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熱修補

鎖定
熱修補,是在保證工件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對燒損部件進行修理或改造的操作過程。焦爐在服役後期,爐體衰老嚴重,主要表現在爐頭麻面、剝蝕、掉角,爐底磚磨損,爐牆竄漏等,將會影響焦爐的正常生產和縮短爐體壽命。因此,為抑制爐體進一步損壞,減少竄漏,不斷探索和尋找不同的熱修補方法和新材料,確保焦爐順產、長壽。
中文名
熱修補
外文名
Hot repair
修補情況
保證工件正常運行的前提下
作    用
抑制爐體進一步損壞
損壞原因
爐體温度冷熱交替變化等
具體方法
熱氧噴補法

熱修補損壞原因

焦爐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承受到高温、機械力和物理、化學反應等作用,爐體不可避免地逐步老化,即焦爐炭化室產生熔洞是焦爐衰老的主要標誌。爐體損壞的主要原因有:
1、在每次的出焦、裝煤循環操作過程中,爐體温度冷熱交替變化,爐體磚晶格不斷髮生轉變和體積變化,致使爐牆開裂、破損。
例如,當裝煤時炭化室荒煤氣流人燃燒室致使煙囱大量冒黑煙,當結焦後期炭化室壓力小於燃燒室壓力時,則燃燒室煤氣流人炭化室致使爐牆磚縫處石墨燒掉,破壞了爐體的嚴密性,嚴重地影響加熱制度,使加熱系統調節困難,橫牆係數、均勻係數、安定係數均提不高,同時導致焦炭成熟不均,質量受到影響;
2、推焦和掛、摘爐門的機械磨擦、碰撞,造成爐頭磚損壞和開裂;
3、回爐的爐頭焦灰分大,其中含有Fe2O3、FeO、Al2O3鹼性氧化物,都能與爐頭磚中的SiO2結合,形成低熔點的共熔物,降低了磚的耐熱性能和抗機械磨損能力,使牆面結渣或剝蝕脱落。雨天時,回爐的爐頭焦還夾帶較多的水分容易造成爐牆開裂;
4、砌體中的SiO2在還原氣氛中,發生如下還原反應:
SiO2+C→CO↑+SiO↑
在有金屬鐵和鐵氧化合物存在時,將降低該反應的温度並使反應加速;砌體中的SiO2含量逐步減少,降低了磚的性能;
5、噴補爐頭過程中,如泥料水分過大,將使爐頭磚温度大幅降低,產生新裂紋。 [1] 

熱修補熔窯的熱修補及其方法

熔窯的熱修補,是在保證熔窯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對燒損部件進行修理或改造的操作過程。浮法玻璃熔窯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之後,各種耐火材料(池壁磚、蓄熱室格子磚、噴槍磚等)在高温、玻璃液沖刷的作用下,會出現嚴重侵蝕的現象,如不及時修補,會給生產帶來巨大危害。
傳統的熔窯熱修補方法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雖然在採用高級耐火材料後已經改善許多,但仍然比較艱苦繁重,且對正常生產有干擾。目前,熔窯熱修補的方法有熱修補法和熱氧噴補法兩種。
①熱修補法:適用於熔窯後期蝕損耐火材料的加固或堵塞孔洞等,可能存在污染玻璃液、影響熔窯正常作業等問題。
②熱氧噴補法:是通過向待補耐火材料處噴射與之相似的耐火粉料,並在高温下使其自熔焊接,從而使耐火材料修復的方法。熱氧噴補法能迅速安全地對耐火材料進行修補,對普通的蝕損和磨損、位移或偶爾破碎,甚至是嵌縫或堵孔等採用傳統熱修補法無法進行修補的部位均非常有效,有助於提高熔窯的工作效率。
熱修補一般應以不影響或少影響生產為原則。由於熱修補是在熱態下進行的,危險大,因此不管任務大小,都要周密組織,並對熱修補方案進行反覆論證,確保人身安全。 [2] 

熱修補池壁磚的熱修

目前,對池壁的熱修通常採用冷卻水管法和外貼磚法兩種方法。
①冷卻水管法:選用直徑為20~50 mm的無縫鋼管,沿被侵蝕的池壁浸入窯池內側液麪下50~80 mm處,使附近的玻璃液凝固,出水温度維持在50℃左右。雖然此法效果顯著,但會增加熱耗、水耗,且只能用於池壁上部,在整塊磚大部分被侵蝕得較薄時難以見效。
②外貼磚法:當池壁被侵蝕到只剩30 mm厚時,可外貼一塊150 mm厚的同質量磚(也稱綁貼磚)。外貼磚法可用舊磚,並且必須預熱到80℃左右,磚與磚之間的接觸面應儘量平整,磚縫要小。

熱修補蓄熱室格子磚的熱修

蓄熱室格子磚選用抗鹼侵蝕性強的鎂鉻磚、鎂磚、優質高純鋯剛玉磚等,可以使用一個窯期。目前,蓄熱室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粉料被熔化成瘤子後使格子體堵塞,因此蓄熱室熱修的主要內容就是保證格子體的暢通無阻。清除蓄熱室粉料結瘤的方法主要有機械清除法、火焰熔融清除法(反燒法)等。

熱修補噴槍磚的熱修

噴槍磚是燃油熔窯中使用的一種特種異體、異型磚,它是噴槍射出的經霧化的重油進入窯內與助燃空氣混合的通道。由於噴槍磚處在噴火口位置,而且直接接觸火焰,容易被燒壞,所以當噴槍磚的噴射口被燒成豁口時,應予以更換。更換的方法較簡單,即先將噴槍取下,將噴槍磚上方小的間隙縫打開,取下舊噴槍磚,把預熱(放置在小爐旁烘烤的)或根據磚材使用情況加熱至900℃以上的新噴槍磚換入原來的位置,抹嚴間隙縫,裝好噴槍,並恢復其動作,熱修即告完成。 [2] 
參考資料
  • 1.    成都華冶信息研究所.焦爐維修及焦爐壽命: 成都華冶信息研究所,2007
  • 2.    王偉,胡駢,方久華.玻璃生產工藝技術: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