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營養監測

鎖定
營養監測是公共營養工作(見“公共營養”條)的主要組成部分。它與傳統概念中的營養調查不同之處在於:①以生活在社會中的人羣、特別是需要重點保護的人羣為對象,進行社會因素分析並探討可能採取的社會性措施。②將營養狀況信息向營養政策上反饋。分析營養狀況與影響因素的關係後,直接研究制訂或修訂營養有關的政策和具體宏觀措施,而不是僅將營養狀況信息傳給其他方面。③以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作為研究對象,全面分析掌握全局和常年的動態。在工作深度上,向微觀方面深入的程度必須有一定的宏觀分析為基礎。在傳統的營養調查工作中,用稱量法進行的膳食調查和實驗室中進行的營養水平生化測定雖然是主要的內容,但在營養監測中並非必須進行。營養監測工作首先必須全面掌握常年動態變化,有餘力時再進行眼結膜變化、血清維生素A含量、血紅蛋白等各項檢查和測定,作為補充項目。④應比傳統營養調查增加一個重要方面,即與營養有關的社會經濟與農業畜牧業等方面的分析指標。⑤具體進行方法上不強調每一數據均必須親自測定,而提倡儘量蒐集利用現成資料,如新生兒體重等。
中文名
營養監測
外文名
nutritional surveillance

營養監測調查指標

世界衞生組織營養監測專題討論會上推薦的指標為:新生兒體重、各年齡體重、不同身高組的體重、學齡前體重、各年齡組死亡率、母乳餵養、人工哺養、特殊營養缺乏病的新病例。36~、48~個月、6~和8~歲。由於超過10歲的兒童青春期前後迅速生長期出現早晚不同,故不宜對比。
在分析評價上述各指標時,新生兒體重一項,由於難於確定單一的界限值,故可分為四個組(即<2000、2000~、2500~、>3000g)對比各組所佔%。
各年齡組體重、不同身高組體重和學齡前體重是比較敏感的指標,可和參考值對比,分析相當於參考值80%人數的%,或低於下限、高於上限人數的%。一般均值的80%相當於均值-2SD,可作為下限;超過2SD(一般相當於均值的120%)可作為上限。
各年齡組身高雖不敏感,既便營養條件惡劣時也不下降,但在判定發育速度上能反映長期影響或慢性影響。一般相當於參考值90%相當於均值-2SD。
社會經濟和農業資料分析指標 世界衞生組織曾推薦一些指標,可適用於資本主義國家的情況分析,如:降雨情況、食用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與收成、農户食品貯存量、作物和牧草的蟲害鼠害、作物病害、牲畜疾病、家畜數量種類、牲畜繁殖率、每條漁船捕獲量、家庭食品儲備量、滿足營養需要的食品價格及其與經濟收入對比和滿足營養需要的食品價格或大宗食品價格與最低工資之比等。但由於社會因素的差別,我國應自己另行選擇適用的社會經濟與農業資料指標。 [1] 

營養監測條件指標

評價社會營養條件指標可供參考的有如下幾種:
條件指標圖 條件指標圖
上述幾項指標中,以恩格爾指數應用較廣泛,有的國家規定30 %為貧困線。收入彈性可反映改善營養經濟條件的改善速度。美國約為0.1~0.4,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有的達到0.7~0.9。
人均收入增長率雖包括了非食品的開支,是個不定數,但也可相對説明富裕貧困程度,其中飲食開支的增長一般總是隨總收入增長而變化。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編;劉毓谷 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四 營養與食品衞生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第54-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