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燈塔水母

(花裸螅目海洋水母科燈塔水母屬刺胞動物)

鎖定
燈塔水母(拉丁學名:Turritopsis nutricula)是花裸螅目海洋水母科燈塔水母屬刺胞物。 [2]  燈塔水母有兩種形態,分別為水螅體和水母體。水螅體羣體匍匐或豎立,螅枝分枝不規則,從螅莖基部至遠端隨着螅莖直徑增大而增多,小羣體螅莖單管型,大羣體媳莖多管型。水母體傘呈鐘形,傘高3~8毫米,寬2.5~7.5毫米,膠質;垂管寬大,橫切面呈“十”字形,紅色,約佔內傘腔深度的2/3;傘緣有80~120條觸手,從緊密排列的觸手基球伸出。 [1] 
燈塔水母原產於加勒比海後逐漸擴散,分佈在渤海、黃海、蘇南浙江、台灣海峽、南海北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世界各地海洋中 [1]  [6]  燈塔水母為環熱帶種,在中國出現季節為3~11月。 [1]  燈塔水母以浮游生物、小型甲殼類、多毛類甚至小型魚類為食, [13]  在20℃的水温中達到性成熟階段需要25至30天。 [5]  燈塔水母繁殖期為7~8月,雌雄異體,雌體卵生,水母體能反轉發育形成水螅體。 [1] 
燈塔水母可以在性成熟後回到水螅體,因此在基礎生物學、衰老和生物醫學研究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8]  燈塔水母是一種有毒的生物,混在蝦皮蝦醬中被人誤食後,會引起中毒。 [13] 
中文名
燈塔水母
拉丁學名
Turritopsis nutricula [1] 
動物界 [2] 
刺胞動物門 [2] 
水螅蟲綱 [2] 
花裸螅目 [3-4] 
海洋水母科 [3-4] 
燈塔水母屬 [1]  [3] 
燈塔水母 [1] 
亞    種
[3] 
分佈區域
渤海、黃海、蘇南浙江、台灣海峽、南海北部、大西洋等世界各地海洋中 [1] 
命名者及年代
McCrady,1857年 [1] 

燈塔水母物種學史

燈塔水母分類史

在過去,燈塔水母屬(Turritopsis)的多個物種都被歸因於燈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然而2006年的一個研究,將它們區分屬於不同的物種。如地中海的燈塔水母屬(Turritopsis)物種歸因於多赫燈塔水母(Turritopsis dohrnii),而燈塔水母屬(Turritopsis)物種歸因於Turritopsis rubra。日本燈塔水母屬(Turritopsis)的情況更為複雜,所有樣本種羣都與燈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明顯不同。 [15] 
日本海域的燈塔水母具有大、小兩種形態,基因序列研究表明其分別屬於3個不同的分支:大型的燈塔水母屬於太平洋燈塔水母(Turitopsis pacifica Maas,1909年),與新西蘭的紅色燈塔水母(Turritopsis rubra Farquhar,1895年)可能是同一物種;小型燈塔水母分別歸屬於地中海的多赫燈塔水母(Turritopsis dohrnii) 分支和一個未知物種分支,而與大西洋西部的燈塔水母親緣關係較遠。 [1] 

燈塔水母發現與命名

燈塔水母因整體形狀如同燈塔而得名, [13]  其拉丁學名Turritopsis nutricula由McCrady於1857年所命。 [1] 

燈塔水母形態特徵

燈塔水母有兩種形態,分別為水螅體和水母體。 [1] 

燈塔水母水螅體

燈塔水母(水螅體) 燈塔水母(水螅體) [10]
水螅體羣體匍匐或豎立,螅枝分枝不規則,從螅莖基部至遠端隨着螅莖直徑增大而增多,小羣體螅莖單管型,大羣體媳莖多管型;螅枝貼生於螅莖,但螅枝遠端不貼生;螅莖和螅枝有雙層堅硬的圍鞘覆蓋着,常附着碎屑和海藻,在螅體基部無環紋末端;螅枝末端裸露,延長紡錘形,有12~28條絲狀觸手分散在螅體遠端3/4處,近端觸手比遠端觸手更短;垂唇延長錐狀;水母芽從螅體下的短螅莖產生,呈梨形,被包在圍鞘內;刺絲囊有短柄端寬刺絲囊,旋刺短柄刺絲囊(稀少),無柄卷絲刺絲囊。 [1] 

燈塔水母水母體

燈塔水母(水母體) 燈塔水母(水母體) [11]
水母體傘呈鐘形,傘高3~8毫米,寬2.5~7.5毫米,膠質;垂管寬大,橫切面呈“十”字形,紅色,約佔內傘腔深度的2/3,無胃柄,在垂管上部有4個主輻位大的液泡內胚層細胞塊;在接近垂管上部的4條輻管外部不覆蓋液泡內胚層細胞塊;口有4個向上捲曲的口唇,唇緣具有1列無柄球狀刺絲囊束;生殖腺發達,位於垂管間輻位,呈橘黃色,成熟雌性個體有正在發育的胚胎和浮浪幼體;傘緣有80~120條觸手,從緊密排列的觸手基球伸出,觸手基球內側具有紅褐色或黃褐色的向軸位眼點;觸手具有短柄端寬刺絲囊和無柄卷絲刺絲囊,垂管有短柄端寬刺絲囊。 [1] 

燈塔水母分佈範圍

燈塔水母原產於加勒比海後逐漸擴散,分佈在渤海、黃海、蘇南浙江、台灣海峽、南海北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世界各地海洋中 [1]  [6] 

燈塔水母生活習性

燈塔水母為環熱帶種,在中國出現季節為3~11月。 [1]  燈塔水母以浮游生物、小型甲殼類、多毛類甚至小型魚類為食。 [13]  由於食物的機械刺激和化學刺激,水母伸長觸手並放出刺絲囊以纏繞、麻痹、毒殺捕獲物,再將食物送入口中。 [18] 

燈塔水母生長繁殖

燈塔水母生長特性

燈塔水母在20℃的水温中達到性成熟階段需要25至30天。 [5]  燈塔水母在再生過程中,首先,其膠質傘會發生一次外翻,水母的中膠層和觸角會逐漸被機體消化吸收;之後,外翻的水母會把傘的底部黏附到水底,同時會分泌出一個圍鞘將自己包裹起來。如果水温和營養適宜,兩天之後,新生水母的水螅型就能明顯用肉眼區分了。而這株水螅會產生新的浮浪幼蟲,浮浪幼蟲在水中繼續發育,就會成為新的燈塔水母。 [14] 

燈塔水母繁殖方式

燈塔水母繁殖期為7~8月,雌雄異體,雌體卵生 [1]  燈塔水母在其水母體的任何階段都有能力變回水螅體,是第一個已知的可以由性成熟恢復到幼年階段的後生動物。實驗表明,只有在傘形表皮和部分胃血管系統存在分化細胞時,燈塔水母水母體才會轉化為水螅體。 [16] 
一般的水母正常的生命週期從受精卵開始,漸漸地長成體表遍佈纖毛的模樣,如同毛茸茸的幼蟲,人們稱之為“浮浪幼蟲”;其次幼蟲會蜕變成水螅型;水螅型進化成水母型後,便會產出卵子和精子,最後走向死亡。但燈塔水母在這一生命週期中不會像其他的水母一樣最後走向死亡,而是跳過最後的死亡階段重新回到水螅體,從水螅體進行無性繁殖。 [13]  [17] 

燈塔水母近種區別

燈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的近種為同屬的多赫燈塔水母(Turritopsis dohrnii [8-9] 
燈塔水母和短柄燈塔水母區別
中文名
燈塔水母
多赫燈塔水母
拉丁學名
Turritopsis nutricula [2] 
Turritopsis dohrnii [1] 
特徵
其水母體傘呈鐘形,傘高3~8毫米,寬2.5~7.5毫米,膠質;垂管寬大,橫切面呈“十”字形,紅色,約佔內傘腔深度的2/3;在接近垂管上部的4條輻管外部不覆蓋液泡內胚層細胞塊;傘緣有80~120條觸手,從緊密排列的觸手基球伸出,觸手基球內側具有紅褐色或黃褐色的向軸位眼點 [1] 
成熟水母體傘呈鐘形,傘高2.7毫米,傘頂膠質較厚;垂管呈長圓柱形,其長度可達近傘緣口,胃柄發達,液泡內胚層細胞塊分成4塊,僅分佈在胃柄的主輻位;傘緣有32條觸手,觸手末端膨大,呈橢圓形 [1] 
圖片
燈塔水母 燈塔水母 [7]
多赫燈塔水母 多赫燈塔水母 [20]

燈塔水母主要價值

燈塔水母可以在性成熟後回到水螅體,在生物學上被認為是不朽的物種,因此在基礎生物學、衰老和生物醫學研究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可用於進行衰老和疾病的相關研究。 [8] 

燈塔水母相關事件

關於燈塔水母“返老還童”“長生不老”的討
在2010年,Ma&Yang在其發表在網絡刊物《Nature and Science》上的一篇介紹燈塔水母的文章中,將其稱為“不會死亡的動物”。文章稱,燈塔水母只有5毫米長,可以從成熟期階段“輪迴”到幼年的水螅狀態重新生長,這樣它便擁有沒有界限的生命。燈塔水母這種“特殊能力”,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也引起了全球讀者和網民們的極大興趣。此報道一出,加上部分媒體的炒作,一些網友推波助瀾的跟帖,導致了最近在網絡上出現了很多的關於燈塔水母“返老還童”“長生不老”的討論。 [6]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專業徐潤林教授在查閲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後,對此提出質疑。首先,《Nature and Science》刊物並非學術界熟悉的著名的《Nature》和《Science》。其次,相關研究者的原始報道發生於1996年,當時意大利研究者Piraino等人對4000只不同發育階段的水母型燈塔水母進行了飢餓、突然改變水温(升高或降低)、降低鹽度和機械損傷幾個不同環境條件下的轉化誘導試驗。結果顯示,在人為改變的環境下,不同發育階段的燈塔水母均出現了水母型轉化為水螅型的現象,但轉化過程隨水母型發育的程度不同有所差異。這就是該研究的全部結果。徐潤林教授指出這篇研究論文存在着很多不夠嚴謹的地方,在方法學上明顯有缺陷,他認為光靠這個實驗結果事實上並不能推斷燈塔水母具備“逆生長”的能力,燈塔水母在一般條件下仍會死亡,其“長生不老”的説法或許只是基於一個不嚴謹的科學實驗以訛傳訛的不實結論。 [6] 
燈塔水母所致蝦醬、蝦皮中毒事件
有記錄顯示1982年~1985年期間,在中國山東省沾化、無棣、利津、陽信、濱州和博興六縣(市)先後發生6起中毒事件,涉及466人,有1人死亡。中毒者主要症狀有頭暈、噁心、嘔吐、腹痛等,少數病人有腹瀉和發燒。嘔吐呈噴射狀,嘔吐物為食物、水樣及膽汁。 [19] 
在進行調查研究後發現,致病食物理化、細菌指標無異常,而檢出了一定量的燈塔水母,經毒理學試驗,確認系燈塔水母所致。燈塔水母的半數致死量為926毫克每千克,屬低毒物質,人類一次食入50克左右即可引起中毒或死亡。 [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