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爆炸學

鎖定
爆炸學:研究各種爆炸的發生、傳播、爆炸效應及其應用與防護的學科。
中文名
爆炸學
所屬類型
學科
研究各種爆炸的發生、傳播、爆炸效應及其應用與防護的學科。
爆炸學對軍事技術的發展、武器彈藥研製及爆炸防護、軍事爆破工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爆炸科學與技術在煤炭、石油及礦山開發,機場、港口、水工與隧道建設,各種爆炸加工與地質勘探等國民經濟建設的許多重要領域裏應用廣泛。
爆炸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重要自然現象,在星體的形成與演化過程中,發生過許多不同類型的爆炸,如超新星的爆發,小行星或隕石的高速碰撞;地球上常見的閃電、火山爆發等。人類對爆炸的研究與應用,源於中國黑火藥的發明和發展。至遲在公元808年以前,中國煉丹家就發明了黑火藥。10世紀,中國開始將黑火藥用於軍事。世界史上第一個爆炸武器是中國發明的鐵火炮(震天雷),於1232年用於戰爭。1637年,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提出了與現代“發射”和“爆炸”相當的“直擊”和“爆擊”兩個重要概念;還分析了“驚聲”能殺人的原因是“虛空靜氣受衝而開”,首次科學地描述了爆炸在空氣中形成衝擊波的現象。大約在14世紀,火藥傳入歐洲。1846年硝化甘油發明後,瑞典化學家A.B.諾貝爾製成幾種安全混合炸藥,並在1865年發明雷管引爆猛火藥,實現了威力巨大的高速爆轟,從此開創了炸藥應用的新時代,並促進了衝擊波和爆轟波的理論研究。英國W.J.M.蘭金和法國P.H.許貢紐等科學家在19世紀下半葉建立了激波理論。20世紀初,梯恩梯等高級炸藥開始應用於炮彈,顯著提高了炮彈的爆炸威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B炸藥和含鋁高威力炸藥得到廣泛應用,進一步提高了對空、對艦武器彈藥威力;穿甲彈和鎢芯超速穿甲彈、聚能破甲彈的廣泛應用,提高了反坦克武器的作戰效能。1945年7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試爆成功,使爆炸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70年代後期,針對戰場目標的易損性和作戰要求,發展能調節爆炸能量輸出形式和結構的武器彈藥,如中子彈、衝擊波彈、激光武器、各種高能粒子束武器、高氣泡能水中兵器等,使爆炸學的研究不斷深入,領域更加寬廣。
爆炸是在有限空間和極短時間內,大量能量迅速釋放或急劇轉化的物理、化學過程。通常分為核爆炸、化學爆炸和物理爆炸(包括電爆炸、激光和其他高能粒子束照射及物體高速碰撞等引起的爆炸)等。普通炸藥爆炸是化學能向機械能的轉化;電爆炸是電能向機械能的轉化;高能粒子束爆炸是粒子束能向被照射體內能的轉化;物體高速碰撞則是一種形式機械能(動能)向另一種形式機械能的轉化。這種能量釋放或轉化過程,因速度很快而具有很高的能量輸出功率,1千克普通炸藥的爆炸功率高達數千兆瓦,對周圍物體產生猛烈殺傷破壞效應。其主要殺傷破壞因素是爆炸形成的衝擊波,有的還伴有光輻射(又稱熱輻射)及固體分散物,甚至核輻射、核電磁脈衝和放射性沾染等。
爆炸學主要研究各種爆炸的物理、化學過程;用各種現代化測試技術對爆炸作用過程進行實驗研究;對爆炸過程及其引起的物質響應和破壞作用規律進行理論研究;作為一門實驗科學,採用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相結合的數值分析和模擬是把爆炸學研究引向深入的基本方法。具體研究內容包括:①常規炸藥的爆轟學及其應用。②物體高速碰撞及穿甲和聚能破甲作用。③核武器爆炸過程及作用。④激光、高能粒子束武器的作用。⑤爆炸過程的測量方法與技術。⑥高衝擊過載下材料的力學性質。⑦爆炸安全技術及爆炸防護工程。⑧各種爆炸加工方法與技術。⑨爆炸的精確控制與應用。⑩爆炸過程的數值分析與模擬。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