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燒傷內毒素血癥

鎖定
內毒素是革蘭陰性菌胞壁上的特有結構,主要化學成分為脂多糖中的類脂A,為外源性致熱原,細胞破壞時內毒素釋放入血,引起內毒素血癥狀。除創面病原菌外,燒傷後內毒素血癥還可以來源於腸道的常駐菌羣。
中醫病名
燒傷內毒素血癥
常見症狀
死性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

目錄

燒傷內毒素血癥臨牀表現

內毒素血癥可以出現在多系統的多種疾病中,通常導致致死性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病死率極高。
1.發熱反應:內毒素直接作用於下丘腦體温調節中樞,或作用於白細胞使之釋放內原性致熱原;
2.促使血管活性物質如緩激肽、組胺、5-羥色胺、血管緊張素等釋放,使血壓下降,導致微循環障礙;
3.引起白細胞計數和血小板減少,激活凝血、纖溶系統,產生出血傾向;瀰漫性血管內凝血;
4.經C3旁路或經典途徑激活補體;
5.直接或間接損害肝臟,引起糖代謝紊亂及酶學、蛋白代謝的改變;
6.激活白三烯、前列腺素、巨噬細胞、單核細胞及內皮細胞活性。

燒傷內毒素血癥治療

1.選擇性腸道脱污染。
2.特異性抗內毒素製劑。
(1)抑制類脂A生物合成。
(2)抗內毒素抗體和疫苗製劑。
(3)殺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4)重建高密度脂蛋白。
(5)LPS拮抗劑。
(6)抗CD14抗體。
(7)LPS信號轉導抑制劑。
(8)LF-33。
(9)抗內毒素單鏈抗體。
3.其他
(1)膽鹽(膽汁酸鹽)
(2)牛磺酸(taurine)
(3)甘氨酸
(4)Y-39041
(5)次黃(嘌呤核)苷
(6)穿心蓮
(7)四倍體菘藍毛狀根
(8)厭氧靈、錦紅片、黃芩甙、絞股藍總皂苷、黃連解毒湯、熱毒清、青蒿提取物、解毒固本沖劑等。
4.祖國傳統醫學對內毒素血癥的治療
大承氣湯有直接滅活內毒素、抗腸道G-桿菌,防止腸道內毒素及細菌移位,促進腸道內毒素排出體外,增強血漿及膽汁滅活內毒素的能力,減輕腸、肝、肺、腎等的病理改變,降低細胞因子、內皮素-1水平及脂質過氧化作用等,從而保護腸屏障,減輕全身炎症反應,促進機體恢復。上述作用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通裏攻下、盪滌腸胃、使腸道細菌和內毒素等排出體外,減少內毒素吸收,降低循環內毒素誘發腸道內毒素等移位及由此而引起的繼發反應,影響了MOF的原動力,這些是通裏攻下法的最大優勢及其獲效的關鍵環節,為其他諸法所不及。其他方法還包括瀉熱湯,瘀通腑合劑,熱解毒、活血化瘀中藥複方,神農33號注射液,熱毒清注射液,丹蔘注射液,中藥大黃、烏梅煎液灌腸等。
綜上所述,以大承氣湯及其製劑為代表的通裏攻下法有保護腸屏障,促進內毒素及細菌等從大便中排出體外,防止腸道內毒素及細菌移位,減輕內毒素、細胞因子及其他炎症介質與胃腸肽類激素(如ET-1)所致損傷,對體內、體外實驗以及多種病理模型與患者均有有效防治作用,是防治腸源性內毒素血癥使用頻率最高的治法和方劑,或加用清熱解毒或活血化瘀中藥。從腸源性內毒素血癥的發病機制與實驗及臨牀研究結果來看,通裏攻下法是首選治法,這也符合西藥發揮殺菌作用與中藥清熱活血,消除細菌內毒素作用“菌毒並治”的中西醫結合理論,有廣闊的發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