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燕都華夏鳥

鎖定
燕都華夏鳥為朝陽地區最早被發現的中生代鳥類之一。九十年代初期,世界上從早白堊世那個地層發現的鳥的化石,總的數量加起來不過七八塊,其中沒有一塊是完整的,而燕都華夏鳥是當時保存最完整的一塊化石.
中文學名
燕都華夏鳥
拉丁學名
Cathayornis yandica
生存年代
白堊紀早期
保護級別
遼寧省一級

燕都華夏鳥基本信息

燕都華夏鳥化石 燕都華夏鳥化石
【地層層序】:早白堊世九佛堂組
【化石產地】:中國遼寧省朝陽市波羅赤 [1] 
【保存狀態】:完整個體,趾骨不全
[2] 

燕都華夏鳥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鳥綱(Aves
亞綱:反鳥亞綱Enantiornithes
目:華夏鳥目Cathayornithiformes
科:華夏鳥科(Cathayornithidae
屬:華夏鳥Cathayornis
模式種:燕都華夏鳥(C.yandica [3] 

燕都華夏鳥學名由來

1990年,周忠和等人發現該化石,並於1992年正式將其命名為“燕都華夏鳥”。屬名“華夏”取自中國的名稱,種名“燕都”為朝陽古代的稱謂。

燕都華夏鳥個體特徵

燕都華夏鳥復原圖 燕都華夏鳥復原圖
燕都華夏鳥個體較小,頭部骨骼很少癒合,頭顱較大,吻較長而低,具牙齒——説明其還保留了一些獸類的特徵。胸骨龍骨突低,但與烏喙骨關聯的面寬闊,肱骨近端已有小的氣窩,掌骨近端癒合,並有腕骨滑車,指爪僅有兩個且不發育,趾爪也不太鈎曲。 [1] 

燕都華夏鳥相關研究

燕都華夏鳥為朝陽地區最早被發現的中生代鳥類之一。九十年代初期,世界上從早白堊世那個地層發現的鳥的化石,總的數量加起來不過七八塊,其中沒有一塊是完整的,而燕都華夏鳥是當時保存最完整的一塊化石,從此缺環上的空白有了一個完整而清晰的身影。燕都華夏鳥屬反鳥類型。反鳥是中生代分佈極廣、數量很大的一類鳥。最初,古生物學家是根據晚白堊世的一些鳥類化石建立了這樣一個類羣,燕都華夏鳥的發現就把整個反鳥類的分佈向前延伸到了早白堊世,由此可以推斷,反鳥類已經從早白堊世出現了很大的分化,一直髮展到了晚白堊世。並且這個類羣因為比較特化,所以在白堊世末期的時候和恐龍一起滅絕了。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