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熱帶沙漠氣候

鎖定
熱帶沙漠氣候分佈在南北迴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或大陸西岸,並向內陸地區延伸,如非洲北部、亞洲阿拉伯半島和澳大利亞沙漠區就是典型代表。在副熱帶高壓或信風帶控制下,盛行熱帶大陸氣團,其特點為年平均氣温高,年温差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不足125毫米。該氣候帶在沙漠廣泛分佈,生物較少,只有零星的耐旱植物,如仙人掌。在沙漠邊緣地帶會有灌木叢分佈。植被類型為熱帶荒漠。 [1] 
中文名
熱帶沙漠氣候
外文名
(tropical) desert climate
別    名
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熱帶荒漠氣候
氣候特點
全年高温乾旱
分佈規律
迴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向內陸延伸
陸地自然帶
熱帶荒漠
典型地區
非洲、大洋洲、西亞
主要分佈地區
北非、阿拉伯半島、澳洲西部
成    因
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交替控制
代表城市
開羅、利雅得

熱帶沙漠氣候簡介

熱帶沙漠氣候景觀 熱帶沙漠氣候景觀
沙漠氣候是大陸性氣候的極端情況。在副熱帶沙漠分佈最廣,基本原因就是少雨,植物難以生存,植物種類和數量極其稀少。地表裸露,空氣十分乾燥,極少水分。
白天太陽輻射強,地面加熱迅速,氣温可高達60~80℃。上升氣流強,但因空氣乾燥,極少成雲致雨,只有狂風沙塵。夜間地面,冷卻極強,甚至可以降到0℃以下。由此,氣温日變化非常大。可以高達50℃以上。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熱帶沙漠氣候也最典型。它極度乾旱而酷熱,大部分地區平均年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下,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滴雨不下,是地球上最乾燥的氣候類型。酷熱是沙漠的傑作,絕對最高氣温可超過50℃,地面温度更高。
世界上最熱的地方就出現在撒哈拉沙漠中,難怪戈壁灘上攤雞蛋,成了探險家們的拿手好戲。中國也有“三大火爐”,但相比之下就小巫見大巫了。在這種惡劣氣候下,適者生存,能存活下來的生物自然少而又少,只有那些耐旱的矮小植物和能忍受乾渴的小動物,才能成為沙漠王國的主人。

熱帶沙漠氣候特點

寸草不生的荒漠 寸草不生的荒漠
熱帶沙漠氣候的特點很多,比如晴天多,陽光強,乾燥,夏季熱,晝夜温差大,風沙多等等。
其中的關鍵是“幹”。因為幹,雲雨少,日照多,陽光強;因為幹,天上沒有云彩,不能擋掉部分陽光,地面沒有水分,無法蒸發降温,太陽曬到地面的熱量,全都用來加熱了大地和空氣,所以夏季温度特別高,晝夜温差特別大;因為幹,地面很少植物,一起風,就刮沙。
沙漠表面的高温,使得貼地氣層內上下温差極大。而氣層上涼下熱的氣温分佈,可以把遠處景物倒映在旅人的前下方,氣象學上稱為下現蜃景,俗稱海市蜃樓。因此,沙漠中旅人常常見到前面有藍藍的湖水,其實那是遠方的天空的倒映像,使他們空歡喜一場。夏季午後黑色柏油路面上,也常能望見前方路面上有一汪藍色的水,走近看又沒有了,又移到了前方。這也是馬路上下現蜃景的騙局。
沙漠裏的四季,和同緯度別的地方也有很大不同。中國東部地區,因為是季風性氣候,春、秋季節本來就短。然而在沙漠地區,春、秋更短。因為沙漠地區太乾了,沒有水分調節。春季裏氣温直線上升,秋季裏氣温直線下降,春、秋兩季加起來也只有2個半月到3個月左右。
春、秋季節一短,冬、夏季節就顯得格外地長,所以有人形容説:“中亞乾旱地區,一年只有兩季:西伯利亞的冬季和撒哈拉的夏季。”這是有點道理的。沙漠氣候中的温度變化,是世界各種氣候中最最極端的。具體來説,熱帶沙漠氣候區具有以下氣候特徵:
熱帶沙漠氣候特點歸納:終年乾旱炎熱,尤其熱季更是酷熱難耐。

熱帶沙漠氣候降水量

沙漠陰陽 沙漠陰陽
北非撒哈拉沙漠中的亞斯文曾有連續多年無雨的記錄;而在南美智利北部沙漠的阿里卡,有連續17年中僅下過三次可量出雨量的陣雨,而三次總量僅5.1毫米,降水量極少。
同樣位於智利北部沙漠的伊基圭曾連續四年無雨,但第五年的一次陣雨就降了150毫米,在另一年的一次陣雨記錄竟達635亳米,可見變率之大。熱帶沙漠的降雨多為暴發性的陣雨,往往引起劇烈的水土流失。

熱帶沙漠氣候温度

由於雲量少,日照強,又缺乏植被覆蓋,空氣濕度小,因此白天氣温上升極快。在北非曾有高達58℃的記錄,一般夏天的月均温大都在30℃~35℃之間,而且高温的時間很長,如阿拉伯半島的亞丁,一年有五個月的月均温在30℃之上。
沙漠的夜間較涼,因為整夜無雲,地面輻射強,散熱快,夜間最低温度一般在7℃~12℃之間,也有出現薄霜的日子。年温差一般在10℃~20℃左右,而日温差更大,在15℃~30℃之間。
在北非的黎波里以南的一個氣象測站,於1978年12月25日曾有白天最熱達37.2℃,而晚上降至最低温-0.6℃的記錄,日温差達37.8℃,真是可用“朝穿皮襖午穿紗”來形容。

熱帶沙漠氣候濕度

蘇丹港——熱帶沙漠氣候
蘇丹港——熱帶沙漠氣候(2張)
熱帶沙漠氣候因為經常無雲、風大、日照強、氣温高、相對濕度小,因此蒸發力非常旺盛。可能蒸發散量約為降水量的20倍以上,甚至達百倍。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很小,在埃及撒哈拉沙漠常出現2%左右的相對濕度。

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佈

有云無雨的熱帶沙漠 有云無雨的熱帶沙漠
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佈在南北迴歸線附近的大陸內部或大陸西岸,主要地理位置在非洲北部、亞洲西部、澳大利亞中西部和南美洲西側的狹長區域等地,大致在迴歸線附近的大陸內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亞洲阿拉伯半島和澳大利亞沙漠區為典型。
其特點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許多地區只有數十毫米,甚至數毫米,降水變率很大,常常連續數年不下雨。
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全年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數十毫米或更少,可能蒸散量比降水量大20倍以上。年平均氣温高於18℃,夏季十分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温大都在30℃-35℃,個別地點絕對最高氣温高達58℃,地面最高温度可達80℃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温不低於10℃。氣温日較差可達35℃-40℃,夜間最低氣温可降至0℃左右。雲量少,日照強,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
熱量與水分矛盾突出。世界大沙漠的分佈與形成,與熱帶乾燥氣候密切相關。自然植被是荒漠。
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西南亞的阿拉伯大沙漠、塔爾沙漠、澳大利亞西部和中部沙漠、北美的科羅拉多下游及加利福尼亞的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馬沙漠等都具有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區在熱帶草原氣候區的南北兩側。
這些地方氣壓高,天氣穩定,風總是從陸地吹向海洋,海上的潮濕空氣卻進不到陸地上,因此雨量極少,非常乾旱,地面上的岩石經風化後形成細小的沙粒,沙粒隨風飄揚,推積起來,就形成了沙丘,沙丘廣佈,就變成了浩瀚的沙漠。有些地方岩石風化的速度較慢,形成大片礫石,這就是荒漠。地球上沙漠分佈的面積十分廣大,並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熱帶沙漠氣候主要植被

熱帶沙漠地區氣候乾旱、高温、多風沙,土壤含鹽量高。植物要有奇異的適應沙漠自然環境的能力,才能生存和生長。因此,沙漠裏的植物與一般地區的植物相比較,在外表形態、內部結構,以及生理作用等方面都很不相同。
主要特徵有:
(1)多數的多年生沙生植物有強大的根系,以增加對沙土中水分的吸取。一般根深和根幅都比株高和株幅大許多倍,水平根(側根)可向四面八方擴展很遠,不具有分層性,而是均勻地擴散生長,避免集中在一處消耗過多的沙層水分。
如灌木黃柳的株高一般僅2米左右,而它的主根可以鑽到沙土裏3米半深,水平根可伸展到20~30米以外,即使受風蝕露出一層水平根,也不至於造成全株枯死。栽植僅一年的黃柳的側根可達11米。
但是,一些一年生的植物根卻很淺,春天偶然降了點雨,哪怕是很少,只要地表濕潤,它們也充分利用起來,蓬勃地生長、開花、結實,在相當短暫的時間裏完成它的生活週期,以便躲過乾旱高温的夏季。人們稱它們為“短命植物”。
(2)為減少水分的消耗,減少蒸騰面積,許多植物的葉子縮得很小,或者變成棒狀或刺狀,甚至無葉,用嫩枝進行光合作用。梭梭就是無葉,由綠色枝條營同化作用的,故稱為“無葉樹”。有的植物不但葉子小,花朵也很小,例如檉柳(紅柳)就是這樣。有的植物為了抑制蒸騰作用,葉子的表皮細胞壁強度木質化,角質層加厚,或者葉子表層有蠟質層和大量的毛被覆,葉組織氣孔陷入並部分閉塞。
(3)許多沙生植物的枝幹表面變成白色或灰白色,為了抵抗夏天強烈的太陽光照射,免於受沙面高温的炙灼,如沙拐棗。
(4)有很多植物的萌櫱性強,側枝韌性大,能耐風沙的襲擊和沙埋。檉柳(紅柳)就是這樣,沙埋仍可生不定根,萌枝生長更旺。沙漠、戈壁地區,風沙活動強烈,生長在低濕地的檉柳經常遭到流沙的侵襲,使灌叢不斷積沙。而檉柳在沙埋後由於不定根的作用,仍能繼續生長,於是“水漲船高”,形成了高大的灌叢沙堆(沙包)。
(5)許多植物是含有高濃度鹽分的多汁植物,可從鹽度高的土壤中吸收水分以維持生活,如鹼蓬鹽爪爪等。
沙漠裏的植物傳種的辦法也是很奇特的。很多一年生或多年生的植物種子上長了翅膀或毛,種子成熟後就隨着風飛翔和遠揚,遇到合適的地方就發芽生長。
如檉柳的種子粒小,具白色冠毛(束毛),借風飄落,天然下種,種子發芽率可達80%以上,種子一落到低濕地上,一般2~3天就可發芽出苗,迅速生長。還有的植物,像花棒一樣的莢果有節,成熟時節間斷落,每節鼓起呈球狀,體輕,遇風即在沙地表面滾動,不被沙埋,在條件合適時迅速發芽生長。再有一種油蒿的種子,遇上一點點雨水後,立即滲出膠質,俗稱“油蒿膠”,變得粘粘的,隨着風在沙丘上滾來滾去,當全身粘上很多沙土後就發芽了。

熱帶沙漠氣候野生動物

熱帶沙漠野生動物較少,非洲有駱駝、大耳狐、撒哈拉壁虎、沙漠蝰蛇、角質響尾蛇走鴴、沙漠夜貓、沙漠野兔、沙漠刺蝟、毛裏塔裏蟾蜍,亞洲有野馬、塔里木兔黃羊野豬沙蟒草原蝰,美洲有響尾蛇、美洲大毒蜥蜴敏狐、沙漠龜、草原狼、鳳蝶。

熱帶沙漠氣候形成原因

熱帶沙漠氣候大氣環境

沙漠之舟 沙漠之舟
第一,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副熱帶高壓是一動力高壓,它是由於赤道上空的空氣源源不斷地流到副熱帶上空聚積,產生下沉氣流,致使低空氣壓增高而形成的,屬暖性高壓。副熱帶地區天氣晴朗乾旱的主要原因是盛行下沉氣流的緣故。
第二,受乾燥信風的控制。信風是從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赤道低氣壓帶的定向風,由於地球的自轉,風向發生偏轉,在北半球向右偏,成為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向左偏,成為東南信風。北半球亞熱帶地區大陸西岸處於東北信風的背風面,大陸東岸處於東北信風的迎風面;同樣,南半球亞熱帶地區大陸西岸處於東南信風的背風面,大陸東岸處於東南信風的迎風面。這樣,使得南、北半球亞熱帶地區大陸西岸降水稀少,氣候乾燥,有荒漠分佈;而大陸東岸降水較多,非荒漠。
第三,受寒流的影響。洋流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寒流對所流經地區有降温減濕的作用,暖流對所流經地區有增温增濕的作用。從《世界氣候和洋流圖》上可以看到,在亞熱帶地區的大陸西岸受寒流影響,故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大陸東岸受暖流影響,故降水較多。至於副熱帶地區大陸內部熱帶沙漠氣候的成因,除受副熱帶高壓或乾燥信風的影響外,還與遠離海洋受海洋影響小有關。

熱帶沙漠氣候温度濕度

熱帶沙漠氣候景觀 熱帶沙漠氣候景觀
熱帶沙漠氣候出現在副熱帶高壓帶及信風帶的大陸西岸和大陸內部。這裏終年受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控制,從整個地球來看,乾燥氣候區域(乾旱區)的形成,主要與緯度、大氣環流等因素有關。在南北緯15~35°之間,是副熱帶高壓帶(又稱迴歸高壓帶)控制的範圍,終年為信風吹刮的區域。在高壓帶內的空氣具有下沉作用,空氣下沉時形成絕熱增温,使相對濕度減小,空氣非常乾燥。信風是由副熱帶高壓帶吹向赤道低壓帶的穩定風向,它在吹向赤道的過程中不斷增熱;空氣越熱,消耗的水量也就越大,結果使它成為十分乾燥的旱風。這樣,在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區,大氣很穩定,濕度低,少雲而寡雨,成為地球上雨量稀少的乾旱區。世界上多數大沙漠都分佈在這裏,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西南亞的阿拉伯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馬沙漠等。因此,有“迴歸沙漠帶”之稱。
各地熱帶沙漠氣候的形成略有不同。南美洲西側的熱帶沙漠氣候分佈地區狹長,原因:①安第斯位於南美洲大陸西岸,使熱帶沙漠氣候分佈地域狹窄。②西側有秘魯寒流經過,降温減濕。③處於東南信風的背風坡,降水少。
巴基斯坦熱帶沙漠氣候的成因在全世界幾乎是獨一無二的。其成因主要是受下面兩個方面的影響:原因之一:古代森林等植被的嚴重破壞。原因之二:受伊朗高原邊緣山地阻擋,西南季風難以到達或西南季風難以深入。

熱帶沙漠氣候海市蜃樓

海市蜃樓是沙漠氣候區的獨特景觀。在大海之濱瞭望,或在海面航行,有時在平靜無風的條件下,會突然看到空中映現出船隻、島嶼、樓台、城廓等奇異現象,當大風一起,這種景象就立刻消逝。這是大氣中的一種幻景,稱為海市蜃樓,或簡稱蜃景。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海面,還可能發生在湖泊、大江、沙漠、戈壁等處的空氣層中。中國宋朝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曾記載過這一幻景:“登州海中時有云氣,如宮室台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睹”。登州即今山東省蓬萊縣,位於渤海南岸,渤海中有廟島羣島,距蓬萊幾十公里,這裏所記載的正是蓬萊看到的廟島羣島的幻景。
在古代,由於無法科學解釋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因此賦以種種神話傳説,將自然幻景視為海里的蜃吐氣而成。其實,海市蜃樓的形成是在特殊的氣象條件下,光線在大氣中發生劇烈的反常折射而形成的。光的折射是指在不同的空氣密度情況下,光線的速度發生改變和前進方向發生曲折的現象。當你用一根直杆斜插水中時,從側面看好象折斷一樣!這就是光線折射造成的。在夏季,白晝海温較低,下層空氣受水温影響,較上層空氣為冷,出現上冷下暖的逆温現象,下層空氣的密度就顯得特別大,而上層空氣密度則顯得特別小。當遠方的景物發出的光線由密的氣層逐漸折射進入稀得大氣層時,並在上層發生全反射,又折回到下層密度大的空氣中來。經過這種彎曲的路線,投入到觀察者的眼中,就會出現海市蜃樓的現象,由於人的視覺總是感到物象來自直線方向,因此人們所看到的映象比實物抬高了許多。這種現象又稱為上現蜃景。 在沙漠裏,由於白天沙石被太陽曬得灼熱,接近沙層的空氣升高極快,形成下層熱上層冷的温度分佈,造成下部空氣密度遠比上層密度小的現象。這時前方景物的光線會由密度大的空氣向密度小的空氣折射,從而形成下現蜃景。遠遠望去,宛如水中倒影。在沙漠中長途跋涉的人,酷熱乾渴,看到下現蜃景,常會誤認為已經到達清涼湖畔,但是,一陣風沙捲過,仍是一望無際的沙漠,這種景象原來只是一場幻景。
沙漠有一種“碎石圈”很奇妙。是一塊大石頭經過數百年熱脹冷縮一次次碎裂後,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圓形的碎石圈,非常像人為排列的作品,實際上是自然形成的。
參考資料
  • 1.    李瑞玲,姜林成編著.中國地理百科知識: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