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燦爛千陽

(卡勒德·胡塞尼創作長篇小説)

鎖定
《燦爛千陽》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創作的長篇小説,2007年5月22日在美國首發。
這次胡塞尼將關注焦點放在阿富汗婦女身上,小説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婦女的不幸故事,個人要忍耐飢餓、病痛的約束。家庭要承受戰爭的創傷、難民的流離失所。國家要忍耐前蘇聯、塔利班與美國的戰爭。這是一部阿富汗忍耐的歷史。小説情節設計巧妙,象徵和意識流的手法運用純熟,除了一如既往對戰爭的控訴,還有為婦女權利的吶喊,標誌着胡塞尼的創作進入成熟階段。
該書上市僅一週銷量就突破100萬冊。該書中文版權已於2007年8月被世紀文景公司引進並推出,創下國內引進中文版的最快紀錄。 [12]  該書已翻譯成56種語言,遠銷130個國家,銷量超過1700萬冊。 [13] 
作品名稱
燦爛千陽
外文名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作    者
卡勒德·胡賽尼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2007年5月
字    數
280000

燦爛千陽內容簡介

燦爛千陽英文版封面 燦爛千陽英文版封面
瑪麗雅姆在阿富汗一個偏遠貧窮的地方長大,她想上學,母親卻告誡她:“ 學校怎麼會教你這樣的人,一個女人只要學一樣本領,那就是忍耐。”
私生女瑪麗雅姆的童年在十五歲生日時一去不復返:母親自殺,定期探訪的父親也彷彿陌路。她成為了喀布爾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生活在動盪年代的家庭暴力陰影下。十八年後,戰亂仍未平息,少女萊拉失去了父母與戀人,亦被迫嫁給拉希德。
兩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帶着屬於不同時代的悲慘回憶,共同經受着戰亂、貧困與家庭暴力的重壓,心底潛藏着的悲苦與忍耐相互交織,讓她們曾經水火不容,又讓她們締結情誼,如母女般相濡以沫。 [1] 

燦爛千陽創作背景

胡賽尼在回覆《京華時報》採訪郵件中稱,在完成《追風箏的人》之後,他對於創作有關阿富汗女性故事的想法相當着迷,於是就寫出了《燦爛千陽》,他希望這本小説能為阿富汗傳統婦女增添更多深度、細緻與情感的內涵。與前一本小説《追風箏的人》一樣,《燦爛千陽》講述的也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對於新書取名《燦爛千陽》,胡賽尼解釋説,該書的書名源自一首有關喀布爾的詩,“這首詩是17世紀阿富汗詩人Saib-e-Tabrizi在參觀喀布爾之後創作的,其末尾詞語‘一千個燦爛的太陽’正適合這本小説想要表達的主題。與此同時,這首詩還很適合書中人物即將離開深愛城市時的悲傷氣氛。”
胡賽尼坦言創作《燦爛千陽》時困難也更多:“開始創作時,我對是否有能力再創作出一本成功的小説有些疑慮,缺乏自信,尤其是知道有眾多讀者正迫不及待地想看我的新作品後,我就更加恐慌,我的妻子可以為我作證。但當我提起筆創作,故事情節開始進行時,我就很快融入了主角瑪麗雅姆與萊拉的世界,憂慮逐漸消失了。”
胡賽尼説,當他開始寫時,他不斷想起那些充滿韌性的阿富汗婦女。“雖然她們不見得是引發我描寫萊拉或者瑪麗雅姆的靈感來源,但她們的聲音、面容與堅毅的生存故事卻一直影響着我,可以説,來自阿富汗女性的集體精神力量給我的創作帶來了很大啓發。” [4] 

燦爛千陽人物介紹

燦爛千陽瑪麗雅姆

瑪麗雅姆是一個“哈拉米”(私生子的意思),私生女。她與母親離羣索居,生存在簡陋的泥屋裏。每天聆聽着母親關於幸福不可能得到的教誨。渴望父愛的她最期待的事情是在每個星期四與生父扎裏勒見面,父愛對瑪利亞姆來説,已經是一個強大而無法抗拒的磁場,只待她前行。終於15歲生日那年她為了父親一個模糊沒有把握的決定,表現出了一個孩子的任性與反叛,不顧母親甚至是以死亡相逼的挽留,離開了泥屋走到了父親面前。終於,她體會了母親的想法,也識別了父親的假象。從瑪麗雅姆遭受的生活鉅變中可以看出,在阿富汗落後的世俗枷鎖下,一個男人選擇了背棄了內心的情感,為了自己的名譽和地位遵循着舊制度的套路生活,相反,一個普通的女人卻表現出了忍受苦難的堅強與偉大,這裏諷刺了傳統習俗的殘酷,在一種病態社會的形態下發掘了人性,歌頌了女人的自立和堅韌形象。 [2] 

燦爛千陽萊拉

小説的另一位女主人翁萊拉,是拉希德另一個妻子。在與前蘇聯的戰爭中,萊拉失去了兩個兄弟。炸彈奪走了她父母的生命。她深愛的男孩也被迫逃離阿富汗。主人公生活裏到處都是失落與絕望。過着簡單美國式生活的美國讀者甚至難以體會。 [3] 
剛開始,兩位妻子相互敵視,漸漸的,兩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越來越親密。她們的友情在拉希德的虐待和國家的無情戰火中留存。動人的情感成為小説的核心。兩個女人苦難深重,某種程度上,她們慶祝塔利班的到來,希望能結束她們的苦難。 [3] 

燦爛千陽娜娜

娜娜是石匠的女兒,母親早逝,在扎裏勒家做僕人的時候與扎裏勒生下私生女瑪麗雅姆,之後娜娜被扎裏勒趕出了府邸,一個人帶着瑪利雅姆居住在山上的小泥屋裏,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娜娜是一個悲劇性人物,整個一生都充滿了苦難、壓抑與矛盾。娜娜説過:“每一片雪花都是人世間某個悲哀的女人嘆出的一口氣。”作者筆下的娜娜經常是神經兮兮、尖酸刻薄的形象,但她也是一個有抗爭意識的女性。 [14] 

燦爛千陽塔裏克

萊拉與塔裏克從小一起長大,可謂青梅竹馬。每當有人欺負萊拉時,塔裏克都會挺身而出。掄起自己的假肢把欺負萊拉的野小子們打跑。在他和萊拉偷嚐禁果後,他堅定地向萊拉求婚,承諾在這個亂世會保護萊拉,給她幸福。十年的分別並沒有淡化兩人之間的感情,這十年來塔裏克歷經千難萬險回到喀布爾尋找萊拉。雖然萊拉迫不得已嫁給了拉希德,塔裏克對她的愛並沒有變。在瑪麗雅姆殺死拉希德之後,萊拉與塔裏克到達穆裏那天就結了婚。 [15] 

燦爛千陽作品鑑賞

燦爛千陽作品主題

男權對女性的壓迫
在《燦爛千陽》裏,兩位女主人公瑪麗雅姆和萊拉,在強大的父權制從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的滲透下一步步迷失了自我,喪失了人格的主體性。
女權運動的創始人西蒙.波娃曾在《第二性——女人》中指出: “婚姻,是傳統社會指派給女性的命運。”她反對妻子作為“滿足男人的性慾並照顧他的家務”的家庭意義。 [5]  在父權制社會中,家庭是造成女性苦難的無底深淵。《燦爛千陽》的女主人公瑪麗雅姆在年僅15 歲時就被父親逼迫嫁給了40多歲的鞋匠拉希德,這使她從父親的陰影中走出來,又掉進了另一個更黑暗的深淵。像大多數的阿富汗家庭那樣,丈夫拉希德是家庭唯一的經濟來源,而妻子瑪麗雅姆則在家裏做家務。“就兩性的活動而言,性的角色決定由女人從事家務和照料孩子,而人類的其他業績、事業和抱負卻是男性的份內事。分配給女性的有限的角色趨向於讓她們停留在生物體驗的水準上。結果是,幾乎所有能夠被描述為真正的人而非動物的活動都保留給了男性”。 [6]  正是因為夫妻雙方這種不同的分工形式,決定了身為男性的拉希德作為家長的地位,而瑪麗雅姆只是他的附屬物,他可以無償佔有她的家務勞動和身體,把她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作為性慾和生育的工具。 [7] 
女性在阿富汗最基本的人權都無法獲得,她們處於男權話語和父系制度的壓迫之下,出門必須裹上沉重的布卡,蒙上面紗,只露出驚恐的雙眼。瑪麗雅姆是一個“哈拉米”,私生女。在阿富汗落後強權的伊斯蘭世界裏,從她出生開始,就註定她這一生都將揹負這個恥辱的標誌,不能像別人一樣正常地生活。所以她揹負的苦難比普通女性更沉重更心酸。 [8] 
從某種程度上講,萊拉的童年比瑪麗雅姆快樂多了,她有一羣玩伴,有相對温馨的家,還有愛人的呵護。但戰爭使曾經美麗的街道遍佈廢墟,使和諧的生活陷入黑暗,萊拉的愛人和父母也在轟炸中離開了她,剩她一個人孤零零地活在喀布爾,為了保住和塔裏克的孩子,不得不下嫁給拉希德。從此,命運把瑪麗雅姆和萊拉緊緊地綁在了一起。在世俗落後的阿富汗,男人通常是家裏的唯一經濟支柱,女人除了生孩子就是做家務,由於性別角色的規範和社會分工的不同,女性在男性眼裏就是沒有血肉的機器和工具。所以在瑪麗雅姆不幸流產七次,喪失生育功能後,拉希德逐漸將她視為“廢物”。至此,瑪麗雅姆徹底淪為丈夫的附屬物和私人財產,她的自我和作為人的本性遭到驅逐、擠壓甚至粗暴地踐踏,一步步走向萎縮和乾癟,最後只剩下一具形容枯槁的幹軀。 [8] 
希望
“這個見鬼的國家沒有一個法院會為我所做的事情判我的罪。”這句話赤裸裸地揭示了阿富汗的強權父系制度對阿富汗女性身心的嚴重摧殘。瑪麗雅姆的母親娜娜曾經説過:每一片雪花都是人世間某個悲哀的女人嘆出的一口氣。雪花讓人想起像我們這樣的女人要承受多少苦難,我們多麼安靜地忍受一切降臨在我們身上的災難。在過去的日子裏,曾多少個這樣陰鬱的冬天,瑪麗雅姆看着紛飛的雪花想起母親的這句話,她的苦難如此巨大,幾乎要淹沒了她。而現在,這一切的不堪回首都將隨着她生命的終結而結束,她看到的只有希望,只有陽光,只有永不隕落的燦爛千陽。
萊拉重獲自由和幸福,完成了自我認知和自我救贖,和塔裏克、孩子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是個圓滿的結局,正如瑪麗雅姆希望看到的一樣。千千萬萬的阿富汗婦女蒙在面紗後的面孔是笑着還是哭着,沒人知道,但她們唯一呈現給這個世界的雙眼卻充滿着希望。雖然女性解放的道路相當漫長而曲折,但經過她們的不懈努力,最後實現男女平等,共同撐起阿富汗的純淨天空也是指日可待的。讀者可以看到,在瑪麗雅姆和萊拉身上,這樣的希望已經初見曙光。 [9] 
愛的主題
《燦爛千陽》跨越了幾代人。愛連接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最終也拯救了愛。娜娜對瑪麗雅姆的母愛,扎裏勒對瑪麗雅姆的父愛,萊拉與塔裏克之間浪漫的愛以及瑪麗雅姆與萊拉之間超越親情的姐妹情誼或者説母女情誼之愛貫穿始終。愛讓人們看到希望。娜娜用她獨特的方式展示了母性的偉大以及對瑪麗雅姆的愛。扎裏勒生前的悔恨也充分表達了他對瑪麗雅姆的愛,這份愛包含着內疚,包含着自責。最終一切都指向愛。瑪麗雅姆與萊拉之間的愛也是最深沉的,瑪麗雅姆用自己的犧牲為萊拉換取了幸福的生活。塔裏克與萊拉之愛給人以希望。兩人的愛真正體現了兩性的平等與和諧。 [15] 

燦爛千陽藝術特色

意象
在朱光潛先生所翻譯的黑格爾《美學》第二卷中記載了古波斯教(即拜火教)對於“意義”與“形象”的看法:“古波斯教不把神與光區分來開,把自然界的光,即發光的太陽、星辰和火,看作是神本身;每一種真、善、愛、正義和温和的表現,以及每一個有生命的,做好事的保護人和施福於人的事物都被沙拉斯屈羅(古波斯教的創始人)看作光和神本身。”⑨這也解釋了為何作者會將“太陽”和“女性”二者關聯起來——《燦爛千陽》一書中“太陽”的意象所象徵的正是書中所寫阿富汗女性身上“真、善、愛、正義和温和”的品質。 [16] 
胡塞尼刻畫的芸芸眾生雖然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然而由於他們都有自己獨立的意識,對應着自己的小世界。這些多元的小世界,一旦進入同一個事件,眾多的意識尤其是迥異的意識便會對峙,甚至發生激烈的衝突。通過共時,不同的主體會發生對峙,如拉希德與兩位女主人公的對峙,瑪麗雅姆和萊拉在萊拉投靠拉希德之後的對峙,法麗芭與哈基姆的對峙等等。 這些對峙反映的是阿富汗政治時局的混亂。同一主體不同的自我意識在共時作用下也會產生對峙,娜娜對扎裏勒又恨又愛,扎裏勒對娜娜母女又愧疚又嫌棄,瑪麗雅姆在童年糾結於自己的身份,婚後又因母親自殺的負罪感而忍氣吞聲,失手殺死暴戾的丈夫卻又覺得自己奪走了兒子的父親而心存愧疚;萊拉被迫下嫁拉希德,她恨丈夫卻又生下了他的兒子察爾邁依。除了主體意識的對峙,共時原則也會導致令人瞠目的情節劇變。瑪麗雅姆來到扎裏勒家之際,便是娜娜自殺之時;萊拉被拉希德痛毆之際,便是瑪麗雅姆殺夫之時。通過共時,眾多的矛盾和衝突聚攏,使作品形成強有力的緊張氣氛,亦是作品強烈感染力的來源。 [17] 

燦爛千陽作品影響

該書上市僅一週銷量就突破100萬冊。 [12]  該書已翻譯成56種語言,遠銷130個國家,銷量超過1700萬冊。2021年,One Community拿下了該小説改編權,將被改編為限定劇,胡賽尼也將參與改編。 [13] 

燦爛千陽作品評價

燦爛千陽英文版封面 燦爛千陽英文版封面
不管書評怎麼寫,《燦爛千陽》肯定會大為暢銷。但或許你有興趣聽聽在下的意見。它是否和《追風箏的人》一樣好,答案是不是,它更好。《燦爛千陽》是通俗小説的精品,是一部有關勇敢、榮譽與寬容的書。——《華盛頓郵報》 [10] 
胡塞尼憑藉其處女座《追風箏的人》一舉成名,雖然他的第二本小説讓其忠實讀者苦苦等候,但《燦爛千陽》的確沒有令他們失望。胡塞尼在小説中展現出了更為精湛的敍事才能,講述了一個為了留住希望與快樂而做出必要犧牲,用愛的力量戰勝恐懼的故事。——《紐約每日新聞》 [10] 
阿富汗三十年曆史的揪心記錄,一部關於家庭、友誼、信念和自我救贖的動人故事。關於不可寬恕的時代,不可能的友誼以及不可毀滅的愛。——《出版商週刊》 [10] 
作者胡賽尼由此證明,在以暢銷書嶄露文壇之後, 他有能力再完成一部成功的作品。 ……胡賽尼熟練地勾勒出了其故土在20世紀後期的歷史。與此同時, 他還描繪了微妙的,非常具有説服力的雙重肖像。他的寫作簡單,樸實無華,但是他的故事卻動人心絃。高度推薦。——《圖書館雜誌》 [10] 
在以暢銷書開場之後,胡賽尼繼續回顧20世紀後期阿富汗的風貌。這一次,是通過兩位女性的眼睛。……胡賽尼的第二本鴻篇鉅製具有不可思議的悲劇風格,是對阿富汗的苦難與力量悲傷而又優美的告白。喜愛《追風箏的人》的讀者們,一定不會錯過這一令人難忘的續作。——《書目報》 [10] 
繼超級暢銷的《追風箏的人》之後,卡勒德·胡賽尼在新作《燦爛千陽》中通過兩位女性的視角精心講述了一個關於他祖國的故事……國度的興衰對於略知國際新聞的讀者來説並不陌生。但是通過小説的渲染,這一切以全新的方式震撼着我們。它迫使我們思考:如果註定要面對慘淡的人生,我們將何去何從?——《明尼阿波利斯星壇報》 [10] 
卡勒德·胡賽尼完成了一件極其艱難的工作:《燦爛千陽》的力度和深度都超越了處女作《追風箏的人》……通常,第二部作品相較於前作都會顯得蒼白無力,但這部備受矚目的作品成功地把讀者帶進了那個殘酷、絕望、苦難和貧困的世界,同時又以希望、救贖和愛來撫平痛苦。——《夏洛特觀察家報》 [10] 
個人在困境中掙扎的旅程,家庭裏那些似乎無窮無盡的秘密。胡賽尼的兩本小説以及小説中的各個角色都以不同的方式在追問以上的問題,而答案也不盡相同。在阿富汗,在美國,我們每個人也都面臨着同樣的問題。在這本略顯散亂卻更為睿智的小説中,胡賽尼延續着他那富有同情的敍述方式,以及簡練、引人動情的語言特色。——《聖路易斯郵訊報》  [10] 
胡塞尼對於日常生活本質的洞察及對人類情感細緻入微的刻畫增添了小説的生動性與曲折性《燦爛千陽》不愧是繼胡塞尼《追風箏的人》後的又一佳作。——《洛杉磯時報》 [10] 

燦爛千陽作者簡介

卡勒德·胡賽尼
卡勒德·胡賽尼(4張)
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於阿富汗喀布爾市,後隨父親遷往美國。胡賽尼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醫學系,現居加州。“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眾面孔的塵灰,將背後靈魂的悸動展示給世人。”著有小説《追風箏的人》(The Kite Runner,2003)、《燦爛千陽》(A Thousand Splendid Suns,2007)、《羣山回唱》(And the Mountains Echoed,2013)。作品全球銷量超過4000萬冊。2006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國際影響力,胡賽尼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並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 [11] 
參考資料
  • 1.    《燦爛千陽》內容簡介  .四川新聞網[引用日期2015-02-06]
  • 2.    壽靜心.女性文學的革命——中國當代女性主義文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 3.    《燦爛千陽》:阿富汗忍耐史  .廣州日報[引用日期2015-02-05]
  • 4.    繼《追風箏的人》之後胡賽尼新書再講愛之力量  .新浪讀書.2007-09-17[引用日期2019-03-06]
  • 5.    西蒙·波娃.第二性——女人: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年:52
  • 6.    凱特·米利特.性的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12
  • 7.    壽靜心.中國女性文學革命——中國當代女性主義文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11
  • 8.    楊彥清: 《對胡賽尼的〈燦爛千陽〉的女性主義解讀》, 《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011 年第7 期。
  • 9.    向燕,《芒種》文本研究,2012年第06期
  • 10.    卡勒德·胡塞尼.燦爛千陽:世紀出版集團,2007
  • 11.    卡勒德·胡賽尼介紹  .新浪[引用日期2015-02-04]
  • 12.    葉新著.美國書業觀潮:中央編譯出版社,2019.05:第174頁
  • 13.    高分小説《燦爛千陽》拍劇 原著銷量超1700萬本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23-08-12]
  • 14.    王瓊. 《燦爛千陽》中女性人物的命運分析[J]. 林區教學, 2018, (8):41-42.
  • 15.    於長青. 一千個太陽下愛的光芒 ——《燦爛千陽》愛的主題探究[J]. 大眾文藝, 2020, (19):11-13.
  • 16.    盧思宇. 故國的太陽 ——胡塞尼《燦爛千陽》核心意象探析[J]. 名作欣賞, 2019, (17):156-158.
  • 17.    吳龍桓. 小説《燦爛千陽》中的復調書寫[J]. 外國語文研究, 2019, (2):41-4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