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爆炸瓜

鎖定
“爆炸瓜”是指在2011年5月我國江蘇一些地方出現西瓜炸裂現象。5月8日開始,鎮江市丹徒區寶堰鎮已結滿瓜藤的大小西瓜,還沒有成熟就一個個“瘋狂”地炸裂開來。爆炸瓜的出現與西瓜種植的品種、天氣因素、膨大劑使用時期不當等原因有關。
中文名
“爆炸瓜”
發生地
江蘇鎮江市丹徒區寶堰鎮
類    別
事件
發生時間
2011年5月

爆炸瓜基本介紹

江蘇“西瓜裂瓜”經媒體報道後,公眾對西瓜開裂的原因以及膨大劑的使用產生了諸多疑問。但就目前情況看,江蘇局地出現的西瓜“裂瓜”現象屬個別情況,以前在國內很少出現,目前也未在其他省份發生。這類問題是生產技術問題,而非質量安全問題。 [1] 

爆炸瓜原因解析

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朝賢認為,江蘇一些地方出現“西瓜裂瓜”現象是多種因素綜合引起的。 [1] 
首先,與種植的品種有關。此次出現“裂瓜”的西瓜品種叫“日本全能冠軍”,2010年剛在當地引進推廣,其特點是皮薄、易裂。 [1] 
其次,是天氣因素和西瓜生長特點共同作用的結果。西瓜在經歷長時間乾旱後,短期內大量吸收水分容易脹裂。今春以來江蘇乾旱較重,在出現“裂瓜”的前後幾天,恰逢當地下了大雨,西瓜吸收水分容易出現“裂瓜”。 [1] 
第三,與膨大劑使用時期不當有關。膨大劑一般應在西瓜雌花開花的當天或花前1至3天噴在瓜胎上,而且應按推薦的用量施用。而江蘇一些瓜農是在西瓜已經接近成熟時施用。 [1] 

爆炸瓜生長調節劑

目前植物生長調節劑已在世界上廣泛應用於農林業生產。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生產和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它的應用可以大幅提高農作物產量、改進農產品品質。
據介紹,常説的“膨大劑”屬於植物生長調節劑中的一類,具有加速細胞分裂,促進細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質合成,提高座果率和促進果實增大的作用。常用的有氯吡脲、赤黴酸。在中國,氯吡脲主要用在西瓜等園藝作物上,赤黴酸主要用在柑桔等作物上。從多年使用的情況看,技術成熟,生產效果好。
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朝賢説,中國明確將膨大劑納入農藥管理範圍進行嚴格的控制。按照《農藥管理條例》的規定,只有取得農藥登記並辦理了生產許可的農藥產品,才能進行生產、經營和使用。已使用的農藥,若發現對農林生產、人畜安全或生態環境有較大風險時,將限制使用或撤銷登記。
氯吡脲、赤黴酸在中國屬於登記允許使用的農藥品種。中國在批准農藥登記時,在標籤上規定了用藥時期、劑量和施用方法,標註了使用範圍和安全間隔期。同時,先後制定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和農殘標準來規範農藥的使用。
張朝賢説,大量田間試驗證明,膨大劑在合理使用下對西瓜品質無明顯不良影響。在實際應用中,瓜農應按照標籤規定的用藥劑量、用藥時期和施用方法施藥,如果使用時期不當,或者擅自提高劑量或處理不均勻,會導致局部濃度過高,出現畸形果、裂果等藥害症狀。
據介紹,中國根據國際準則,在借鑑發達國家經驗的基礎,建立較為完善的農藥安全評價體系。美國、日本等許多發達國家將膨大劑列為不需要進行毒性管理豁免物質清單,其殘留不需要制定安全限量標準,目前還沒有科學的證據表明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張朝賢説,氯吡脲最早是在美國首先研發的,日本於1985年開始生產和使用。據查證,目前,氯吡脲仍在日本登記和使用。目前,氯吡脲不僅在中國使用較廣,而且在美國、歐盟、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都在廣泛使用,長期的使用實踐證明,對人體健康不會產生危害。
赤黴酸作為植物生長調節劑,最早由英國於1961年研製生產。目前,赤黴酸在全世界範圍內廣泛使用,尚未發現對人體有害。 [2] 

爆炸瓜三招識別

“膨大西瓜”可按照“看、嘗、存”三步法來判定:
一看:施用了膨大果劑的西瓜最大特點就是個兒大,現在不是西瓜成熟的旺季,一般西瓜也就是4公斤左右,但打了膨大劑的西瓜甚至能達到十幾公斤。自然成熟的西瓜,西瓜籽黑且飽滿,而施藥西瓜,時間短,積温達不到,瓜瓤紅了,可瓜籽卻仍然癟癟的發白。
二嘗:購買水果時最好是先嚐後買。正常成熟的瓜甜度達到8度以上,口感很好,打了膨大劑的西瓜味道很淡,不怎麼甜,咬起來不沙不爽脆,沒有西瓜的清香味。
三存:正常西瓜一般可保存一週以上,而打了膨大劑的西瓜,保存上兩三天就開始腐爛變質。這是因為激素仍會發揮催熟作用,使西瓜不耐貯藏。
專家提醒,提前上市的水果,顏色好看又大,很可能是使用過激素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