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熬年(中国传统年俗)一般指守岁(中国民间年俗活动)
守岁习俗历史久远,至迟魏晋时代蜀地一带已有,晋代《风土记》载“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14]南北朝时在荆州一带流行,《荆楚岁时记》有相关记载。 [15]后至隋唐时期,守岁扩散至全国, [16]宫廷、民间共享, [11]诞生了许多咏唱诗篇,如唐太宗《守岁》、杜甫《杜位宅守岁》。 [17]到了宋代,围炉团坐、达旦不寐的习俗得以延续,《东京梦华录》《岁时广记》可证,还出现了“守岁爷长命,守岁娘长命”的祝长命俗语。 [18-19]明清以来,守岁习俗更盛,高燃灯烛、畅饮守岁,热闹有趣,《帝京景物略》《帝京岁时纪胜》均有记载。 [20-21]
守岁的同时伴随着一系列丰富的民俗活动,如岁火、燃灯、娱乐等。岁火,又称燎火、旺火等,即在庭院燃起火焰,最初为驱邪,后成为守岁重要景观。燃灯,即在室内点燃烛火,使灯光满室。明朝有在床下点灯烛的“照虚耗”习俗,寓意来年财富充实。守岁娱乐活动多样,传统社会多为围炉夜话以及占卜、博戏等,现代社会则以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 [22]
守岁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之说,体现了人们对时间的珍惜、对生命的珍爱,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的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来临的新年寄托着祥瑞的希望。 [13]同时,守岁习俗中,家人团聚的场景,凸显了家庭的伦理关系,表现出家庭成员互敬互爱的美德,也契合了人们阖家团圆的期盼。 [23]
- 中文名
- 守岁
- 别 名
- 宿岁、熬年、熬百岁、守天门 [11-13] [15]
- 民俗活动
- 围炉夜话、岁火、燃灯、娱乐 [22]
- 所属节日
- 除夕、春节
民俗由来
播报编辑
“年”说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蒸雅己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连朽”。它的形说想估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棕厚估讲,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壳捉拔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1]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需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旋旬杠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1]
“祟”说
大年三十的时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等到半夜三更众人都睡熟的时候,“祟”就偷偷地出来作妖了。为了不让“祟”伤害孩子,每到除夕这一天,大家便整夜点亮油灯跟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狱阿。在当时,这就叫“守祟”。格戏匪后来,人们觉得提起“祟”这个怪物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所以就慢慢将“守祟”叫作“守岁”了。 [4]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汉朝时期,人们就已经习惯在除夕熬夜到天亮的习惯。 [3]
西晋时期,出现了最早的除夕守岁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 [6]
南北朝时期,守岁习俗开始兴起,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 [1]
1984年,随着中央电视台开始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举办,看春晚成了守岁的一个重要节目。 [7]
民俗内容
播报编辑
活动含义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了延长父母的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 [8]
活动内容
年夜饭后,全家人围坐在火炉旁,拉家常、聊未来、谈天说地,这种温馨的家庭团聚一直持续到五更天明,以迎接新年的到来。人们在除夕夜以通宵不寐的形式守候新年,这一习俗被称为“守岁”。其目的是祈求长寿与健康,因为整晚不睡,需要打起精神强坐,因此在北方俗语中也称为“熬年”。 [5]
为了鼓励人们参与守岁,民间形成了一种禁忌,传说如果除夕夜睡觉,第二年身体将不好,守岁是对过去一年的告别与对未来生活的守望,在这个过程中,灯火通宵不灭成为守岁的重要标志。 [5]
此外,除夕守岁还有“燃灯照岁”的习俗,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明朝时期的人们甚至会在所有房子内点上灯烛,并特意在床底点灯烛,称之为“照虚耗”,寓意着照亮并消除虚耗之事,期望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5]
相关文化
播报编辑
- 文化作品
传承保护
播报编辑
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守岁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夕夜,阖家团圆之时,人们围坐在一起享受丰盛的年夜饭,打开电视机,共同收看春节联欢晚会。 [4]守岁时期,互发短信或举家出游旅行已成为新的时尚。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