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熊魁梧

鎖定
熊魁梧:湖北通城人,幼時讀私塾多年,15歲從蒲圻名醫謝仁哉學醫;三年後,又受業於本縣婦科名醫黎躬厚,兒科名醫熊繼崇、外科名醫劉月庭諸先生,頗得真傳,學業有成,即懸壺問世。1938年,日寇攻陷通城,生民塗炭。是年疫癘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登門求治者,絡繹不絕。熊氏參閲經典和前賢論著,靡朝靡夕,奔走於疾疫之家,悉心治療,效果卓著,是以年雖弱冠,邑內即享盛名。日寇投降後,曾任通城縣中醫師公會主席和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中文名
熊魁梧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北通城
代表作品
《中醫熱病論》參與編輯《高等學校中醫教材》參與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湖北中草藥志》

熊魁梧人物介紹

建國後,任區、縣中醫工作者協會與衞協會主任。1953年,組建通城縣第一個聯合診所,任所長。1955年,任縣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1957年赴省中醫進修學校學習,結業後留校工作,繼而轉入湖北中醫學院任教。1978年評為講師,1980年評為副教授,1983年晉升為教授。曾任中藥及內科教研室主任,武昌區第七屆人民代表。 熊氏學有淵源,重視經典著作《內經》、《難經》、《傷寒》、《金匱》的研究,旁及諸家,博採眾長。繼承前人經驗,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師古不泥古,不囿於一家一派之言,臨證時能針對病情,詳加辨析,區別對待。對熱性病及內婦兒科疑難病證,療效突出。

熊魁梧學術成就

近年來,將個人多年治療急性熱病的豐富經驗,著成《中醫熱病論》一書。以“七淫病機為綱,臟腑證候為目”,將六經辨證、衞氣營血與三焦辨證融為一體,並參考《傷寒論》,《金匱要略》,《温熱經緯》,《温病條辨》及其他古代醫學著作中的熱病論述,博採眾收,冶於一爐,分為“風寒病”、“風熱病”、“風濕病”、“濕熱病”、“暑熱病”、“裏熱病”、“低熱病”、“燥傷病”、“毒疫病”、“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真假錯雜病”等十大病證,編成條文,逐條詮釋,脈證方治具全,對指導中醫治療急性熱病,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曾先後主講過《金匱》、《內科學》、《方劑學》、《中藥學》,《婦科學》、《診斷學》。授課理論聯繫實際,深入淺出,幽默詼諧,深得學生歡迎。除擔任本學院多種教材編寫工作外,還擔任過全國中醫高等院校教材與參考資料的編寫工作,參加編寫《湖北中草藥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