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燕雀處堂

鎖定
燕雀處堂(拼音:yàn què chǔ tá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呂不韋及門客《呂氏春秋·諭大》。 [1-2] 
燕雀處堂(處:居住;堂:堂屋)指燕雀住在堂上,比喻處境危險而不知,自以為安全而放鬆警惕。主謂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5] 
中文名
燕雀處堂
拼    音
yàn què chǔ táng
出    處
《孔叢子·論勢》
注音字母
ㄧㄢˋ ㄑㄩㄝˋ ㄔㄨˇ ㄊㄤˊ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燕雀處堂成語出處

戰國·呂不韋及門客《呂氏春秋·諭大》:“燕雀爭善處於一屋之下,子母相哺也,姁姁焉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決,則火上焚棟,燕雀顏色不變,是何也?乃不知禍之將及己也。” [1]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燕雀處堂”。 [1]  [2] 

燕雀處堂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秦國大舉攻伐趙國,趙國處在危機之中。魏國是趙國的近鄰,但魏國的大夫們卻並不加緊戒備,反而認為形勢對他們有利。
魏國的國相子順責問他們為什麼這樣認為,他們説:“如果秦國打敗了趙國,我們就同秦國表示和好;如果秦國被趙國打敗,我們就乘秦國危急之時出兵襲擊,就可以輕而易舉取得大勝。”子順不同意這種看法,搖着頭笑道:“不見得,秦國從秦孝公登上王位以來,從沒有打過敗仗,他們的將軍都是富有作戰經驗的優秀人才。此次攻打趙國,一定有必勝的把握,你們必定無機可乘!”
大夫們又説:“就算趙國必定會被打敗,那對我們魏國又有什麼損失呢?鄰國倒黴,強盛不起來,不是正好對我國有利嗎?”子順反駁説:“強秦是侵略成性的貪暴之國,它滅亡了趙國後,決不會就此滿足,必定要繼續東進,那時我們魏國就要遭殃了。”
為了教育這些糊塗的大夫們,子順講了一個故事:燕雀長期居住在堂屋的屋檐下,快樂逍遙,並且認為住在人家的屋檐上是最太平、最可靠的。不料有一天,人家灶上的煙肉壞了。火焰一直往上躥,一會兒就燒着了屋樑,一場火災已無法避免,但燕雀們卻臉不變色,依然無憂無慮,一點兒也沒意識到大禍就要臨頭了。子順講完,嚴肅地對那些大夫們説:“你們沒想到吧?趙國如果被攻破,大禍即將降臨到我們頭上,難道諸位願意像無知的燕雀一樣嗎?” [3] 

燕雀處堂成語寓意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生在世,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些,想事情多想想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這樣才能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不能因為眼前一片光明,就忘乎所以,以為萬事大吉,要知道人生多變,變幻莫測。等待着的未來會讓缺乏遠見的人目瞪口呆,因此,人們應該把眼光放得再遠一點,一個想要成功的人,必須是一個具有遠見的人。 [4] 

燕雀處堂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燕雀處堂”指燕雀住在堂上,比喻處境危險而不知,自以為安全而放鬆警惕。主謂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5] 
  • 運用示例
漢·孔鮒《孔叢子·論勢》:“燕雀處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 [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一一三回:“人其朝,不聞直言;經其野,民有菜色,所謂‘燕雀處堂,不知大廈之將焚’者也。” [1] 
清·天花才子《快心編三集》七回:“心裏雖這般着想,然而世上愚迷之人,利令智昏,大都燕雀處堂,圖一日,過一日,再不能預先算計。” [1] 
清·梁啓超《新中國未來記》第四回:“瓜分之慘酷,言之者多,而真憂之者少,人情蔽於所不見,燕雀處堂,自以為樂也。” [1] 
參考資料
  • 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1754
  • 2.    閆秀文編著,中華成語探源 白金典藏版,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4.12:365
  • 3.    李正栓編譯. 中國成語典故英譯 漢英對照[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5.11:135
  • 4.    文心,李廣主編. 邯鄲成語典故 故事大全集[M]. 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8.06:957-958
  • 5.    燕雀處堂的解釋|燕雀處堂的意思|漢典“燕雀處堂”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