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熊養和

鎖定
熊養和1889年1981年),原名體元,字宇涵,生於民國前23年(清光緒14年)9月29日,江蘇省阜寧縣人,其父熊渭珍為後清武舉人。台灣太極拳名家之一。其所傳之太極拳系列,現通稱為熊氏太極拳;其所傳之所有內外家武術,現通稱為熊門武術。
中文名
熊養和
出生日期
1889年
逝世日期
1981年
出生地
江蘇省阜寧縣

熊養和熊公事略

熊公自小從其父練拳,幼年拜神手唐殿卿為師,12歲時與劉和及弟子劉仲仿(楊露禪民間外姓徒弟)習少林拳術,後與殷天禧(江南八大俠甘鳳池徒弟)請教甘派拳術和江南派太極拳。熊公幼時就隨父保衞鄉園,時稱“保鄉團”,十九歲擂台冠軍,並有“阜寧一腿”的稱號;中年時又向太極拳高手胡虎(後改名胡樸安)請益楊氏太極拳的練習與實戰,並與其摯友戴漢文先生一起接受胡的教導,並切磋大履、推手、散手及刀劍桿尺等技,這即是熊公能夠將楊氏之整套對練教學法傳諸後世的重要學習階段。
後因楊健侯先生押鏢經過阜寧縣,又得一機緣向楊健侯先生(楊露禪次子)求教太極拳散手‥等,至此深得太極拳奧妙,一心專研太極拳術,努力不懈。因其武學經歷,熊公的太極拳擁有南北古太極拳之精髓。
先後就學於江北法政學校、南洋警官學校及江蘇陸軍補助教育團。1912年後任唯寧保安隊長。1917年任安武軍教練官幫帶。1923年任阜寧整備營管帶。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十旅第二團團長。1928年任阜寧公安局局長。1937年任阜寧縣縣長兼常備旅少將旅長、保安第十旅旅長。1941年後,任江蘇省政府少將參議、第五路副指揮、實業警察總指揮、第一二三軍少將參議等。1949年去台灣後,以傳授太極拳為業。1981年10月19日逝世。著有《太極拳釋義》、《太極劍圖解》等。 [1] 

熊養和人物影響

對日抗戰時期擔任阜寧縣警察局長、縣長,後來官至少將。於1949年4月辭職來,為早期國民黨政府播遷來台推廣武術的重要人物;1953年定居於宜蘭,1981年10月29日歿於宜蘭員山榮民醫院,享壽94歲。熊公終其一生精研武學、宣揚武術,並著有太極拳、刀、劍等專書,為早期在台教授太極拳並具有較大影響力人物之一。

熊養和於太極拳上的貢獻

熊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老架為基本架構,融合了江南大俠甘鳳池以及神手唐殿卿江南派太極拳的精隨,暗藏數門武術之精華。熊氏太極拳保存了楊氏太極完整的教育系統和幾近失傳的散手教學。熊公在世時對外皆稱其所傳授之太極拳為楊家老架,因此亦歸類為楊式太極拳的支派之一,或稱「楊家老架-熊氏太極拳」。
參考資料
  • 1.    劉國銘主編;黃晉明,陳予歡,王叔凱副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 下,團結出版社,2005.12,第24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