的支持,緩解蕭條,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利用爐邊談話節目通過收音機向美國人民進行宣傳。他的談話不僅鼓舞了美國人民,堅定了人民的信心,而且也宣傳了他的貨幣及社會改革的基本主張,從而贏得了人們的理解和尊敬。對美國政府度過艱難,緩和危機起到了較大作用。
中文名
爐邊談話
外文名
Fireside chats
性    質
政治性公關活動
演講者
美國總統羅斯福
次    數
4次
發生時間
20世紀30年代

爐邊談話歷史背景

羅斯福在進行著名的爐邊談話 羅斯福在進行著名的爐邊談話
1933年3月12日即羅斯福就職總統後的第8天,他在總統府樓下外賓接待室的壁爐前接受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共同廣播公司的錄音採訪,工作人員在壁爐旁裝置擴音器。總統説:希望這次講話親切些,免去官場那一套排場,就像坐在自己的家裏,雙方隨意交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華盛頓辦事處經理哈里·布徹説:既然如此,那就叫“爐邊談話”吧,於是就此定名。羅斯福在其12年總統任期內,共做了30次爐邊談話,每當美國面臨重大事件之時,總統都用這種方式與美國人民溝通。在羅斯福上任後雷厲風行地推動第一次新政時,這種方法的作用表現得最為突出。

爐邊談話廣場塑像

在華盛頓的羅斯福廣場,有這樣一個塑像:一個穿着平常服裝的平民,坐在房間一角,側着腦袋,正全神貫注地聽着什麼,原來他是在聽羅斯福的“爐邊談話”。

爐邊談話四次談話

爐邊談話第一次

拯救金融:第一次“爐邊談話”(羅斯福新政的開始)
羅斯福的前任總統胡佛,4年任期內正碰上全球性經濟危機,美國經濟在短短几個月內幾乎崩潰,至1932年冬天,全國至少有1300萬人失業,3400萬人沒有任何收入。人們依靠私人施捨、市和州政府少得可憐的公共救濟,以及自己微不足道的積蓄度日。
經濟的蕭條、信用的危機,終於導致1933年情人節晚上整個美國銀行開始崩潰,各州的信託公司已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銀行成批地倒閉,全國銀行庫存黃金不到60億元,卻要應付410億元的存款,銀行門前人山人海,擠兑風潮遍及全國,就在羅斯福宣佈就職的那一天,全國金融的心臟停止跳動,證券交易所正式關閉。
羅斯福臨危受命,宣誓就職,發表了經過長時間思考的、充滿自信與激情的、簡潔縝密的就職演説。就職演説取得了巨大成功,僅週末就有50萬封信飛向白宮
人們熱烈期待着新總統的“新政”。
羅斯福上任的第二天,發佈了兩條總統通令———要求國會於3月9日舉行特別會議和宣佈所有銀行休假4天。國會特別會議賦予政府控制金融的權力和根據銀行資產發行貨幣的權力,同時賦予政府對囤積和輸出黃金的行為實施嚴懲的權力。銀行休假則有助於打破充斥於金融界的恐慌和緊張狀態,使政府扼制了擠兑風潮和有時間趕印貨幣。
為了爭取全國人民的理解和支持,羅斯福舉行了第一次記者招待會,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就金融業中的諸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此舉有助於在政府和新聞界之間架構一座溝通的橋樑,也達到了政府通過傳媒穩定民心的功效。
白宮記者招待會從此成為慣例,每週兩次,每次約120名記者參加。在羅斯福執政的12年裏,共舉行過998次記者招待會。
為了進一步得到全國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即銀行即將重新開業的前夜,羅斯福對全國6000萬聽眾發表了第一次“爐邊談話”。他以親切誠摯的聲調、質樸實用的語句,對全國人民就銀行暫停營業的問題進行了耐心的解釋、勸告和教育,他説:“我要指出一個簡單的事實,你們把錢存進銀行,銀行並不是把它鎖在保險庫裏了事,而是用來通過各種不同的信貸方式進行投資的,比如買公債、做押款。換句話説,銀行讓你們的錢發揮作用,好使整個機構轉動起來……我可以向大家保證,把錢放在經過整頓、重新開業的銀行裏,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簡短的談話,化解了長期鬱結在人們心中的疑團和不滿。第二天,部分銀行開業了,人們攜帶着裝有黃金和貨幣的大箱小包,在銀行門前排起長龍,把就在不久前也是這樣排着長隊擠兑的通貨存入銀行。只過了3天,美國有574家銀行開業,幾天裏,銀行回收了3億元的黃金和黃金兑換券,不出一週,就有13500家銀行(佔全國總數的3/4)復了業,交易所又重新響起了鑼聲。

爐邊談話第二次

復興工業:第二次“爐邊談話”。在經濟危機中,企業的惡性競爭、極度貧困的勞工及勞資關係異常緊張,使美國猶如處在一個火山口上,隨時都有被摧毀的可能。新政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工業的復興是沒有希望的。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制定相關的法規外,還必須取得企業和勞工的理解和支持。羅斯福為推行復興計劃,發佈了第二次“爐邊談話”,要求“企業界和政府合作,共同擬訂計劃”,並強硬地指出,政府在各個工業絕大多數從業人員的協助下,“有權制止不公道的做法,並強制執行所訂立的協議”。羅斯福的目的是要消除你死我活的企業競爭和對女工、童工的殘酷待遇。隨之,《全國工業復興法》出爐,它是對大蕭條中美國工業中明顯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進行局部調整。
與此法規相配套的,有許多詳細的行業法規,比如總統的再就業法規,該法規禁止僱用童工,規定產業工人最低工資為每小時40美分,每週工作時間為35小時,腦力勞動者為40小時。願意接受這項規定的,僱主將得到一個“藍鷹”標誌。許多小企業都自願或被迫地接受了該法規,但是,絕大多數大企業在開始階段都拒不加入“藍鷹”行動。

爐邊談話第三次

為了徹底解決童工和勞動時間問題,羅斯福發佈了第三次“爐邊談話”。他説:“打起仗來,如果進行夜襲,士兵們都在肩上帶上耀眼的標誌,免得誤傷自己人。根據這個原則,那些跟我們合作,參加全國復興運動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他的意思很清楚,要麼合作,要麼捱揍。廣大的中小企業和勞動羣眾對此熱烈響應,全國範圍內支持復興運動的遊行接連不斷。
工業復興取得了一些成就,到1935年初“它使大約200萬失業者有了工作;它幫助制止了通貨膨脹的重新加劇;它有助於促進企業道德和提倡文明競爭;它建成了最高工時最低工資的全國性樣板;它部分地肯定了工人運動的鬥爭成果;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童工和血汗工廠”。人們熱情洋溢,連前總統胡佛都表示贊成。
實行新政的前半年裏,羅斯福把美國的蕭條局面扭轉了。頭4個月,工業生產指數由59上升到100。影響最大的《紐約時報》聲稱“羅斯福已經挽救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絕大危局”,“從來沒有哪一個總統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裏叫人覺得這樣滿懷希望”。

爐邊談話第四次

1933年10月22日晚,羅斯福向全國做了第四次“爐邊談話”,他回顧了3月份以來“足以自豪的事實和行動”,並高度概括了“第一次新政”所致力於實現的目標。
羅斯福的“爐邊談話”(A Fireside Chat)
1933年3月12日,是羅斯福第一次“爐邊談話”,此時他並不輕鬆,因為經濟危機正深深地困擾着這個國家及其人民。他深知自己的責任,他以兄弟姐妹般的語氣平靜地請求人民信任銀行,他沒有命令,只是輕輕地、富有感情地説:“偉大的全國性計劃能不能完全得到成功,當然要靠大眾的合作——要靠大眾對這項可靠的制度給予明智的支持和妥善的利用。”
1933年5月7日,羅斯福第二次“爐邊談話”。這一個晚上,他“向大家彙報”政府對危機做了些什麼以及還計劃要做些什麼。他的言行仍然體現了他對法治的尊重,他的行動都“已向國會申請並獲同意”,他讚揚了正處於苦難之中的人們的頑強精神。“我們全體國會議員和政府成員對於你們大家——我國的人民——深表感激。在整個蕭條時期,你們大家很有耐心。你們授予我們廣泛的權力;你們對我們的目標的廣泛支持,鼓舞了我們。”
1933年7月24日,羅斯福第三次“爐邊談話”。他看到了復興計劃的堅實基礎,這就是人民之間的“諒解與合作”、“共同的盟約”。在交談中,他申明瞭一個樸素的真理——“在戰爭中,在夜戰的朦朧中,戰士們都在肩頭兒戴着明亮的標誌,以避免同志們自相射擊。根據同一原則,在這項計劃中合作的人,也必須隨時都能互相識別。”“我們不拆夥”,“我正在要求工人們以諒解和協助的精神和我們同行”。
1933年10月22日,羅斯福第四次“爐邊談話”。在悶熱的、難熬的夏季之後,北美的上空並非天高雲淡,涼爽宜人,甚至他能時刻感受到孤立主義帶來的陣陣寒意。但是,他關注人們秋天的收成,所以今晚的主題就是“我國普通公民的福利”。他依然“感謝大家的耐心和信任”,也坦陳了對他人誤解自己的看法,然後堅定地強調:“國家復興局的秘訣就在於合作。這種合作是自願的。”
1934年6月28日,羅斯福第五次“爐邊談話”。他稱自己及政府是“受大家委託來負責的人”。羅斯福講述了當晚的主題——救濟·復興·改革,簡稱三R。“我們今天所做的就是美國人一直在做的事情的必然歸宿——古老的和經過考驗的美國理想的歸宿。”
1934年9月30日,羅斯福第六次“爐邊談話”。開場白與以往相似——“今天晚上我接着那次彙報”,談的是社會、工業和勞工問題。政府責任是他迴避不了也不想回避的話題,他説:“我相信亞伯拉罕·林肯的話”——“為人民羣眾去做他們需要做、但做不到、或者依靠他們分散的個別的力量所無法自己做好的事,這就是政府的合理的宗旨。”
1935年4月28日,羅斯福第七次“爐邊談話”。上任以來,他一直在殫精竭慮,不斷果敢地推進經濟和社會改革目標,但是對他的批評也是不絕於耳的,他並沒有居功自傲,表揚與自我表揚,他依然恪守民主社會的基本規則——“大家和我一樣,都不想聽到出於吹毛求疵或黨派偏見的批評,但是,我堅決維護一切公民的這項權利:隨時提醒自己的政府怎樣可以把公款更有效地用之於美國人民。”
1937年10月12日,羅斯福第八次“爐邊談話”。國內的危難已經漸漸遠去,而世界性的災難正籠罩着東亞和歐羅巴的上空。“對總統來講,從全國角度考慮問題乃是一項職責。”今晚,他討論將向國會特別會議提出的立法。雖然他的視線仍侷限於國內問題,但是,他意識到:“文明社會和人類幸福的發展是基於個人之間在互相關係上接受某些基本行為準則的。世界和平的發展同樣依靠國家之間在互相關係上接受某些基本的行為準則。”
1938年4月14日,羅斯福第九次“爐邊談話”。主題是國內的經濟狀況和改進措施。在美國飽受經濟危機折磨、勵精圖治、劫難餘生之後,他並沒有被成就弄得渾頭渾腦,“我從來不忘記:我住在為全體美國人民所有的一幢房子裏,我受到了他們的委託。”“獨裁不產生於堅強有效的政府,而產生於軟弱無效的政府”;“自由得以繼續存在的唯一屏障就是一個堅強得足以保衞人民利益的政府,以及堅強而又充分了解情況足以對政府保持至高無上統治的人民。”
1939年9月3日,羅斯福第十次“爐邊談話”。歐洲戰爭爆發了,為中國又恨又愛的“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也開始一點點地變成具體的行為準則。此時此刻,羅斯福號召自己的政府和人民“暫時停止派性和自私;把國家統一的念頭作為一切其他想法的基礎。”
1940年5月26日,羅斯福第十一次“爐邊談話”。此時,國防早已取代經濟成為頭號話語對象,但是,他並沒有像統帥命令三軍將士那樣兒到處充斥着咄咄逼人的架勢。他平靜地開始了今晚的並不平靜的談話,今晚與美國對世界和平的貢獻歷史密不可分。在那樣的一個時刻,他説,“咱們——你們和我——再一次一道坐下來”,戰爭與安全,“這是我們這一代人,你們和我本人的任務。”“我們保衞的是我們先人打下的基礎。我們在為還沒有出世的多少代人建立着一種生活。我們在保衞一種生活方式,建立一種生活方式,不僅僅是為了美國,而是為了整個的人類。”
1940年12月29日,羅斯福第十二次“爐邊談話”。在世界的反法西斯戰場上,美國已經成為和平世界的重要力量。面對國家安全,我們不知道當時的無線電波是怎樣傳遞着他的聲音,是否有憤怒,是否有顫抖和緊張,不得而知。只知道他説過:“作為你們政府官員的我們全體”,“不能姑息殘忍的行為”;“強制的和平絕不是什麼和平”;“我們必須成為民主制度的偉大加工廠”。
1941年9月11日。羅斯福第十三次“爐邊談話”。今天,美國的驅逐艦遭到德國攻擊!他感到自己“作為總統的義務是歷史性的;它是明確的。它是不能逃避的。”他憤怒了,“在響尾蛇擺開架式要咬你的時候,你不會等它咬了你才把它踩死。”德國人“攻擊懸掛美國旗幟——我們獨立,我們自由,我們生活本身的象徵——的船隻時,就是在敲打着我們最寶貴的權利。”
1941年12月9日,羅斯福第十四次“爐邊談話”。是在剛剛對日本宣戰之後,“珍珠港事件”的慘狀仍歷歷在目。作為總統,他明白——“在強盜行徑暢行的世界裏,就談不上什麼家國——或者任何個人——的安全。”“本政府將信賴美國人民的耐力,並把事實向公眾宣佈。”
1942年2月23日,羅斯福第十五次“爐邊談話”。今天是華盛頓誕辰紀念日,他認為“美國人民想要了解,也會被告訴,戰爭進行的總的趨向。”因此,今晚的談話主題是戰事進展,他以這樣一種平靜的對話方式來紀念美國獨立戰爭的卓越領導人。他也重述了“開國之父”們的建國、治國理念——“沒有自由和自由的制度,任何人的生命或財產都是沒有保障的。”“在民主制度之下,政府和人民之間總是存在着一種莊嚴的互相講真話的契約的。”在重温這些偉大的信仰之後,他發誓——“不論何時何地能夠接觸到敵人,我們都必須不斷予以打擊。”
1942年4月28日,羅斯福第十六次“爐邊談話”。主題仍然是與戰事有關的。他“將竭盡所有的行政權力去貫徹已經制訂的政策”,“為了文明必須付出艱苦工作、悲傷和流血的代價”。戰爭讓人悲慘也讓理想變得崇高——“如果在這場偉大的鬥爭結束時我們挽救了自己的自由生活方式,我們就將算不上做了什麼‘犧牲’。”
1942年9月7日,羅斯福第十七次“爐邊談話”。也許是外在的壓力,也許是成熟的法治環境使然,極其能幹的總統始終不敢忘卻自己的法律地位。他説:“美國人民可以肯定的是,我在行使我的權力時將會懷着對於憲法和對於我的國家的充分責任感。美國人民還可以肯定,如果我們自己的安全要求在世界任何地方打敗敵人,我將毫不遲疑地運用被賦予我的一切權力去打敗敵人。”
1942年10月12日,羅斯福第十八次“爐邊談話”。主題是“大後方的情況”。“國家應該感激自己受惠於選徵兵役委員會”,“我們聯合起來所爭取的和平,務期保證我們的孩子一輩能夠成長,並且在上帝的指引下終其天年而不受侵略、破壞、奴役和死於非命的不斷威脅。”
1943年7月28日,羅斯福第十九次“爐邊談話”。他説出了美國人久居心中的民主“野心”——“我們的決心是要使被征服的人民恢復人的尊嚴,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享受言論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不虞匱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懼的自由。”但是,美國人慷慨或者居心叵測地救濟世界難民時,不忘了節約的重要性。羅斯福強調:“我們是一個大國——一個富國——但是,我們沒有大到、富到可以掉以輕心,乃至浪費我們的財富和人民生命的程度。”
1943年12月24日,羅斯福第二十次“爐邊談話”。他在談到德黑蘭開羅會議時説:“在世界各地,……有着一種自童年起就温暖着我們心田的特殊精神,……‘世上太平,與人為善’的聖誕節精神。這是一種不可遏止的精神。”“強者統治弱者的理論是我們敵人的理論——我們摒棄這種理論。”
1944年6月12日,羅斯福第二十一次“爐邊談話”。主題是第五次認購戰時公債運動。他指出,納税“原本是美國公民的義務”,而認購戰時公債,“卻是每個公民根據自己良心指引所必須自己做出的自由選擇”;“美國人通力合作才使今天得以到來”;“你們的公債和今天這場全球戰爭各個部分之間都有着直接的聯繫”。

爐邊談話歷史影響

羅斯福被公認為是美國曆史上最會利用新聞媒介的政治家之一,進行初次爐邊談話的背景,正值美國30年代大蕭條時期,羅斯福也利用剛剛興起的廣播媒介,用“談話”而非“講話”的形式將自己自信宏亮的聲音傳遍全國,帶進千家萬户,一下子就將總統與民眾的感情拉近了,從而在心理上造成了一種休慼與共的神聖感。每當聽到爐邊談話,人們就彷彿看見臉上掛滿笑容的羅斯福,所以有人説,“羅斯福與他們的距離,不比起居室裏的收音機遠”。甚至有民眾將他的照片剪下來,貼在收音機上。爐邊談話取得的巨大影響,成為了廣播史上的一個傳奇。此後羅斯福將這種形式延續下來,一直到他去世。
羅斯福對於廣播的偏好使得很多報刊記者感到不平,正如後來肯尼迪對電視的熱衷,羅斯福的爐邊談話也因此成為政府公關的範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