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燙髮

鎖定
燙髮是一種美髮方法,分為物理燙髮和化學燙髮,用的最多的是化學燙髮。燙髮能使頭髮更豐富(有捲曲的效果);改變頭髮的形狀、走向(卷度不是很大的效果)。
燙髮的基本過程分為兩步,第一步是通過化學反應將頭髮中的硫化鍵和氫鍵打破;第二步是發芯結構重組並使之穩定。 [1] 
中文名
燙髮
外文名
wave hair
目    的
使頭髮蓬鬆捲曲

燙髮發展歷史

在日常生活中,頭髮被視為裝飾物。有史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頭髮捲曲的方法。而燙髮和燙髮工具的發展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可以説是燙髮工具的推動了燙髮的發展。
到了20世紀90年代,韓國發明瞭陶瓷燙,然後傳到日本,在由日本傳到台灣,最後傳到中國大陸,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陶瓷燙一直流行到21世紀初期。

燙髮原理

頭髮大部分是由不溶性角蛋白組成,角蛋白佔85%以上。角蛋白是由氨基酸相互縮合成多肽鏈,再由多肽鏈之間通過過二硫鍵(—S—S—)交聯而成,它使頭髮有牢固的結構。大約在1930年,洛克菲勒(Rockefelle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過硫基可被硫化物或含巰基(—SH)的分子在微鹼性溶液中打斷。該發現為流行的“冷燙”(也稱“化學燙”)提供了方法。
在冷燙時,先把頭髮用含有巰基乙酸根離子(HSCH2COO-)溶液浸濕,由於它的還原性,可把頭髮中的二硫基打斷成兩個巰基:
2HSCH2COO-(aq)+ —S—S—(頭髮)(SCH2COO-2(aq)+2HS-(頭髮)
失去交聯作用的頭髮變得非常柔軟。利用捲髮工具把頭髮捲曲起來,在機械外力作用下,誘發的多肽鏈與多肽鏈之間發生了移位。這時加入“固定液”,把已經彎曲的頭髮固定下來。所謂的“固定液”實際上是一種具有氧化性的溶液,如過氧化氫、溴酸鉀、過硫酸鉀的溶液,它的作用是使頭髮形成新的二硫鍵:
2HS-(頭髮)+ H2O2(aq)→ —S—S—(頭髮)+ 2H2O(l)
由於頭髮多肽鏈之間又重新形成了許多二硫基的交聯,因此它又恢復了原來的剛韌性,並形成持久的捲曲髮型。一般人頭髮內約有20%二硫鍵被劈開,在定型過程中,約有90%被破壞的二硫鍵又重新形成。 [2] 

燙髮影響因素

  1. pH:由於硫醇鹽離子R-S-是活性陰離子,巰基乙酸鹽以這種形式電離的pKa值約為10.2,所以pH對巰基乙酸鹽的還原速度有很大的影響。
  2. 温度:大部分燙髮是在室温下進行的,一般熱燙髮是在髮廊中進行,可用電熱或熱空氣供給熱量。處理前將製劑混合也會產生放熱的化學反應。隨着温度升高,擴散速度加快,使反應速度增加。
  3. 滲透速度: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潤濕劑的存在,被處理頭髮的性質(各種人頭髮差別),部位(發尖或髮根),頭髮預處理(如清洗或氧化),燙髮温度,燙髮液的組成和pH等。燙髮前頭髮的狀態和歷史對其滲透性影響很大。燙髮前用洗滌劑清除表面油脂,有利於提高滲透的速度。 [2] 

燙髮燙髮的危害

頭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與其他蛋白質相比,毛髮蛋白質的性質比較不活潑。但毛髮對沸水、酸、鹼、氧化劑與還原劑比較敏感。在燙髮和染髮的過程中要使用一些氧化劑和還原劑,它們都是一些酸性或鹼性的化學制劑。在此過程中頭髮還可能長時間接觸水蒸氣。
因此,在燙髮和染髮的過程中,上述因素都會損傷頭髮。頭髮的表面覆蓋着毛小皮。正常毛小皮猶如魚鱗(或疊瓦),平行有序地覆蓋在毛幹表面,保護毛髮的完整性。任何外界的刺激,首先導致毛小皮損傷。正常頭髮毛小皮形態完整,與毛幹貼合緊密,毛小皮的遊離緣光滑,似魚鱗狀。燙、染後的頭髮,毛小皮翹起,有脱黏附現象,部分毛小皮邊緣微卷,或呈鋸齒狀。 [3] 

燙髮燙髮後保養

燙髮或染髮後儘快使用正規的護髮素處理。可以使毛小皮的損傷得到較快的修護;堅持較長時間地使用護髮素,可保持毛小皮與毛乾的貼合狀態,使其貼合狀態接近於燙染前從而有效地保護頭髮,使其免受外界的侵蝕;單用洗髮香波,對毛小皮的損傷無修護作用。
因此,燙髮或染髮後應及早並較長時期地使用正規的護髮產品,以最大程度減少外界刺激對頭髮造成的損害。 [3] 

燙髮注意事項

1.消費者應該選擇正規渠道購買
消費者在選購燙髮劑產品時,應儘量選擇正規渠道購買。正規企業在原料採購、質量控制和出廠檢驗等方面做得比較完善,而非正規渠道,很可能存在供貨商資質審查不嚴格,產品質量把控不過關,甚至銷售假冒產品的情況。
2.降低燙髮頻率
燙髮前,皮膚容易過敏者必須進行敏感測試,其主要成分——巰基乙酸、溴酸鈉和硼酸等,有研究顯示,巰基乙酸在一定的濃度下有生殖毒性,其他兩個成分對皮膚都有刺激性。故,燙髮頻率不宜太高,至少應間隔3個月;燙髮後須立即將沾在頭髮、頭皮和麪部的燙髮劑清洗乾淨;懷孕期或者哺乳期的女性嚴禁燙髮,燙髮劑不僅可能會對母體本身造成傷害,還有可能會對胎兒造成不可逆的危害;對燙髮後的髮梢進行相應的護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