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熊貓時裝秀

鎖定
頭上總是頂着一個卡通熊貓的趙半狄法國巴黎舉行了一場“熊貓時裝秀”,他以熊貓造型為貫穿元素,表演了一組中國社會各階層人物時裝秀,包括了民工、三陪小姐、追星族、乞丐、同性戀、網絡紅人、法官等“最鮮活、最現實”的33套時裝。2009年4月2日,趙半狄在新浪發表博客稱,數千網友留言罵他向洋人搖尾乞憐,趙還轉貼出網友總結的罵他的6條理由。而在一片罵聲之中,也出現了微弱的為他辯護的聲音。
中文名
熊貓時裝秀
地    點
法國
人    物
趙半狄
性    質
時裝秀

目錄

熊貓時裝秀質疑

趙半狄捱罵的6條原因
通過網友的發言,可總結出趙半狄捱罵的6條理由:
一、趙半狄賣國辱華。
“展現藝術無可厚非,但為了博得異族異類的歡心不惜出賣同胞大利益,舔洋人屁眼的作為實在必遭人神共伐。這傢伙真的如是想如是做那就真的是民族的敗類,國家的禍害。”
誠然,“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優點和缺點,有缺點我們應該努力去改正,”但是,“趙的行為過於極端,完全沒有顧及到一個國家的尊嚴。”所以,用博友的話説,趙半狄有崇洋媚外之嫌,他是“吃娘奶長大還把娘賣掉的東西!”
網友“冷眼一丁”説,趙半狄“不知廉恥地去表演,缺少了中國人堅挺的脊樑,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樣的敗類,應該全國共討之,華人共誅之!”
二、趙半狄搖尾乞憐討好洋人。
最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的事情莫過於趙半狄“討好洋人”。網友對這一點感到憤恨,“以貶低中國來博得法國人的歡心,這種人實在可惡,不管哪個國家受到別人的誹謗都會不高興的,讓別人侮辱了還高興那是變態。”
一位網友説,“哪個國家都會有醜陋的一面,但人要有骨氣!不能為一時之快,做沒有骨氣的事。”“在老外面前醜化自己除了博得老外的歡心,讓老外瞧不起之外,其它什麼事都解決不了。”
“我只想問,你是中國人嗎?為了國家我們可以去改掉自身的缺點,我們也願意去承認我們的不足,但是,不是去拼命找出自己的醜陋去討好那幫洋人們。你説説,看你作品的洋人們怎麼看待你?”
三、趙半狄投機愚民。
有網友説,表面看趙半狄搞的時裝展是一個文化藝術交流問題,但其表現的內容卻牽涉人格國格的大問題,“這有損國人的形象,如果是一個愛國的中國人就不該在此時搞投機。”
記得美國動畫大片《功夫熊貓》上演之時,趙半狄號稱抵制老美,“拿熊貓當擋箭牌,當初叫嚷着功夫熊貓辱華的就數他最歡。”而這回,趙半狄“又上法國獻媚去了”。明眼的網友早就看出,趙半狄的時裝秀“感覺像是投機”。他“扯着藝術的大旗”,十足投機嘴臉,玷污藝術!
作為一個行為藝術家,儘管“可以用各種方式吸引人們的視線,但絕不應該用這種醜化祖國的方式,這種以揭祖國傷疤的方式討好外國人,繼而獲取商業目的的行為令人唾棄”。
二奶形象 二奶形象
四、趙半狄家醜外揚。
俗話説得好:家醜不可外揚。趙半狄用藝術作品反映中國現實生活中的腐敗現象雖然沒有什麼不對,“但他把中國國內的秘密都抖出來給洋人看,連家醜不可外揚的基本道理都不懂!”趙半狄“表面上是自曝家醜,骨子裏是漢奸的獻媚”。
正因為如此,網友喊出“他就是一個正經的文化敗類”。許多網友相信,“若這場時裝秀是在中國,那是人人拍手稱快。”把家醜往外揭,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
五、趙半狄侮辱國寶。
熊貓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的化身。有網友表示,“不該拿熊貓這麼作孽啊!”我們也在反思,“憑什麼和熊貓聯繫到一起!獻媚也不能無恥到這個地步!”趙半狄“既侮辱了熊貓,又侮辱了國人。這種人不配做中國人”。
不僅如此,還有網友提議説,“趙傷害了動物熊貓的形象,應幫熊貓要個説法”。
六、趙半狄只想自我炒作。
“趙完全就是一跳樑小醜。除了炒作還會幹什麼?別人拍一個《功夫熊貓》也有他的事,還去抗議。我看別人表達的藝術成分不知道比他現在弄的這些好多少倍。現在還把熊貓弄到外國去丟我們中國人的臉,難道中國熊貓是他家的?”
趙半狄高調抨擊功夫熊貓時,“完全站在道德和正義的制高點上聲嘶力竭,如今再看宛如跳樑小醜!”可是他自己卻如此保護國寶,不能不令人唏噓。實則是,他借熊貓時裝表演秀在“炒作自己”。
熊貓時裝秀,招誰惹誰了
一篇署名“青林”的文章出現在網上,為趙半狄大聲辯護。
文章説,“這些批評顯然已經超出了時裝、藝術本身,更多的是來自我們人人內心都具有的愛國情緒和大國情結。但是,不免缺乏一種寬容,一種氣度。這,僅僅是一次表演。我們沒失去什麼,沒輸掉什麼。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時裝裏的這些形象就生活在我們周圍,是切切實實地存在的。就算法國人不來中國,這些形象也存在;一旦外國人來了,難道我們要把兩億中國民工藏起來?法國總統來訪問了,那個釘子户就會搬走嗎?”
這位作者還認為:“如果你覺得他們總是以暴露中國陰暗面來“獻媚”老外,那就太過狹隘了。在經濟高速發展、吃喝不愁的時候,人們在呼喚高水平文化、藝術的精神產品出現,那麼首先就要給這些藝術形式更多的寬容。藝術也需要一個發展過程,需要時間的檢驗。如果“熊貓時裝秀”果真是一場投機取巧的表演秀,那麼時間就會宣判它的死亡;如果它真的有靈感的價值,有啓發意義,那麼趙半狄或者李半秋會更加努力地去創新,這又招誰惹誰了呢!”本報綜合

熊貓時裝秀人物介紹

趙半狄(1966年-),著名先鋒藝術家,生於北京,畢業於中央美院。從1999年起一直用熊貓進行藝術創作,並且是中國唯一一位自始至終以熊貓作為全部藝術線索的藝術家。近10年來,趙半狄與熊貓足跡踏遍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英國、俄羅斯等地。因其數年間在國際國內參加各種活動和展覽,讓其獲得“熊貓人”的美名。

熊貓時裝秀評論

筆者不懂藝術,更不懂時裝藝術和行為藝術,因此,“熊貓時裝秀”的造型在筆者屬於“不可言説的東西”之類,只有“保持沉默”。不過,筆者倒還真佩服國人在“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方面豐富的想象力,居然能在這些造型中讀出 “國家的尊嚴”、“民族的敗類”、“崇洋媚外”、“侮辱了熊貓”、“丟盡了中國人的臉”、“揭祖國傷疤的方式討好外國人”、“表面上是自曝家醜,骨子裏是漢奸的獻媚”等等如此多的意義來。然而,所有這些聲音卻又是如此地整齊劃一,只不過是同一 “宏大敍事”的不同變體罷了——這同時也見出了國人想象力的極端貧乏。
熊貓時裝秀 設計師趙半狄謝幕 熊貓時裝秀 設計師趙半狄謝幕
雖然不懂藝術,但筆者卻知道藝術具有“召喚結構”,它的意義是作者與讀者在某一具體的時空背景中共同建構的,充滿了不確定性。最常見的説法即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且,即使對於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或場合,對同一藝術品的解讀往往都不會相同。就拿趙半狄的“熊貓時裝秀”來説吧,如果這次秀不是在法國巴黎舉行,而是在中國的某個城市舉行,國人一定能從中讀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意義來,也許,會將一大堆“愛國”的詞語加在上面也説不定。
魯迅關於《紅樓夢》的解讀有一段著名的話,即“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在此意義上,我們可以説,當讀者在對藝術品進行解讀的時候,其實也同時在進行自我建構和自我審視——他們在藝術品中看到了自己的鏡像。
國人對“熊貓時裝秀”的反應其實就是國人自己的“心理寫真”和“心理投影”,與趙半狄創作的本意並沒有多大的關聯——在這些貌似愛國、貌似自尊、貌似有骨氣的聲音後面,可以發現我們的民族心理的病態、脆弱、狹隘、虛偽和自卑。一個健康和強大的人,往往比一個虛弱和病態的人更能承受加在他身上的種種痛苦,而一點點風吹草動——如圓明園的獸首和趙半狄的“熊貓時裝秀”——都足以威脅到國人的人格尊嚴、國家尊嚴和民族身份,引發國人劇烈的情緒反應,這不是病態、脆弱和自卑又是什麼呢?
國人的“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其實與他作為個體的人的人格的病態、脆弱、不健全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在中國,凡是那些聲嘶力竭地叫囂愛國最兇的人,往往就是那麼心理最脆弱,最充滿了無能感的人。
於國人,“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其實是“團體自戀”這一心理殘疾的外在表現,它是生活或精神貧困、單調、無聊與無能的人獲得安全感、紓解自身的生存焦慮並與世界或人關聯的一種方式。弗洛姆在《人類的破壞性剖析》一書裏説,“它能夠使團體裏的分子感到滿足;尤其是那些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人,特別需要從這方面得到滿足。一個人,即使在團體裏最可憐,最不受尊敬,都會因為這種團體自戀而獲得補償。他會覺得:‘我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團體裏的一分子。我在事實上雖不過是個蟲子,卻由於我屬於這個團體而變成了巨人。’結果,在生活中越是不滿足的人,團體自戀就越深。”
魯迅在《熱風·隨感錄三十八》裏稱這種愛國為“合羣的愛國的自大”,“他們自己毫無特別才能,可以誇示於人,所以把這國拿來做個影子;他們把國裏的習慣制度抬得很高,讚美的了不得;他們的國粹,既然這樣有榮光,他們自然也有榮光了!倘若遇見攻擊,他們也不必自去應戰,因為這種蹲在影子裏張目搖舌的人,數目極多,只須用mob的長技,一陣亂噪,便可制勝。勝了,我是一羣中的人,自然也勝了;若敗了時,一羣中有許多人,未必是我受虧:大凡聚眾滋事時,多具這種心理,也就是他們的心理。他們舉動,看似猛烈,其實卻很卑怯。”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國人的愛國往往並非真正的愛國,而是戴着“愛國面具”的“自戀”。因此,多有這種“團體自戀”的愛國者,並非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恰恰是一個國家的大悲哀和大不幸。中國的脊樑和中國未來的希望所在也絕非這些歇斯底里的“愛國者”,而是魯迅所説的那些“埋頭苦幹的人”、“拼命硬幹的人”、“為民請命的人”、“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智慧、自由、務實、開放、獨立、勇敢,能以批判性的方式介入世界,並向一切可能性敞開,自尊也懂得尊重別人——只有他們,才是偶像的破壞者與新事物的建設者,才能真正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歷史使命。