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熨法

鎖定
熨法,讀音yùn fǎ,漢語詞語,意思是中醫外治法。 [2] 
中文名
熨法
拼    音
yùn fǎ
解    釋
中醫外治法之一
出    處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熨法詞語釋義

中醫外治法。有藥熨、湯熨、酒熨、鐵熨、葱熨、土熨等法。藉助藥性及温暖作用,直接作用於患處或有關部位,使氣血通暢,以達到治病或緩解病痛的作用。

熨法運用示例

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等。
電熨法宜在月經乾淨後3~7天內進行。
痛甚則用熨法,嘔吐者以烏梅止之。
熨陰臍間,亦同葱熨法。
實際上近似於熨法。
康殷認為在商周初期灸法、熨法已普遍流行。
手凍也可用熨法。
,一為葱白熨法。
常用的方法有電熨法、激光療法、冷凍療法。
2.應用鐵屑加醋熟熨法的鐵屑,可以重複應用。
硬膏擦劑浸劑等其它還研究製出蟾蜍血外敷吹熨法。
同時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亦提到灸法和熨法。
熨法和灸法的差異還在於熨法不會灼傷皮膚,比較安全。
3000多年以前,砭石熱療與中醫熨法相結合,其療效更為顯著。
用熱砭石放在腰部作温熨法,可温陽補腎,扶元固本,延年益壽。
書中不僅記述了經脈的循行,而且還記述了病候和灸法以及熨法。
”本法與傳統的隔物熨法頗為相似,但現代罕見有關以艾為隔物的熨灸的臨牀報道。
除藥物本身作用以外,還有温熱的物理作用,如常用的燻法、洗法、熨法、烘法等。
熱熨法是採用藥物和適當的輔料經過加熱處理後,敷於患部或腧穴的一種治療方法。
臨牀常用的外治法有薄貼法、敷貼法、塗擦法、藥熨法、敷臍法、燻洗法、塞鼻法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