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熱巴舞

鎖定
熱巴舞,流傳於西藏、雲南、四川、青海、甘肅的藏族集聚地的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關於熱巴舞的起源,有觀點認為:“熱巴舞起源於公元11世紀,是由藏傳佛教大師米拉日巴創造”。熱巴舞的動作技術特徵多為:“曲背、弓腰、擺手、轉身、轉胯、彎膝、蹲步、踢腿”。對男子的身體素質力量要求較高,主要體現為“肌肉強健有力、四肢靈活多變”,而對女子的身體靈活性要求更高,主要體現為“上肢舒展大方、下肢靈活協調”。 [1] 
2014年11月11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Ⅲ-21。 [2] 
中文名
熱巴舞
遺產編號
Ⅲ-21
遺產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舞蹈
申報地區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批准時間
2014年11月11日

熱巴舞歷史淵源

熱巴舞
熱巴舞(5張)
關於熱巴舞的起源,有觀點認為:“熱巴舞起源於公元11世紀,是由藏傳佛教大師米拉日巴創造”。也有文獻記載:“構成熱巴舞藝術的某些基本元素早在公元10世紀前就已產生,公元11世紀時佛教噶舉派高僧米拉日巴和其高徒熱穹巴·多吉扎巴為熱巴舞藝術的形成和發展起過重要作用”。在佛教傳入西藏之前,古代的藏人是信奉苯教的,後來隨着藏傳佛教的興起,逐漸替代了苯教。早期米拉日巴是信奉苯教的,後來改宗佛教,拜噶舉派始祖瑪爾巴為師,矢志習受密法,注重實際修持,以苦修著稱。米拉日巴為熱巴舞的產生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鼓”是熱巴舞表演中重要道具,它在傳説中是作為苯教徒的法器而非藏傳佛教徒的法器,傳統熱巴舞的初衷就是為了迎接神靈和歌頌神靈而舉行的宗教儀式。但是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就是在熱巴舞的頌唱中所要迎接和歌頌的神祇多來源於藏傳佛教傳説中的一些神靈。這種現象也正如藏民族的其他文化一樣,顯示了熱巴舞藝術由受苯教影響轉為受藏傳佛教影響的歷史痕跡。“犛牛尾”也是熱巴舞獨具特色的道具,熱巴舞步中“雙腳跳轉”“半蹲點步轉”“平轉”等明顯具有模擬犛牛動作、習性的特點。犛牛曾是藏族擬獸圖騰崇拜之一,熱巴舞中執犛牛尾,正可窺視藏族犛牛圖騰崇拜的遠古風尚。可見,在熱巴舞的起源中,藏傳佛教大師米拉日巴和其高徒熱穹巴·多吉扎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熱巴舞產生的原始根源是為了宗教祭祀和犛牛圖騰崇拜。 [1] 

熱巴舞舞蹈特色

熱巴舞表演形式

巴舞是藏語音譯,意為“流蘇”(辮穗)的意思。熱巴為一種鼓鈐舞,是一門融鈐鼓舞、雜劇、啞劇、寓言歌舞、説唱、雜技、小戲、弦子舞等藝術種類巧妙融合到一起的綜合表演藝術。鼓鈐是熱巴的重要組合部分,表演開場時通常先敲擊鼓鈴,以此召集觀看者入場。
熱巴舞以不同的鼓點組成不同的組合,鼓點有“阿莫傑東”(單一鼓點)、“阿莫尼東”(二連鼓點)、“阿莫松東”(三連鼓點)、“阿莫卓東”(六點鼓)、“阿莫待東”(七點鼓)、“阿莫古東”(九點鼓)、“阿莫九東”(十點鼓)。開場,由男演員(阿烏熱根) 左手持“亞”(犛牛尾)、右手握“快松”(手鈐)有節奏地搖鈴延順時針方向入場。女演員(熱薩瑪)左手持“阿”(鼓),右手握“阿加”(鼓棒)擊鼓逆時針方向入場。男女演員搖鈴擊鼓三聲後,轉入頌神曲的對唱,男唱:天官的神佛“角松欽”,人間護法神“角松欽”。水中的神袛“角松欽”嗡嘛呢翁甲取翁。男唱畢,女演員唱:“嘛呢曲”六字真言,熱根(韻白) 吉子米拉日巴,王瓊多傑扎巴,今日熱巴的藝人和父老鄉親在此相聚,保佑我們吉祥安寧。”女演員唱畢,鼓點起,隨着穩健的舞步,熱根們(男演員)跨腿控制拌腿,熱薩瑪(女演員)原地挪步擊鼓,舞蹈結束時,男演員齊喊“哦薩”。女演員鼓點節奏為2/4中速;6點鼓、5點鼓齊跳,由中速開始起跳隨節奏漸進加快到中快結束。之後先由男演員表演技巧,接着由女演員表演技巧。男女演員此起彼伏地輪換表演。表演過程中除一唱一答,分別表演舞蹈技巧外,還摻雜着用幽默調侃或帶諷刺的語言相互對答舌戰,以博得觀眾的開心。體系完整的一個舞段和唱段結束之後轉入佐姆崗措(犛牛舞)。先由男演員唱“阿仲啦喲佑姆雪域之寶,走到吉祥草原,為你帶來豐富的浮食。唉,崗措,哞哞”的牛叫聲。女演員接着唱道:“阿仲色喲今日良辰吉日,水草豐盛的草地,迎來雪域之寶,崗措”犛牛舞演畢,緊接着就是馬鹿舞,此段舞蹈的中心思想表達了牧人守獵時憐惜、慈悲而又無可奈何的心裏衝突和情感糾結。之後就是融入當地傳統弦子舞,鍋莊舞變異性的熱巴表演。此舞蹈既有鍋莊舞的莊重、穩健又有弦子舞的輕盈、飄逸。 [3] 

熱巴舞表演技巧

熱巴舞的技巧。除上述所敍的舞蹈段落外,有的舞段中間還穿插了大量的男演員盤腿滾翻、肩託舞者繞場表演,男演員雙手撐地,雙腳朝天,腿掌放置青稞酒,繞場敬酒。拿頂行、打崩等難度較高的雜技動作和技巧表演。女演員左手持鼓,右手敲擊的舞蹈動作也較有難度,隨着劇情的深入擊鼓節奏由慢而快,由簡單而繁雜。通常是邊喊邊唱邊舞,急烈時手鼓要繞着女演員上身、下身、前後、左右輪番敲擊,舞段結束時的高潮部分女演員雙膝跪地反身倒仰舞台擊鼓。 [3] 

熱巴舞服裝特徵

跳熱巴舞時對演員着裝有一套嚴格的規範,女演員着黃色長坎肩,頭戴“扒角”(銀製三角頭飾),穿紅色襯衣,黃紅兩色主色調錶達了尊貴、華美、大方、得體和宗教神聖感,其寓意就是度母化身。腳穿“熱薩瑪郎”(女熱巴藏靴)、藏靴通常為牛皮或羊皮手工縫製而成,具有保暖、透氣、舒適的特點,民間有專門製作藏靴的工藝師。男演員穿着跳熱巴時特別製作的紅黃、黑白正反雙色褲,表示政教、善惡,腰間扎黑色楚巴,上衣為白色襯衫,表示鎮壓邪氣。熱巴帶為犛牛黑白兩色牛毛擰成繩。 [3] 

熱巴舞表演樂器

“啞安”(犛牛尾巴),通常是健壯的公犛牛尾巴抽去筋骨後,用有一定忍性的植物藤條去皮晾乾後插入皮囊內,固定牢固後作為道具使用。“誇松”(手鈐)一般由專門的銅匠選取珍貴黃銅精心製作而成。“阿”(帶柄鼓),選用厚薄適中的犛牛皮經過脱毛、去汗皮、刮白、搓揉幾道工序後將柔軟的牛皮蒙到圖形熱巴鼓的木坯上。“雜嘉”(鼓棒)、“嚇嗎”(馬鹿面具)、“佐姆嗎”(犛牛面具)、“崗正”(腳鈐)、“比央”(馬尾弦子)、大鼓、大鑔的選料、製坯、加工都有嚴格的程序,每一件道具和樂器的製作工藝都較為精巧,用料考究、造型別致,必須由專門的工藝師製作完成,民間因此產生了熱巴舞道具、樂器製作的藝人。 [3] 

熱巴舞傳承保護

熱巴舞傳承價值

(一)熱巴舞的文化價值
熱巴舞作為藏區三大舞蹈之一的舞種,它本身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表演風格和較高難度的技巧以及舞蹈動作。同時熱巴舞又汲取了豐富的宗教文化、古象雄文化和民族民間藝術的精髓,再加上長時間的融會和摸索,從而形成了藏族人民燦爛的文化藝術。 [4] 
(二)熱巴舞的審美價值
對於舞蹈本身來説,它就是具有一種表現美的特性。或陽剛美、或陰柔美。熱巴舞的審美價值,具體表現在男子的陽剛和女子的柔美的舞蹈姿態中,即舞姿的審美。在奔放、熱烈的舞蹈中不斷的變換着它的節奏和動作,再加上高超的技巧,給觀眾帶來一種驚歎、震撼的美;在舒緩、柔和的旋律中,舞者盡情的舒展着自身的肢體,變換着優美的舞蹈動作,不斷的延伸着每一個舞姿。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向觀眾訴説着舞蹈表演者的情感,更是給人一種賞心悦目的美。 [4] 
(三)熱巴舞強健身心的價值
熱巴舞本身是較為講究舞蹈動作的難度和表演技巧的,但是為了讓廣範的羣眾參與到熱巴舞蹈中來,起到強健身心的需求的話,熱巴舞進行了簡化和改編。在跳熱巴舞的時候,人們把這一傳統舞蹈和現代的健美操合理地結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種獨具風格的大眾熱巴舞。它的舞蹈節奏、動律以及運動負荷都較為符合現代大眾的健康標準和健身娛樂的需求。人們在跳熱巴舞的時候,從頭部、頸部、腰部、肘部、膝部和腳踝腳趾等部位都在不停地運動,節奏也是快慢板相結合。節奏到達快板的時侯,抒發的感情也是熱烈激昂的,跳出的動作也是有着快節奏的變化;而到了慢板的時候,舞蹈動作就變得舒緩放鬆,它的情緒也是穩重細膩,給人一種大方舒展的感覺。兩種不同的節奏和動作要求,能夠更好地鍛鍊人們的節奏感和身體的協調能力,從而達到了強身健體的目的。 [4] 
(四)熱巴舞的娛樂價值
舞蹈的娛樂性是其本身所具備的功能之一。它既可以娛樂自身,也可以娛樂他人。而熱巴舞的娛樂性是具有一定特殊性質的,它主要是以人們的身心需求和表達情感願望為目標。舞者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調節身體上的一些神經系統,宣泄自己的情緒,抒發豐富的情感。另外熱巴舞的表演形式也是獨具一格的。舞蹈表演者或舞或唱、或蹲地而起、或踏足為節一時前進、一時後退。在表演過程中,更是插入了一些詼諧風趣的説唱形式,用來調劑出快樂的表演氛圍。舞者用幽默滑稽的語言和舞蹈動作,可以渲染烘托起現場的氣氛,帶給觀眾們輕鬆和快樂。 [4] 

熱巴舞傳承狀況

熱巴舞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由藏族人世代口傳身授,經過無數次的改編、加工才最終流傳至當下,在流傳中既是傳承的過程也是創新的過程。傳承僅僅是一種形式和手段,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內代代沿襲傳承至當下,這種傳承中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一脈相承,且多數時間表現出積極、主動和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但是,傳承這種舞蹈的形式又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傳承載體的變化自然而然地逐漸發生着緩慢的變異,或者發展,或者消失。 [1] 

熱巴舞傳承人物

雲張,男,藏族,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熱巴舞,申報地區為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5] 

熱巴舞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迪慶藏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熱巴舞”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6]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9]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熱巴舞”項目保護單位迪慶藏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估合格。 [10] 

熱巴舞主要分支

熱巴舞發展至當下形成許多風格流派,主要流傳在西藏、雲南、四川、青海、甘肅的藏族集聚地。流傳在西藏昌都地區的“色札熱巴”“冬洛熱巴”“窩託熱巴”;流傳藏北草原那曲地區的“丁嘎熱巴”;流傳在四川巴塘的“巴塘熱巴”等等,分佈在全國的藏族居住區。儘管風格流派有所不同,但是在本質上卻都具有“熱情、粗狂、豪放”的內涵特徵及“高難度”的舞蹈技藝。神奇的熱巴藝術正是藏族本土藝術的結晶,它在雪域高原產生並發展,展示出高原民間藝術的頑強的生命力。 [1] 
熱巴舞具有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風格流派眾多。根據熱巴舞流傳區域的不同主要流派分為:“丁嘎熱巴”“丁青熱巴”“巴塘熱巴”。“丁嘎熱巴”流傳在西藏那曲地區比如縣一帶。“丁青熱巴”流傳在西藏昌都地區丁青縣一帶。“丁青熱巴”是一種肢體性、難度性較強的舞蹈,在説、唱、跳的過程中穿插雜技,氣功等內容。“巴塘熱巴”主要流傳於四川省甘孜州巴塘縣一帶。無論哪一種熱巴均能表現出藏族人民熱情粗獷豪放的性格特徵。 [1] 

熱巴舞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8年8月23日上午,西藏自治區首屆熱巴舞展演暨熱巴藝術高峯論壇在昌都市舉辦。屆熱巴舞展演由雲南、青海、那曲及昌都本地共計12支民間藝術團隊和5支專業團隊以及1支羣眾業餘演出隊進行了熱巴舞表演。 [7] 
2018年9月2日,第十七屆熱巴文化旅遊藝術節暨首屆冰川音樂節在丁青縣舉辦,活動上表演了各個流派的熱巴舞。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