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熱脆性

鎖定
金屬材料在高温短載作用下,金屬材料的塑性增加;但在高温長時載荷作用下的金屬材料冷卻後,其塑性會顯著降低,缺口敏感性增加,往往呈現脆性斷裂現象。金屬材料的這種特性稱為熱脆性。
硫在固態鐵中溶解度極小,它能與鐵形成低熔點(1190℃)的FeS。FeS+Fe共晶體的熔點更低(989℃)。這種低熔點的共晶體一般以離異共晶形式分佈在晶界上。對鋼進行熱加工(鍛造,軋製)時,加熱温度常在1000℃以上,這時晶界上的FeS+Fe共晶熔化,導致熱加工時鋼的開裂。這種現象稱為鋼的“熱脆”或“紅脆”。
中文名
熱脆性
外文名
hot shortness
別    名
紅脆
缺    點
導致鋼組織不穩定
應    用
冶金
元素作用
Mn和Cr促使熱脆性發展

熱脆性簡介

鋼在高温某一温度範圍內長時間加熱之後,其衝擊韌性下降的特性稱為“鋼的熱脆性”。儘管對產生熱脆性機理的説法尚不統一,但是一些試驗資料足以説明,鋼的熱脆性是鋼組織不穩定的結果。鋼熱脆性的温度範圍、產生熱脆性的速度和衝擊韌性降低的多少,取決於鋼的化學成分和熱處理工藝。
熱脆性發展速度與引起熱脆性的具體因素有關。如果某種鋼的熱脆性是依組織變化為先決條件,而這種組織變化,是由於加入了在固溶體中擴散速度相當大的元素(C、N)而引起的時候,那麼熱脆性的發展速度將較快,而且在較短時間之內,即可使衝擊值降低到足夠低的程度。如果是由於某種相(如σ相),或由於固溶體點陣結點上金屬原子的替換,而引起熱脆性,那麼,熱脆性發展速度將較慢,而且衝擊值下降速度也慢。在脆性發展的温度範圍內,温度越高,時間越長,鋼的脆性指標(衝擊值),在某一極限前的發展也越顯著。 [1] 

熱脆性基本性質

1、對於珠光體鋼,當由於熱脆性的產生而使衝擊值降低時,其塑性和強度不發生變化。只是在個別情況下伸長率和斷面收縮率同時減低。對於奧氏體鋼,當由於熱脆性的產生而使衝擊值降低時,往往塑性也同時下降。電站用鋼處於高温、應力狀態下工作,固溶體中碳化物、氮化物及金屬間化合物,在熱脆性敏感的鋼中加速析出,從而加速熱脆性發展。所以,有些鋼經過時效處理後仍保持相當高的衝擊值,而運行後出現熱脆性的時間卻大大提前,這就是因為應力和塑性變形加速熱脆性發展的緣故。
珠光體鋼產生熱脆性的温度範圍是400~500℃,碳素鋼只有存在塑性應變的前提下才出現熱脆性,Mn和Cr促使熱脆性發展;Cu≤0.5%沒有顯著影響,Cu>0.5%加速熱脆性發展;W、V等屬於減緩熱脆性發展的元素。退火鋼熱脆性發展速度快;淬火併高温回火鋼熱脆性發展速度慢。
2、奧氏體鋼的熱脆性:18—8不鏽鋼在500~850℃區間保温後,再在常温下試驗,可發現其脆性的發展。隨着鋼中含碳量增高,脆性也加大。當回火温度為900℃左右時,脆性就更加嚴重。延長回火保温時間,將有Cr的碳化物沿晶界析出,同樣會引起脆化。在已脆化鋼的組織中,已出現網狀分佈的馬氏體組織。這種組織的出現,正是由於Cr碳化物的析出,使固溶狀態的Cr局部貧化,於是便生成馬氏體組織
在含有Ti和Nb的鋼中,在700℃和900℃回火後,均出現脆性。700℃回火脆性的發展是由於Cr碳化物析出的結果。900℃回火後,有Ti和Nb的碳化物析出,脆性發展較慢。含3%Mo以下的鋼,在800~900℃回火後,將促使脆性發展。

熱脆性影響熱脆性因素

某些鋼材長時間停留在400~550℃區間,在冷卻到室温後其衝擊值會出現顯著下降,這種現象稱為鋼的熱脆性。幾乎所有鋼材都有產生熱脆性的傾向。需要注意的是,具有熱脆性的鋼材在高温下並不呈現脆化,仍具有較高的衝擊韌度,只有當冷卻到室温時,才顯示出脆化現象。鋼材的熱脆性只有通過沖擊試驗才會明顯地顯示出來,一般比正常衝擊韌度下降50%~60%,甚至下降80%~90%。具有熱脆性的鋼材,金相組織沒有明顯的變化。影響鋼材熱脆性的因素主要有:
1、化學成分
純鐵本身不呈現熱脆性,加入元素C後,若在高温時承受塑性變形,鋼材將具有熱脆性;若在高温時不承受塑性變形,鋼材熱脆性不明顯。元素Cr及Mn最易促使熱脆性的形成,如低合金鉻鎳鋼(Cr質量含量為0.5%~1.0%及鎳質量含量為1.0%~4.0%)、錳鋼(Mn質量含量為1.0%~2。0%)的熱脆性很明顯;少量Cu元素的熱脆性不明顯,但當Cu質量含量超過0.4%時具有明顯的熱脆性;P使熱脆性傾向增大;W及V元素可減弱熱脆性。
2、保温時間
保温時間是構成熱脆性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鋼材產生熱脆性的保温時間不同。低合金鉻鎳鋼、錳鋼及鉻錳鋼等鋼材在保温100~200h後,常温衝擊韌度明顯地下降。若在這些鋼材中加入Mo元素,出現明顯熱脆性所需的保温時間可推遲至800~1000h。 [2] 
參考資料
  • 1.    於顯龍.機械設備失效分析: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 2.    邵彭年,郭延軍.電力管道檢修技術實用問答: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